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专业的到底还是专业的   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专业的到底还是专业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哈哈,启宫先生,好久不见你来北大做客了啊。”



启宫,姓爱新觉罗,是雍正的第九世孙,他是个书画家,诗人,教育家,文物鉴定家……国学家,总之顶着一堆头衔,现在是北师大的教授。



他在北大有不少好友,之前经常过来‘串门’的,只是洪流时期被戴了一定向右的帽子,才很少‘出门’。



如今洪流已经走了两年,他也‘在家’瞥了很久,早就想出来透透气了。



“希逋先生,你我确实好久不见,近来身体可好啊?”



希逋是季现灵的字。



这位的名字想必众人都不陌生。



且先不说他的成就如何,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该都读过他的文章。



如《怀念母亲》《夹竹桃》等。



事实上,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加瞩目,精通12国语言,在国际上被评为东方学大师。



一生笔耕不坠,创作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化瑰宝,是北大的终身教授,与饶中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1911年生人,今年67岁。



这个年龄放在其他行业来说,已经属于该下岗退休的老人了。



但在教育这一块,正是‘当打之年’。



至于启宫,比他要小一岁。



此时两个小老头久别重逢,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边走边聊,时不时哈哈大笑,外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他们相谈甚欢。



正好,此时查剑英这个北大向导也正领着陈耀东和刘筱莉来到了未名湖。



今天陈耀东同样把张一谋的相机给借了出来,而胶卷是他们来北大之前特意去买的。



他买的是市场上最常见的120胶卷,一个胶卷一块八毛钱,可以拍12张照片。



鉴于昨天胶卷不够用的情况,陈耀东今天直接买了五个。



五个胶卷最多可以拍六十张照片,当然用不完也没关系,反正后面还可以拍。



胶卷相机不像后世的数码相机,拍了照片之后还需要经过冲洗和印刷两道程序,才能成片。



后面这两道工序具体怎么收费,陈耀东也不清楚,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去冲洗照片。



但听老谋子说,他在老家那边冲洗一张照片的费用在三毛左右,想来京城也大差不差吧。



再加上从拍照到拿到照片这中间的时间消耗,说实话,这个年代拍照的成本是很高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成本高,拍的照片少,放在后世才更有纪念意义。



“查剑英同志,麻烦你帮我和小莉姐在这合张影吧。”



“没问题,但我不会使用相机。”



“这是小问题,我教你,你只需要按这里就行了。”



陈耀东在把相机交给查剑英之前,还提前为她找好了拍照角度。



所以查剑英真的只需要拿着相机,按下快门即可,妥妥的工具人。



“咦,你们北大的学生现在都能用上相机了?”启宫走来,看见查剑英在给两个小年轻拍照,有些惊讶。



季现灵同样有些意外,最关键的是,他还认识拍照的女学生。



“查剑英同学~”



之前在专注拍照的查剑英并未注意到两个小老头的靠近,直到此时被喊了一声,她才注意到是教他们古典语言和东方学的老教授,连忙招呼道:



“季老师,您也在这啊。”



“是啊,今天天气好,我就陪好友启宫先生来未名湖这边走走,然后碰见你在给人拍照。”



季现灵看着学生拿在手上的相机,并不知道这个相机其实不是她的。



于是也想着让这同学给他和启宫一起合张影。



第48章 专业的到底还是专业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