返回 第73章 发酵(三)   抗战从淞沪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章 发酵(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胡彪多大年纪了,又是哪里人,黄埔几期毕业的,是谁的关系?”



还别说,能在光头校长身边充当侍从的人员,一个个都是这年头的人精来着。



也许在军事水平,还有对当前科技的了解等方面,水平如何不好说,但为人处世绝对不需要丝毫怀疑。



早在半个小时前,当光头校长开始听相关胡彪内容,估计应该有兴趣知道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时候,



在不动声色间,这位侍从已经开始收集这货的资料了。



为了搞清楚这个仿佛忽然从石头里蹦跶出来的胡彪,到底是一个何方神圣,早早就将电报,都发到了第67师和川军第20军那里去了。



所以在闻言后,立刻就是胸有成竹地回答起来:



“回委座,这位胡彪、胡少校他今年29岁,是湘省的宝庆人,之前没有在任何军校学习过,在国府中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不过是两个月在苏北地区,非常巧合地加入了苏省保安团的补充连。



先后加入了第67师和第20军的134师,凭借多次火线晋升,才成为少校营长;他麾下那些表现不错的同袍,基本也都是属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新人。”



“完全凭着天赋打出来的实打实战绩,这个胡彪和他手下几个小军官,还是一些人才啊。”



光头校长沉默了一会后,嘴里给出了如此一个评价。



不过听到对方既不是黄埔生,更不是浙省人后,心中原本想要好好提拔、培养一下这些人的心思也淡了。



脑海中想道:“算了,区区一个杂牌部队中的少校营长而已。



且等到蕴藻浜一战结束后,再看看这个胡彪表现如何再说;若是可以,也让他去黄埔进修上一段时间再行安排。”



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后,胡彪等这些小人物就被他彻底放下。



开始忧心如何让国联和友邦出手,调停这样一场战事。



只能说太悲哀了一下,淞沪会战都打到这样一个程度,这位国府最高负责人的心中依然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同一时间里,在魔都江桥镇后方的国军第67师的师部。



黄唯、黄师座,听完了刘参谋有关于光头校长的侍从室,居然也发电来了解胡彪的情况后。



想到了报纸上关于胡彪等人,那一个绝对能用辉煌来形容的战绩。



他脑壳中在不由自主间,忽然涌现了一个想法:



是不是自己前几日做错了,像是胡彪如此能打的人才,当日自己还是留下为好?想来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打磨,他都能成为自己左膀右臂一样的存在。



可是最终,他却是用力摇了摇头,摇掉了这样一个可笑的想法。



无他!那些人的嘴太没有遮拦了,什么话都敢往外面说;身份和地位越高,惹出的祸事只能更大……



还是在同一时间里,不过地方要换成了川军第20军134师,在大场后方相对安全区域中的留守部门。



“明明可以换防下来,却被人几人说了几句好话就又留下,胡老弟糊涂啊!”



带着一脸担忧和不甘的神色,孙主任小声地嘀咕出了这样一句。



当然了,与其说孙主任是在担心便宜弟弟胡彪小命的安危,还不如说在担心盘尼西林的生意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主要的原因,还是胡彪在现代位面查资料的时候搞错了。



青霉素这种药物,虽然在28年就被发现,可是要到38年才开始研究提存技术,41年才取得技术突破,43年才做到批量生产。



(之前青霉素的内容搞错了,现在已经修改)



而刚刚面世的青霉素,根本不是胡彪以为的每一针注射需要5万单位,仅仅使用8000单位的效果就极好。



结果经历了不断尝试后,胡彪以为只能打40针的一瓶药,孙主任他们如今卖出了100针,依然是效果惊人,根本就不愁卖。



这也代表着孙主任,还有他们身后的人赚到了一大笔钱。



自然而然,他们也更加重视这样一个生意;在没有找到货物源头之前,绝对不愿意看到胡彪这货死了……



第73章 发酵(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