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出征前的赏赐   天子宁有种[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出征前的赏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收了皇帝的钱财自然是要卖命的。



天下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



“张永德……”



李奕的心思却没放在赏赐上,见到张永德倒是让他想起赵匡胤。



历史上张永德不仅是赵大的上司,两人的私交也很好。



赵大能得到柴荣的赏识提拔,张永德在其中出力不少。



张永德在被罢免殿前都点检之前,也算是柴荣最信任的人,他说话的份量自然举足轻重。



去年郭威还没死的时候,赵匡胤被提拔为滑州兴顺副指挥使。



看似从百夫长的位置升了一级。



但相比于待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任职地方其实远离了权利中心,想要往上爬就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更何况如今后周总体上推行强干弱枝,大力加强禁军的同时,又削弱地方的藩镇。



从禁军被调到地方任职并不算是好事。



这跟和平时期的文官下放地方,历练以作提拔资历相比,根本不是一回事。



若是赵匡胤真的被调到了滑州任职,那么很大概率未来就没有什么宋太祖。



幸好最后有赖于张永德的举荐,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将赵匡胤招入麾下,转其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骑兵百夫长)。



虽然职位上只是平级调动,但却成了柴荣的嫡系亲信,这也算是赵匡胤的一次机遇。



当然,前提是赵匡胤确实是有真本事,不然要是烂泥扶不上墙也白搭。



……



张永德是代表皇帝来慰问将士,走了一番过场,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很快又带着人马离开。



接下来自然就是发放赏赐。



但并不是当场排队领,而是由各部领个总数,再回去营房自个儿分。



最终,李奕分到了十贯现钱、一匹细布和两袋粮食,普通军士则只能分到现钱一贯、粗布一匹和一袋粮食。



虽然单看起来不算太丰厚,但放在如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且也只有像内殿直这种跟随皇帝出征的精锐嫡系才能拿到这么多赏赐。



其它那些杂牌部队能拿到手的可就要大打折扣。



不过以后周的财政情况来说,这些赏赐已经是掏空国库、甚至宫中内库都拿出来。



毕竟皇帝指着这帮大头兵替自己卖命呢,不舍得也不行。



“郊祀赏得钱还没花完,又有赏赐到手,等打了胜仗回来,赏赐自然也少不了,到时找个娘们好好快活快活。”



马仁瑀抛了抛手中的一串铜钱,咧着一张大嘴口无遮拦,站在一旁的李奕都懒得搭理他。



不得不说这货真是个乐天派,仗都还没打就想着赢了发钱的事,就像他之前跟李奕说要当节度使一样,似乎从来没有往坏的方向想过。



“奕哥儿,等打完汉军回来,我带你去个好地方。”马仁瑀又扭过头冲着李奕挤眉弄眼道。



“不去。”李奕自然知道他说的好地方是哪里,斩钉截铁的一口回绝。



马仁瑀继续撺掇道:“哎,不用你自个儿掏钱,我请你。”



李奕无奈劝道:“马兄有这闲钱花销,不如多寄点回家给妻儿老小。”



马仁瑀比李奕要大两岁,当初投军时已经娶妻生子,现如今他儿子都已五岁。



只不过这几年他妻儿都待在老家,并没有接到东京来一起生活。



“妻儿有我爹娘顾着,我还时常寄钱回去,用不着我多操心。”



马仁瑀却满不在乎,“咱们是提着脑袋干活的差事,不知哪天就没了下顿饭,该快活时就快活,想恁多干甚?”



“我可比不得马兄……”李奕对此不敢苟同。



马仁瑀父母健在,上头还有兄长顶着,而且家境也不差,老家有十几亩良田,日子过得还算富余,他自然能潇洒快活。



可李奕却不一样,不仅父母双亡,还有寡嫂需要他照拂,夏津的舅舅一家过得也很清贫,也要指着他多加帮衬呢。



他肩上的担子不轻,心里也有更长远的打算,远没有到放纵享受的时候。



何况去找那些不干不净的娘们快活也不怕染病?



“李押衙不去,我们去,马押衙请大伙儿一起去呗!”



这时,旁边的军士中有人跟着起哄。



“滚蛋,要去自己掏钱,我他娘的又不是你们爹。”



马仁瑀瞪着眼骂道,被骂的军士们也不着恼,反而还有人嚷着要是请自己去,多认一个爹也值了。



趁着大伙儿哄闹的时候,李奕赶紧脱身出了营房。



然后径直跑去找都知张茂常。



这次出征李奕抱着建功立业的想法,但谁也不敢保证战场上不会出意外,仗打胜了人却没了也说不准。



所以他准备先回家一趟把赏赐交给郭氏顺便交代几句。



但这事要先跟都知张茂常请示一下得到允许才行。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但该要走的程序却绝对不能少。



果不其然,都知张茂常痛快的允许了。



不过对方也特意提醒了一下,让李奕最晚在明日点卯前回营,不然到时候就得按规矩来。



第六章 出征前的赏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