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万国来朝,永元之隆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万国来朝,永元之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群臣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且也不愿意看到顾氏再次回到光武、明帝时期的那般。



但他们终究还是小觑了顾熙。



在现在这般年纪之时,就连顾康都不一定比得过顾熙,更何况是旁人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相比顾良只想着安稳的性格,顾熙是有着棱角的。



或是因为少年意气。



顾熙的锋芒甚至都比当初入朝堂之时的顾康还要锋利。



顾康还会留手。



但他不会。



且顾熙的政治手段同样非凡。



他似乎是从刘肇身上学来了一些经验,善于收买政敌府内那些下人们的人心。



通过其内部来瓦解政敌的攻势,并给予致命打击。



并且顾熙的道德底线亦是十分灵活。



他善于利用顾氏租天下的声望,抓住政敌的漏洞。



就这么数次之后。



整个朝堂之上竟然就真的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顾熙的可怕之处,同时也意识到了刘肇对于顾熙的看重。



毕竟庙堂争斗这种事。



无论双方手段如何,做出判决的只有皇帝。



“圣眷”再次降临顾氏。



这几次的争斗已经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点,自然便不会再有人引火上身。



就在这渐渐安定的朝堂局势之下。



在这一生的最后几年,顾良竟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平日里小心翼翼才能面对的烽火竟然都被自己的儿子扛下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顾良竟难得的感觉到了轻松。



——永元七年,八月。



顾良薨世。



相比于前两代顾氏人而言,顾良的功勋实在是差了太多太多。



自然不会造成多么大的动静。



不过或许是因为想给顾熙施恩,亦或是因为顾良曾经多次的反窦,刘肇还是想要给顾良上一个谥号。



哪怕是平谥亦可。



但这件事,不仅仅是群臣反对,甚至就连顾熙等顾氏子弟也都反对。



现在的大汉可还没有沦落到谥号都随便取的那种地步。



而顾氏子弟则都是因为顾良的临终遗言。



顾良不想因为自己,拉低了顾氏两代先人的功勋。



对此,刘肇亦是无可奈何。



不过他却还是给顾良办了一场盛大的丧事,也算是表达了对顾良这一生的肯定。



皇帝都让步了,群臣们自然也不会再反对了。



而且相比于当初的顾康而言。



群臣们对于顾良的态度,实在是要好上太多了,一一前去祭拜。



但顾熙自此之后,却更加的勤奋了。



他似乎在心中记住了此事。



想要以儿子的名义,让顾良同样于史书之上散发光芒。



他就如同当初的顾康一般,相继与刘肇提出各种政策,并加以施行。



他们二人都算是深受顾康学问的影响了。



自然是以治国为主。



——于边疆之地提倡开垦;



又减免商税,促进整个中原之地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减免灾害之地的税收;



继续扩大太学,甚至于各地开办官学;



甚至还借困户耕种及耕牛;



这一桩桩的政策,可谓是彻底唤醒了大汉的国力,时间仿佛真的就回到了明帝时那般,国力再次开始飞速上升。



刘庄顾康当初打下的根基太稳固了!



至永元十一年之时。



短短数年时间,大汉的人口便已经突破了五千万大关,耕地更是突破了七百万顷。



彻底达到了一个前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同时间,随着商路贸易的愈发盛行,大汉的声望亦是越来越高。



大牂夷种羌、白狼国、楼薄等相继前来归附。



刘肇皆赐其王金印紫绶。



天竺国、敦忍乙等亦是遣使朝贡。



甚至刘肇还派甘英前往大秦,去看一看那只在商旅之中有所传闻的大秦到底如何,欲拓出更大的根基来。



在三代贤君以及顾氏两代先人打出来的基础之下,这盛世的影响远超原本的历史。



虽然才短短数年时间,大汉如今便以具万国来朝之向!



而顾熙的官职也借此机会,不断攀升。



于双十之龄正式踏入尚书台。



君臣两人之间,竟真渐渐有了明帝文成之象。



......



但哪怕是如此盛世之下,亦有阴霾。



掌权至今,刘肇始终无子。



不,不能说是无子。



刘肇还是有个儿子的,那便是长子刘胜。



然刘胜患有厥疾,不足以奉宗庙。



至于其他子嗣则是连续的早夭。



其实这种事在如今这个时代算是常见的,但凡新生儿在未达到十岁之前,都有着很大的早夭概率。



但是对于皇帝而言,这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天家无私事。



随着大汉国力愈发昌盛,群臣们亦是愈发担心此事,于朝堂上多次提出让刘肇应该多留子嗣的话。



甚至就连顾熙都在担忧着此事。



刘肇身体不好。



没错,刘肇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他的身体便已经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哪怕现在还不足以威胁生命,且太医也一直在盯着。



但这却始终都是一件极为不稳定之事。



他可是皇帝啊。



一个未立太子,且身体患病的皇帝。



这又岂能安天下?



在这种封建时代,此事的影响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哪怕大汉已经辉煌至今,但整个朝堂之上的气氛还是因为这种事变得有着沉重。



顾易一直都在看着刘肇。



他也极为关注这件事。



当然,他对刘肇患病这种事自然不会意外,原本的历史之中刘肇便是因病早逝。



他真正在乎的是,随着如今大汉的国力不断高升,刘肇会不会出现当初刘庄时那样的情况。



整个大汉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断前行。



刘肇的病愈发严重。



自永元十三年之时,他甚至都有了因病而无法处理朝政的情况。



此事一出,朝堂上下彻底乱了。



群臣纷纷上书,劝刘肇先放下政事修养龙体,并诞下子嗣。



再不济也要从其他藩王那过继子嗣。



顾熙也如此认为,亦是劝说刘肇修养龙体。



这一次,刘肇并没有拒绝。



他封大长秋郑众为鄛乡侯,令派周章、徐防等人协助顾熙治理朝政。



这可以说是天大的信任了。



若是以往,在这种事上群臣定然还会争论不休。



毕竟顾熙虽然渐展锋芒,且多年来履立功勋,但相比当年顾康那种无可置疑还是差了太多。



但是在如今刘肇身体这般状况之下,群臣亦是不敢多言。



至少现在,还没人愿意蒸蒸日上的大汉出现任何问题。



而且刘肇这也不是让顾熙专权。



无论是郑众也好,亦或是周章、徐防等人也罢,这些人都可以相互牵制。



但群臣却还是敏锐的发现了一个细节...



此时此刻,顾熙竟有了丞相之象。



三公及尚书台协助治国。



这不就是丞相之权?



不过群臣却并未过于在意,毕竟这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况且丞相之职可是昔年光武帝取消的。



大汉以孝治国。



祖宗之法,这便是铁律!!!



第30章 万国来朝,永元之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