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遇事不决问云峰   地窖里的朱元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遇事不决问云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标目送着朱云峰和朱棣离开之后,并没有选择回自己的承乾宫,而是转头从景阳宫去了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



随后又从交泰殿走宫道自乾清宫后殿进了朱元璋的书房。



朱元璋从前殿刚回来,看到朱标已经坐在自己书房前面的椅子上,也没有说话,先回到自己书桌上坐下。



“父亲。”



等朱元璋坐下后,朱标才说道:“他们已经回去了。”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你怎么看?”



“现代人确实对我们古人没什么敬畏之心,云峰那小子,还坐了一下父亲的龙椅呢。”



朱标笑着说道。



“这都是外物,能保我们大明江山稳固才是真。”



朱元璋没有在意。



如果是臣子想坐他的龙椅,那九族不保。



但朱云峰无所谓。



因为朱云峰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没有影响力,二没有大军,无法动摇他的江山,自然也就谈不上威胁。



所以还不如卖个顺水人情,满足他的小小心愿,这是一个英明帝皇能够拎清楚的事情。



朱元璋继续说道:“我问的是你觉得云峰说的话能信几成?”



“十成,我没有觉得他在说谎。”



朱标大抵是猜到了朱元璋的想法。



毕竟朱云峰说的那么多制度朱元璋都已经实施,结果有人告诉他这是亡国的政策,那他心里当然不舒服。



“可你爹我却心里不甘,何况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亲眼看到,我不信。”



朱元璋面有愠色,他是个要面子的人,自己制定的那么多政策被朱云峰批得一无是处,那自然是十分恼火。



“既是如此,不如去看看,当初我也是希望父亲多多了解那边的情况,如物价,以及他们那边对于大明记载的史料,亦可以做出参考。”



朱标说道。



他不知道什么叫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却很清楚,父亲说的是对的,不能说朱云峰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样一来话语权就彻底掌握在朱云峰手上。



所以他们必须经常去那边看看,见见世面,开拓一下认知。



哪怕学点新东西也是好的。



否则人家朱云峰说几句现代用语,他们就跟傻子一样面面相觑,岂不尴尬?



“这是必然的事情,我已经跟你四弟说了,让他明天过来接我。”



朱元璋说道。



他之前其实提出过要看明史,但朱云峰却表示他没有明史,需要从网上购买,送过来需要时间。



不过电脑上有明史可以看,只是电脑没法动,老朱还得回大明坐镇朝堂。



之后就是大家一起谈合作,合作没谈完也不好提要求。



现在就不同了。



已经确定了合作基础,那么自然也要去现代看看,了解现代和历史。



说着朱元璋又皱起眉头说道:“只是这朝政也不能落下,从明天开始,你就以储君的身份监国,替为父处理国事,若是他们问起来,你就说我病了。届时等黄昏我回来,你再把今天批好的奏折给我,后天你便再过去一趟,咱们父子轮流前往后世,学习新的东西。”



“是,父亲。”



朱标认真拱手行礼,对于监国他还是比较擅长的,毕竟朱元璋为了锻炼他,也经常把奏折给他批阅。



只是他没有最终决定权。



往往是批阅了奏折,确定了他的意见,交到朱元璋那,朱元璋就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以前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形式化。



现在虽然也是形式化,批了折子之后,还是得等下午朱元璋回来之后把奏折交给他,自己批的内容又会被大改一通。



但在朱元璋不在的时候,他就拥有最高临时决断权以及人事调动权。



如果遇到紧急事情,未尝不能做出决策。



因此也算是大权在握了。



朱元璋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不过却也没什么办法。



大明需要有人把守,而光让朱标和朱棣去现代留学也不靠谱,他毕竟是现在的皇帝,做皇帝也是很需要学习知识的。



因而只能出此下策,跟儿子轮流当皇帝,一人学习一天,就不会耽误国家政务的处理。



“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说道。



朱标正准备应下,目光忽然注意到桌子上一份名单,便诧异道:“父亲,这是?”



“唔.......”



朱元璋眉头紧锁,忘了把名单收起来了。



不过看到了就看到了吧。



反正朱标也要去后世学习知识,明史必然是学习的一部分,何况他现在也没有完全做出决定。



“是我大明末年那些卖主求荣的功勋后裔名单,原本是想先把他们祖上杀了,免得以后出了那等子孙败类,祸害咱们大明江山,但......”



朱元璋摇摇头道:“但云峰说这其实与他们无关,大势所趋,即便把他们祖上杀了,也还会有别人出卖我大明,因而为父在想,要不要这样做。”



说着他又目光略微茫然地道:“都是陪我打江山的弟兄们,真要下起手来,总归令人有些舍不得,何况其中还有文忠的后人。”



朱云峰那份名单里可不止是后来朱棣靖难封的,还包括很多开国功臣后代。



比如老兄弟徐达的后人徐文爵、徐允祯,外甥李文忠的后人李祖述,汤和的后人汤国祚等等。



其余人还好说,这三个里面有两个好兄弟,一个亲外甥,杀哪个都心疼。



所以朱元璋虽然拿到了这份明末投降清朝和李自成的勋贵名单,却并没有下定决心杀人,而是在反复斟酌,思考对策。



现在朱标问起,也算是让他给自己参考参考意见。



不过说是意见,其实也跟他自己舍不得真杀有很大关系。



别看后来朱元璋大开杀戒,可一部分是因为要维护朱允炆的权力,为的是稳固江山。另外一部分则是那些勋贵本就该死。



除开那些受胡惟庸和蓝玉案牵连的勋贵以外,其余的都是自己犯罪被朱元璋抓到了把柄。



比如周德兴的儿子淫乱后宫,朱亮祖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肆意殴打凌辱地方官员,胡美也是淫乱宫禁,廖永忠则是僭越龙凤违法犯罪,基本都罪有应得。



因此在不需要特意为了维护统治而大肆杀戮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对老部下们有几分感情。



当然。



有感情,但不多。



一旦这些老部下威胁到了大明江山,或者挡在了老朱集权的路上,即便是外甥李文忠,朱元璋也会痛下杀手。



第三十八章 遇事不决问云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