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蝴蝶效应   汉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蝴蝶效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即魏哲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看向一旁的公孙昭。



“阳明,你怎么看?”



毕竟公孙昭曾任玄莬郡高句丽县丞,辽东郡襄平令等职。



对于高句丽人,他算是了解颇深。



而面对魏哲的询问,公孙昭想了想还是直言道:“高句丽人多生活于大山深谷,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故此彼辈虽然耕作,但收获的粮食一直不多。也正是因此缘故,其族方有节食之俗。”



说到这里,只见公孙昭面露忌惮之色道:“与我朝不同,此辈国中尚武之风盛行,因无圣人典籍教化,故举国上下,人性凶急,最喜寇钞,与贼匪无异。”



听到这里魏哲也不奇怪。



既然高句丽物产不丰,那么战争掳掠显然是更好获取物资的一种方式。



从这点来说,高句丽人倒是与后世同样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差不多。



然而随后公孙昭的讲述,却让魏哲对高句丽有了一番新认识。



……



话说魏哲虽然出身于玄莬郡,但记忆中关于高句丽的资料却不多。



毕竟普通豪强并不需要关心这些,只需要关注眼前的一县之地就行了。



此刻听完公孙昭的解释,魏哲这才知道高句丽本出自扶余国。



原来在前汉末年,夫余王室曾发生过一场内乱,老王死后,新王对其他兄弟大加迫害,于是扶余王庶子朱蒙被迫出逃。



然而朱蒙之母本为夫余王侍婢,故此他并没有什么支持者,只有母族桂娄部一个小部族随他南下,最终在沸流水(浑江)流域的卒本川定居。



故当时又被人称之为“卒本夫余”。



但朱蒙却颇有才能,在卒本川定居之后先后收服或吞并了“涓奴、绝奴、顺奴、灌奴”四部,与“桂娄部”一起形成高句丽早期的五部。



并且此人在站稳脚跟之后,就征服沸流水流域的土著“沸流国”“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后面更是收复了北沃沮之地的诸多部落。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算蛮夷中的雄主。



不过朱蒙之所以能够成气候,还是因为当时大汉已经自顾不暇。



前汉末年朝政混乱,长安朝堂别说玄莬这种边郡了,连关中之地都管不住了。



故此卒本川虽然是前汉玄菟郡的辖境,但当时玄莬郡太守却坐视不理。



大帐之内,只见公孙昭颇为无奈的说道:



“卑职曾在高句丽县的旧年档案中看见过一条秘闻,据说彼时玄莬郡太守卢况意图扶持“卒本夫余”扼制夫余国,这才坐视朱蒙四下兼并,甚至为其提供便利!”



这点倒不是公孙昭胡说,因为他查过一些陈年资料,上面都曾说朱蒙在建立“卒本夫余”之后受玄菟郡管制,接受汉朝服衣帻。



只是后来的迹象表明,这位玄莬郡太守显然是玩脱了。



当时混乱的朝局完全没有供他玩这种高难度操作的条件。



没过多久,玄莬郡太守卢况便下狱死。



当这个消息传回辽东后,朱蒙当即召集五部聚于纥升骨城,立国高句丽。



对了,彼时纥升骨城还处于前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管辖之下。



所以是先有“高句丽县”,后有“高句丽国”。



高句丽的“高”指的是方位,“句丽”则意为“山川纡曲”



当初前汉之所以如此命名,是指辽东“二江”流域高峰曲谷之地。



而朱蒙所建的高句丽国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自然只能用汉家县名为国号了。



“府君,高句丽人与秽貊、三韩不同,此辈对汉人尤为仇视。”



公孙昭担心魏哲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当即直接了当的说出了一件丑闻:



“前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欲发高句骊兵以伐匈奴,然高句丽人不从,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不想战死。故王莽又令大将严尤击之,最后诱骗朱蒙入塞,斩之,传首长安,并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笑了。



难怪那么多人说王莽像穿越者,这哥们也确实太像后世人了。



不过高句丽开国之主朱蒙被汉人诱杀,双方这仇恨确实大了去了。



念及此处,魏哲顿时无奈的摇了摇头。



“世祖还是太宽仁了!”



出于礼节,魏哲不好再说的更过分了。



但公孙昭闻言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要知道朱蒙之子琉璃明王继位之后可是攻占了高句丽县,侵吞了前汉玄莬郡故地,甚至在本朝建立之后还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四郡。



结果光武帝却依旧没有出兵讨伐,而是选择以恩信招之,皆复款塞。



啧啧~不得不说,光武帝和王莽简直是两个极端……



第62章:蝴蝶效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