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刀锋之上,顾锦年赴边境   大夏文圣[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刀锋之上,顾锦年赴边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夏京都。



礼部内。



顾锦年的目光如同刀刃一般,望着在场所有人。



感受到顾锦年的目光,不少人有些不敢直视。



“锦年,这件事情暂时还未定下来。”



“目前只是在商议。”



“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大家好好讨论。”



看着顾锦年的愤怒,杨开心里明白,这匈奴国本来就与顾锦年有仇,顾锦年削匈奴国运两回,如果算上孔圣的话,那就是三回。



匈奴国对顾锦年恨之入骨。



同样的,顾锦年也对匈奴国有极大的意见,再加上上一辈的恩怨,顾锦年这种表现合情合理。



只是朝堂归朝堂,政治是政治,个人恩怨是个人恩怨。



有事可以协商。



通过共同的讨论,决定最好的选择。



“尚书大人。”



“下官的意思很简单,银两不赔,矿山拿回,至于大夏龙炮想都别想。”



“至于修改史书?这种话敢问匈奴蛮夷是怎么敢说出来的?”



“十二城,屠戮十日,死了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葬身敌军手中?”



“惨死的亡魂,就这样被抹去?”



“可笑不可笑?”



顾锦年是真的怒了。



其他顾锦年都还能忍,因为只是一些条件罢了。



钱也好,矿山也罢,都是物资。



可这个修改史书,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要抹去这段仇恨?简简单单一句淡化或者是抹除,带来的又是什么?



是上千万百姓枉死,就真的直接枉死了,激不起一点点浪花。



凭什么?



又为什么?



顾锦年的声音,让在场众人一部分人沉默,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是攥紧拳头,眼神当中满是激动。



他们认可顾锦年所言。



礼部是讲礼的地方,但不是软柿子,不是没有铁骨铮铮之人。



“好。”



“说的好。”



“世子殿下,果然与众不同,老夫敬佩。”



“就应当如此。”



“我等支持世子殿下所言。”



一些人出声,大肆赞叹顾锦年的想法。



“世子殿下。”



只是有人还是站起身来,朝着顾锦年一拜。



“世子殿下,您的想法,在下明白。”



“可做事不可如此鲁莽,匈奴国开的条件确确实实有些过分,但可以谈。”



“只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兵不刃血的方式,拿下十二城,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对大夏来说,增强国运,对百姓来说,重拾自信。”



“而我大夏可以励精图治,等到几十年后,马踏王庭,依旧可以报仇雪恨。”



“眼下,当以大局为重。”



他出声,望着顾锦年,认真说道。



这是礼部员外郎,三十岁出头,文质彬彬,他说的也有道理,是站在大局上的。



可顾锦年却不由出声。



“敢问大人一声,怎样的条件,算是合理?”



顾锦年也没有动怒。



都是自己人,争议归争议,人家说出人家的观点,自己说出自己的观点。



方才愤怒,主要是因为匈奴国如此不要脸的条件。



而不是对礼部的愤怒。



“银两上,三万万两可以接受。”



“龙门大炮不可以给。”



“矿山的话,可以给他们继续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都没有关系,毕竟只要我大夏王朝真正恢复元气,这不过是一张没用的契约罢了。”



“退一步说,无非就是骂两句,但血仇在前,也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这史书,大金王朝使臣也说了,匈奴国最看重这点,认为偿还十二城,就不应当是侵犯,必须要更改。”



“而这更改,我等可以稍稍修辞一二,等到三十年后,马踏王庭之时,再改回来,也是一样的。”



后者开口,他的想法也很简单。



答应或者不答应,只是权益之计,如果大夏王朝未来当真腾飞崛起,那自然无惧一切,如若大夏王朝还是处于普通寻常,那就更别想拿回十二城。



大夏开国,土地是受天地认可的,丢失十二城,大夏王朝的的确确失去了部分国运。



倘若拿回来边境十二城,大夏国运也必然腾飞。



“礼部,乃国之颜面,倘若答应,即便有朝一日,大夏王朝有能力马踏王庭。”



“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岂会答应?”



顾锦年直接否决了,原因无他,看似好像没什么问题,先妥协,再反悔。



可实际上这种办法一定是行不通的。



原因无他,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不蠢,大夏王朝若是有朝一日反悔,人家完全可以拿着双方签订公文指责大夏王朝。



甚至说句难听点的,这就是给别人派兵的机会。



倘若,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开战,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可以援助匈奴国,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只能在暗中送资源,而不能派兵参战。



若派兵参战,就视为与大夏王朝宣战。



可如果是大夏王朝率先做了不好的事情,两大王朝也有理由参与进来。



这不是给自己找事?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大夏王朝的实力,能横推东荒境,那的确没什么问题。



但这不太现实。



除非有绝对的力量,不然想要完全统一,难于上青天。



“世子殿下所言有理。”



“可如若按照世子殿下所言,什么都不给,这十二城只能用血来争回。”



“但如若大夏王朝现在宣战,双方大军厮杀,我大夏保守估计也要死数十万人。”



“这数十万人战死沙场,对大夏王朝来说,是无法承担的后果。”



后者同意顾锦年的观点,可他更坚持自己的观点。



十万将士死在战场之上,听起来好像是一种荣耀,但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十万人的抚恤金,就高的吓人,再加上各种战耗,其实根本划不来。



因为十二城夺回来了又能如何?



相当是有一道防守线,防守匈奴国,如若拿回来了,安置百姓要不要时间?百姓在十二城建立新的家园,需不需要财力物力等等?



故而,如果能用缓和一点的方法拿回十二城,才是最好的。



毕竟拿回十二城,是王朝的脸面,外加上国运,其他没有太大价值。



“将士的梦想,就是死在战场之上。”



“阁下也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我大夏将士。”



顾锦年直接出声。



他不是怒怼对方,而是道出士兵的心声。



为将为兵者,若国家遇到危难之时,不能去抛头颅,洒热血,那这种将士有什么用?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一步退,步步退。



今天调和,答应各种赔偿,说好听点叫做赎回十二城,说难听点这就是跪着把十二城拿回来。



顾锦年不答应。



相信,兵部所有人都不答应。



“世子殿下若这样说,那我无话可言了。”



后者不回答了。



他也不想和顾锦年争吵什么,适可而止。



因为双方都有道理。



“锦年。”



此时,杨尚书开口。



“尚书大人。”



顾锦年望着杨开。



“这件事情,还是要进宫面圣。”



“和谈也好,不和谈也罢,最终还是陛下取决,礼部内只是一个想法。”



“锦年,不如你同老夫一同进宫?”



杨开出声。



顾锦年性子有点冲,他能理解,但这里是礼部,大家即便是讨论出来结果,身为礼部尚书的杨开,也不会同意。



真正讨论的人,应当是六部尚书,大夏宰相,还有大夏皇帝。



“好。”



顾锦年直接答应下来。



“行,那事不宜迟,想来陛下已经知道了消息,我们去宫外候着。”



杨开也不啰嗦,带着顾锦年直接去宫内。



当下,两人从礼部走出。



而尚书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思都有些复杂。



“还是权贵好啊。”



有人感慨一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余人扫了一眼,但都不说话,纷纷离场。



朱雀大道。



顾锦年与杨开并肩而行,两人速度不慢,朝着宫内走去。



“锦年。”



“其实,礼部内无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会由老夫抉择,然后再呈交给陛下,经六部商议,由陛下做最终的抉择。”



“所以,内部之间,不需要如此,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听听他人的意见更好,有之采取。”



杨开出声。



他在教顾锦年为官之道。



方才,顾锦年行为做事并不算圆滑,不过他能理解顾锦年,也能明白顾锦年,毕竟顾锦年与匈奴国有大仇,参杂私人情绪很正常。



再加上顾锦年的身份,自然没必要我行我素。



“尚书大人。”



“这点我明白。”



“下官心里有分寸,只是有些事情,下官寸步不让。”



顾锦年明白杨开的意思。



但他的解答也很直接。



有些事情,寸步不让。



有些事情,可以圆滑一二。



“你明白最好。”



听到这话,杨开也不啰嗦,继续前行。



很快,来到皇宫门口,不仅仅是杨开来了,其余五位尚书纷纷到来,哪怕是宰相李善也来了。



都收到了消息,所以早早的准备,待会进宫面圣。



“见过世子殿下。”



几人见到顾锦年,稍稍拱手,除了宰相李善之外,都与顾锦年道了一声。



“见过诸位尚书大人。”



顾锦年也给予回礼。



入了官场,还是要顺着点规矩。



相互打了个招呼,众人也不说话,都站在宫外等着。



没有陛下的诏令,他们无法入宫。



但顾锦年很直接,拿出龙符,与侍卫说了一句,而后缓缓开口道。



“诸位大人,直接入吧,免得陛下诏令,还要拖延时间。”



顾锦年很直接。



而六部尚书与李善略显沉默。



好家伙。



就这么自由出入皇宫?还可以带人?你在炫耀什么?



众人沉默。



身为六部官员,也不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必须要得到诏令。



可顾锦年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这特权他们眼酸。



虽然知道顾锦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但说句不酸的话,自己付出的也不少啊?



当然,这只是一点点情绪。



当下,几人跟着顾锦年前行。



一直快走到养心殿,不远处便看到魏闲公公。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看到顾锦年后,魏闲公公十分热情,赶忙提快速度,来到顾锦年面前。



“世子殿下,您怎么来了?陛下还让奴婢去通知您。”



魏闲满是谄媚,他是永盛大帝的贴身太监,自然知道永盛大帝目前最喜欢谁了。



不就是眼前的世子殿下?



所以魏闲对六部尚书都不会如此热情,但对顾锦年一定热情似火。



“只通知了我吗?”



顾锦年询问。



“还有其余几位大人。”



听到顾锦年之声,魏闲立刻开口,而后朝着六部尚书几人作礼。



但也仅仅只是客气一下。



紧接着带着顾锦年前行。



得圣恩就是如此。



六部尚书算什么。



宰相都得往后面站一站。



很快,八人来到养心殿内,魏闲公公先入大殿之中,过了一会后,他快速走了出来,满脸笑容的看向顾锦年。



“世子殿下,陛下请您入内。”



“其余几位大人,稍等片刻。”



与顾锦年说话时,魏闲满脸温和,与其余几位尚书说话时,稍稍收敛了脸上的谄媚。



倒不是说他故意针对,而是让顾锦年看到。



“好。”



“劳烦公公了。”



众人开口,顾锦年直接走进养心殿。



这地方他来的次数不少了,已经习惯。



进入养心殿。



永盛大帝正在埋头批阅奏折。



即便是顾锦年来了,永盛大帝都没有抬起头来。



“陛下,世子殿下到了。”



关键时刻,还是魏闲开口,告知永盛大帝。



“好。”



永盛大帝没有抬头,大约小半刻钟后,他将最后几份奏折全部批阅完毕,随后抬起头来,望着顾锦年。



“锦年。”



“这东西你看看。”



永盛大帝取来一份草图,随后起身递给顾锦年。



接过草图,顾锦年仔细观看一番。



这是永盛大帝的想法。



大夏龙舟。



大夏宝船。



还有大夏战车。



这是永盛大帝的设想。



龙舟,宝船,战车。



“锦年,舅舅打算让工部打造轻型龙舟,宝船,战车。”



“这聚灵古阵,不一定能支撑大型大夏龙舟,尝试做一批轻型的,如若成功的话,速度稳定,可以靠数量取胜,你觉得如何?”



永盛大帝开口。



这草图是他之前就画好了,本来打算找顾锦年商量一下,可后来找了工部,研究一番后,发现自己很多想法还是有瑕疵。



故而拖延了几日。



现在顾锦年来了,他正好拿出来让顾锦年看看。



“这个可以。”



“不过具体还是要试一试,看看情况。”



“龙舟这个可以再小一点,不仅仅是运输粮草,还可以运输很多货物。”



“宝船其实我觉得可以弄大一点,江河行驶,可以降低点速度,影响不大。”



“如果是出海的宝船,可以再弄一批新的。”



“根据情况而视。”



顾锦年开口,他望着这草图,道出自己的想法。



“好。”



“那舅舅就先让工部打造这三样东西,打造好了,一同看看情况。”



“及时调整。”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眼神当中满是期待。



“好。”



顾锦年点了点头。



紧接着永盛大帝看向顾锦年道。



“三朝和谈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很显然,永盛大帝知道顾锦年此番前来的意图是什么,故而直接询问。



“回陛下。”



“臣觉得,此番三朝和谈,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除非无条件归还,否则的话,意义不大。”



顾锦年开口,这是他的想法。



很直接,没有半点藏私。



“恩。”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他似乎猜到顾锦年的想法。



“匈奴国开的条件,的确有些过分。”



“朕也不会答应。”



“但,朕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他们真正的目的,应该不是这个。”



“白银也好,矿山也罢,哪怕是修改史书,看起来无比刺眼。”



“都是幌子罢了。”



“匈奴国不缺白银,有扶罗王朝的援助,也不缺矿山,至于修改史书,匈奴国本身就不是注重礼仪之人。”



“会在乎这个东西吗?”



“只是他们具体想要什么,朕不清楚。”



“这样,锦年,此番礼部和谈,朕让你去一趟。”



“你意下如何?”



永盛大帝如此说道。



他看得出来,匈奴国绝对不是想要这些条件,一切都是幌子。



骗骗别人还好说。



想骗一位皇帝?



痴心妄想。



“臣领命。”



这个没问题,顾锦年直接答应下来了。



而随着顾锦年答应。



永盛大帝打算让六部尚书入殿。



只是,顾锦年的声音响起。



“舅舅。”



“有个事情,外甥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



顾锦年开口,他望着永盛大帝,有些犹豫不决。



“直说。”



永盛大帝没有啰嗦,让顾锦年直接说出来。



“舅舅。”



“南谓郡匪祸您知道吗?”



顾锦年直接提问。



“知道。”



“前几年闹的很大,后来朕发兵,配合当地官府消灭不少土匪。”



“不过听刑部说,最近又发生了一些,死了些百姓,朕已经让刑部处理,怎么?你有什么其他消息?”



永盛大帝说着说着,不由看向顾锦年。



“舅舅。”



“这消息我也是道听途说。”



“听闻南谓郡,有将士杀民充匪。”



顾锦年声音不大,但却让永盛大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色。



“杀民充匪?”



“不可能。”



永盛大帝直接反驳。



在他的治理下,怎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杀民充匪,这是多恶劣的时代才会发生啊?



永盛年间,虽然做不到人人能吃饱饭,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但最起码还算是安稳。



杀民充匪,不仅仅是一件极度恶劣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对他这位皇帝来说,简直是巨大的耻辱。



盛世之下的耻辱。



听到永盛大帝如此开口,顾锦年显得平静。



这还好是他,如果换做一个人,可就不太好了。



毕竟这话不能乱说。



永盛大帝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治国,他认为自己治理的国家,不说风调雨顺,但至少安居乐业。



结果你啪的一下,给他一巴掌,告诉他真相,他会恼怒,会将破坏他盛世梦想的人杀了,同样的,你身为知情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也就是顾锦年敢提。



而实际上,顾锦年是不想说的,因为这件事情他也不敢太确定。



如果当真发生了。



那还好说,自己来处理。



如果没有发生,自己这样,会给皇帝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听风就是雨。



“你是怎么想的?”



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刀锋之上,顾锦年赴边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