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完整封信,朱元璋沉默了许久。



对于最后那个‘孔孟为本,管荀为用’的观点,他并没有太深的感触。



作为从草根走出来的皇帝,他内心对什么家什么子都无所谓。



能治理好国家的才是好东西。



尤其是他本人对孟子思想很是反感,对于推崇孟子的观点自然不太喜欢。



相比起这个观点,他反而更喜欢马钰对管子和孔子的评价。



管子是执政者,是实用主义者,一切以治国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工具。



孔子及其门徒是学者,是理想主义者,将大道理视为一切,认为大道得彰世界自然大治。



他认为这个评价可谓是道尽了儒家的本质。



但……



朱元璋心中默默的想到。



儒家的忠孝仁义是治国必须的东西,咱还是得用儒家。



已经不少人给咱提议,要求恢复科举。



科举总得有个标准参考,咱本来想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科举唯一标准。



看来这个考虑有失偏颇。



弄一群只会之乎者也的腐儒,如何能将国家治理好。



还是得弄几套实用性比较强的典籍才好。



至于要不要用管子和荀子的思想,此事还有待商榷。



以上种种,可见这个马钰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人,确实有点才华。



难怪妹子会写这封信。



如此大才轻易处死确实太可惜了。



而且他的学问都已经如此渊博,他的长辈又该高明到什么程度?



简直不敢想。



如果因此恶了他的长辈,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再想起马皇后信上所写,因为刚到应天就被冤枉入狱身陷死地,那马钰对大明有很深的成见。



虽然在朱标的劝说下有所改观,但还是颇有微词。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睛里就露出森冷的杀意。



差点就让我大明损失一名治国大才,该杀。



一旁守门的赵二虎不禁打了个冷颤,坏了,陛下生气了。



朱元璋可没空理会自己的禁卫首领,心中还在盘算,如何处置那些贪官污吏。



必须要重重惩处。



等咱回去全部剥皮萱草,咱倒要看看是你们皮厚不怕死,还是咱的刀锋利。



想到这里,他再次将关于大明律的奏疏取了出来,在上面加了几段话。



官员贪腐超过六十两,不论身份地位一律处死。



并根据贪腐的多少以及其他情节,还设置了杖毙、斩首、腰斩、凌迟、剥皮萱草等刑罚。



至于抄家流放、夷三族等等,那都是套餐,一样都少不了。



一口气将这些写完,他心中才舒服了一些。



以前都是你们这些当官的用律法残害百姓,今天咱就反其道而行之。



百姓和官吏使用两种刑罚,百姓只要不造反,刑罚就按照儒家要求的慎行思想走。



至于官吏,朱元璋露出白森森的牙齿。



这些被废除的肉刑全部给你们安排上,看你们还敢不敢贪张枉法。



越想朱元璋心里就越是痛快,脸上不自觉的浮出笑容。



只是在赵二虎眼里,这笑容太恐怖太渗人了,他吓的两腿都有些发软。



将这份二次批复过的奏疏放进密匣里,朱元璋才再次拿起马皇后的信。



作为夫妻他太了解马皇后了,既然写了这封信,那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希望能赦免马钰,并加以重用。



朱元璋也是认同她的意见的,但他觉得就这样放了太过草率。



一来马钰对大明心怀怨愤,就这样放出来,谁知道愿不愿意为大明所用。



二来也要确认他的真实水平,才好知道给他什么样的待遇。



三来也得想一个合适的理由,找个合适的机会,才能将他放出来。



毕竟这是大明立国以来第一桩冒充皇亲的案子,天下人都盯着呢。



如果就这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皇家的威严何在?



想到这里,他就给马皇后写了回信。



不过最开始并没有说马钰的事情,而是将自己在开封这边的情况,事无巨细讲了一遍。



还叮嘱马皇后不要太累,要多休息云云。



没有一个字眼是写思念的,但每行字无不透露着一个意思,咱想你了。



直到信的最后,他才简单提了一嘴马钰。



将他好好管控起来,不要走漏了消息。



好好探探他的底,确认他的学问在哪个水平,最好能查到他的身份。



关于赦免他的事情,一切等咱回去再说。



将一切处理好,他就将信装在密匣,让禁卫以八百里加急送回应天。



之后他就设宴招待了徐达和常遇春,还破例拿出了一坛酒。



“这是大夏伪帝明升进献给咱的美酒,说是他们那里的特产。”



“咱知道你们军中辛苦,已经数月不曾饮酒,就特意带了一坛给你们尝尝。”



常遇春看到酒坛眼睛就挪不开了:



“哈哈……还是上位最懂咱老常的喜好,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徐达颇为意动,不过他还是很理智的道:



“谢上位恩赏,但此地刚刚平定不久,作为军中将领我们实在不宜饮酒。”



常遇春嚷嚷道:“天德你就会杞人忧天。”



“大元最近的兵在山东呢,离这里还有数百里,难道还能一日夜飞过来不成。”



徐达依然道:“上位在此,我们不能有任何懈怠。”



见他如此说,常遇春嘟囔了几句,也不再提喝酒的事情。



对徐达的克制,朱元璋很是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笑道:



“伯仁脾气倔强谁都不服,也就只有天德你才能制得住他。”



所以他才会让徐达节制常遇春,以免其鲁莽之下坏了大事。



可以这么说,在徐达的麾下,常遇春才是常十万。



没有徐达节制,他在超神和超鬼之间摇摆不定。



“放心好了,有咱在呢,你们放心的喝。”



“不过仅此一次,今后直到凯旋回朝,不能再沾一滴酒。”



徐达没有再坚持,感激的道:“谢上位恩典,那我就不客气了。”



常遇春大喜,连忙将酒坛拿过来,一巴掌拍开封泥,顿时一股酒香扑鼻而来。



他深深吸了口气,大叫道:“好酒,好酒啊。”



徐达也喉头滚动,酒香浓郁,余味悠长,他的酒虫也被勾出来了。



朱元璋笑着介绍道:“据大夏的使者所言,此酒是用四川泸州一座甘泉的水酿制而成。”



“也只有那道泉才能酿出如此美酒,同样的酿制方法,换个地方取水就没有这般好喝。”



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