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罐不离井上破   大奉打更人[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罐不离井上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咚咚咚!



浔州城头,一声声沉闷的鼓声回荡在天际,一列列披甲持锐的守军奔向城头。



民兵也训练有素,有条不紊的搬运守城器械。



在迎敌的鼓声里,从民兵到士卒,从士卒到将领,每个人都展现出极强的素养和经验。于城中百姓来说,有一支高素质的军队守护城池,这是幸事。



于守军个人来说,此中之辛酸,却是不足与外人道。



经过了多少次铁与血的洗礼,才有如今临阵不乱,训练有素的能力。



在城头鼓声大作之时,知府大院里,杨恭戴上官帽,整理衣冠,望向堂内的张慎和李慕白。。



“从青州带过来的精锐,差不多打光了,雍州卫所的兵力,也折损了七七八八。现在轮到我们几个亲自上阵了。”



杨恭笑道:



“谨言,慕白,我们相识半生,似乎从未在疆场并肩作战。”



张慎嘿了一声,道:



“云鹿书院沉寂两百年,世人早已不知道我儒家的厉害。”



历代云鹿书院的读书人,都有两个心愿:



一,儒家体系的读书人能重返庙堂。



二,让九州各大体系的修行者,回忆起被儒家支配的恐惧。



在术士体系没有出现前的中原,撑起历朝历代江山的,撑起中原王朝脊梁的,不是粗鄙的武夫,而是儒家!



是儒家压制了巫师,震慑了佛门。



西域有佛,东北有巫,南疆有蛊,北境有妖蛮.........都是垃圾!



唯中原儒家,傲视九州。



两百年前,程亚圣谄媚君王,创立国子监,将云鹿书院乃至整个儒家体系,挤出庙堂。



这里面,也有监正推波助澜。



儒家因此沉寂两百年,三品凤毛麟角,二品一品更是从此绝迹。



当今九州的修士,早已忘记了儒家巅峰时的辉煌。



李慕白显得更加务实:



“来的可都是云州军的精锐啊,能杀一个算一个,一定要把云州军的精锐,拼光在浔州。



“院长已经得女帝认可进入庙堂,这一战打完,我和谨言立下的战功,也能封王拜相了。将来我们若能晋升超凡,再去找院长那个老东西的麻烦。



“他抢了我们好几首诗词。”



不,是抢了我的........杨恭和张慎同时在心里反驳一句。



三位大儒相视一笑,齐声道:



“吾所处之地,非大堂,而是浔州城头。”



言出法随!



三道清光腾起,笼罩三人身影,带着他们消失在大堂。



...........



轰轰轰!



城头,火炮轰鸣,一颗颗炮弹冲出炮膛,落入密密麻麻的攻城大军中。



每一颗炮弹都是一团膨胀的火光,炸起大片的土石和残肢断臂。



云州叛军在付出一定的伤亡后,成功推进火炮和车弩,把城墙纳入射程范围。



随后便是两军互相开炮,火力比拼。



密密麻麻的敌军有了自家炮火的掩护,瞬间冲到城墙下,随后开始蚁附攻城。



首批负责攻城的是先锋营和攻城营,两个大营各有九个小营,总人数三千六百人,由江湖人士和新兵组成,化劲武夫或铜皮铁骨境武者率领。



两大营的作用很明确,为后续的精锐步卒百战营开凿出一个突破口。



因此先锋营和攻城营的伤亡是最高的,但戚广伯不在乎,为帅者既要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还得有用兵如泥的觉悟。



自古攻城,本就是要用士卒的命去堆的。



戚广伯手持单筒望远镜,眺望城头惨烈的攻防战。



在火炮的掩护下,先锋营和攻城营迎着檑木和箭矢,付出惨烈的代价后,终于杀上城头,与守军展开死斗。



口子已经凿开。



戚广伯脸色平静,顺势从马袋里摸出两面小旗,一面玄色,一面赤色。



玄旗代表的是百战营精锐,足足一万步兵,由前云州布政使杨川南,以及一众四品高手率领,是真正的嫡系精锐。



不管大奉还是云州,其实主力还是步卒。



骑兵能有多少?中原不比塞北,有广袤无边的草原,有成群的牛羊骏马。



咚咚咚!



战鼓擂起,早就跃跃欲试的百战营奔袭而出,万人方阵散开,由各自的首领带着奔向城头。



“城头的火炮有点凶啊。”



戚广伯再把红色小旗丢给副将。



副将立刻将他的指示传递下去,很快,一杆绘着赤色巨鸟的大旗奋力挥舞起来。



“戾!”



响彻天际的啼叫声里,四百骑朱雀军从大军后方冲起,振翅翱翔。



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罐不离井上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