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三章:国公催婚,三急三缓,宁王出面,议和已定   大夏文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国公催婚,三急三缓,宁王出面,议和已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信兵开口,他低着头颅,不敢注视着宁王。



“让本王给一个交代?”



宁王看着对方,如此问道,只是声音中没有怒意,显得无比平静。



“回王爷。”



“镇国公原话如此。”



后者回答。



笃定了这个事实。



此言一出,宁王神色沉默,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大约过了一刻钟后。



宁王的声音响起。



“备马,本王亲自去边境大营。”



“让人送一封奏折寄去大夏京都,弹劾镇国公擅自离开军中大营。”



“再拟一封信,向陛下求情,法外开恩,赐冷心无罪。”



“速去。”



宁王开口,下达两个命令。



说完此话,宁王也不啰嗦,骑着战马就打算离开,而且只带数百精锐。



他是宁王。



西境的掌权人,如若不是边境开战,这西境所有人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他无惧镇国公。



宁王二字。



代表着一切。



不过就在他要出发之前,不由顿了顿道。



“将此事告知冷秋,速去通知。”



宁王开口,说完这话便直接离开了。



后者立刻牢牢记住,只不过有些将士不由产生好奇,把这件事告诉冷秋世子做什么?



他还有什么办法?



按照冷秋世子的脾气,只怕会把事情闹得更大。



但毕竟是王爷的意思,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此时,已到酉时。



十二城内。



一处府衙当中。



数千精锐将这里严格包围,府衙内是三大王朝的礼部尚书,外加上匈奴国的礼部尚书。



可以说,这是四国的礼部外交大臣,全部到齐了。



如果发生任何一点意外,就要引发三朝大战。



这一点都不开玩笑。



礼部,是王朝的外交部门,在王朝之间的交流过程中,礼部的安全至关重要,无论发生任何原因,如果礼部官员死了,不管是那个王朝的。



那么都要视为宣战之意。



除非能调查出具体的死亡原因。



而府衙内。



各国使臣也在激烈口舌交锋,一个比一个犀利。



“八万万两白银,你不给。”



“百座铁矿,你也不给。”



“大夏龙炮还不给。”



“也只是答应修改史书记录,这就想让我们匈奴国归还十二城,尔等大夏是不是太过于痴心妄想了?”



匈奴国的礼部尚书开口,他有些愤怒,对于大夏宰相李善所说的条件,充满着抗拒。



听到这话,李善淡淡的喝了口茶,望着匈奴国礼部尚书缓缓出声。



“匈奴国被削三次国运。”



“大夏王朝士气如虹。”



“此消彼长之下,尔等匈奴,有什么资格与大夏谈条件?”



“而且,这不是归还,对我大夏来说,只是拿回属于我们大夏的东西罢了。”



“如若尔等不愿答应,那我大夏则用另一种方式拿回来。”



“但到了那个时候,发生任何损失,都由贵国承担。”



李善语气平静,可平静的背后,却又彰显大国气派。



他很强硬。



在这次谈判上,李善从头到尾都表现得特别强硬,任凭对方说破了嘴皮子,他都不答应给予银两补偿,还有矿山等等。



唯一愿意答应的要求,就是修改史书。



除此之外,任何实质性的回报,都不答应。



“既然大夏王朝是这个态度,那我等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待在这里了。”



匈奴国礼部尚书叹了口气,他没有之前那般的激烈,已经不想与大夏王朝和谈了。



听到这句话,杨开不由微微皱眉。



身为大夏礼部尚书,杨开对于这次和谈也有一个度量。



李善说的没错,保障大夏王朝的利益。



然而对方也不是无理取闹,毕竟归还十二城,索要点东西也很合理。



这就好像大夏王朝若是占了人家的地盘,如若归还的话,也会要一些条件,占点便宜。



否则白白归还给别人,没有一个王朝愿意。



这场和谈互相的矛盾太大了。



只不过他的确不好说什么。



同时,杨开也十分惊讶,按理说以李善的性格,应该不会如此。



却没想到在这件事情上,李善会如此强硬。



“好了,好了。”



也就在此时,大金王朝礼部尚书的声音响起,制止了匈奴国使臣的离场。



一时之间,所有目光不由聚集在他身上。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大金使臣倒也直接,望着众人开口。



“今日,我大金与扶罗王朝特意前来,就是为了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哈律木,这边境十二城,确确实实是大夏王朝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归还十二城,为的是两国友谊。”



“索要如此之多的银两与好处,有些过分。”



大金使臣开口,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指责匈奴国的不好。



此言一出,后者没有说话,但明显有些不服气。



不过大金王朝的使臣都开口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但很快,大金王朝的使臣看向李善。



“李相。”



“大夏王朝也有些不对之地,毕竟匈奴国为两国友好,主动想要归还十二城,相爷张口闭口就是要开战的意思。”



“这实在是有些咄咄逼人。”



“虽说匈奴国气运受损,可说一千,道一万,匈奴国还没有被灭,匈奴铁骑也依旧没有任何损伤,当真要是开战,大夏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没必要如此。”



大金使臣开口,没有太多的责备,但是也说了一句。



两家一人说一句,倒也公平。



“并非是本相言辞激烈,而是匈奴国依旧沾沾得意,偷袭我大夏十二城,这是大夏的耻辱,可却不是匈奴国的荣耀。”



“总而言之,不给予任何补偿。”



李善开口,态度依旧坚决,不松动一下。



看见李善如此,杨开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如果能这样谈妥下来,也是他乐意能见到的。



“陈松大人,既然大夏王朝是这个态度,那我匈奴国现在就准备回去应战。”



哈律木深吸一口气,说完这话,直接起身,打算离开此地。



显然就是不想继续谈了。



而此言一出,扶罗王朝的使臣开口了。



“何必如此。”



“今日是和谈之日,又不是来这里吵架。”



“大家还是先冷静冷静,双方各退一步,或者我们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缓冲一二?”



扶罗使臣起身开口,他们两大王朝夹在中间有些难做,每次谈不下去的时候,两大王朝都会竭尽全力让众人安心坐下来。



似乎很想促使这次和谈成功。



不过随着扶罗王朝使臣所言,众人的的确确沉默下来了。



大家彼此沉默,都在安静思考着,权衡利弊。



如此,足足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府内鸦雀无声,安静到落针可闻。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直至最后,陈松开口,打破了沉默与尴尬。



“其实我想到了一个方法。”



“不知可不可以缓解诸位的麻烦。”



随着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好奇看向陈松。



“老夫是这么想的。”



“李相你无非就是不想拿出金银之物,认为不合理,这情理之中,老夫认可。”



“而律木先生,无非是认为归还十二城,若毫无回报,对吧?”



陈松说出两人的问题。



“对。”



“没错。”



二人也直言不讳,并没有半点遮遮掩掩。



得到二人的回答,陈松继续开口。



“那这样可不可以。”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不希望发生战争,如今天命浮现,我等应当砥砺前行,为生民考虑,故而,由弗洛王朝支付三万万两白银,给予匈奴国。”



“而我大金王朝,遣派十万僧人,前往匈奴国与大夏王朝,建设寺庙,超度怨魂,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匈奴国与大夏的国运。”



“也算是为当年的过错给予补偿,而大夏王朝放下成见,修改史书,诸位觉得如何?”



“当然,僧人的所有费用由我大金王朝支付,不需要大夏王朝和匈奴国支付任何。”



陈松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扶罗王朝给银子。



大金王朝派僧人建立寺庙,超度亡魂,从而增加国之气运。



这话一说,众人的确有些惊讶。



这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居然舍得自己掏腰包,就为了不宣战?



这有些耐人寻味啊。



不过提到了天命二字。



众人的注意力不由集中在这上面,毕竟天命二字,吸引力的确很大。



两大王朝宁可自讨腰包,肯定是有所图谋,这天命值得去研究啊。



否则的话,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是巴不得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宣战,甚至打的两败俱伤最好。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只需要修改一下史书就可以得到十二城,这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



至于僧人过来建立寺庙,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超度亡魂,对大夏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国运。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行。”



“三万万两白银不够。”



“五万万两白银,外加上五十座铁矿。”



“这是我匈奴国最后的底线。”



哈律木出声,认为三万万两白银少了。



“三万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



“再者,匈奴国国运已经开始衰败,如若请来僧人超度怨魂,也算是可以弥补一二。”



“倘若匈奴国当真不愿,那大金王朝退出调和。”



陈松有些没好气了。



在旁人看来,匈奴国的确贪得无厌了。



“扶罗王朝也退出调和。”



扶罗王朝也跟着开口,似乎有意在给对方施压。



果然,话说到这里了,哈律木有些不敢叫嚣。



他微微沉默,思索一番。



最终叹了口气道。



“五万万两白银,铁矿可以不要,这是最后的要求了。”



哈律木出声,铁矿山不要,但五万万两白银必须得拿回来。



此言一出。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的使臣,皆然皱眉。



可两人你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你一眼你。



最终半刻钟后,纷纷点头。



“五万万两白银可以。”



“就这样定了。”



“李相,杨大人,你们觉得如何?”



陈松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同时将目光看向李善与杨开。



“如若只是这个要求,大夏可以答应。”



“杨大人,你觉得如何?”



李善不假思索,直接答应下来了。



因为这个条件,的确比预想好太多了。



边境十二城归还,大夏国运增强。



不需要补偿任何银两出去,相当于白白拿回十二城,还有僧人过来超度亡魂,大夏王朝也能获得国运。



怎么看大夏王朝都没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此事。”



“老夫觉得可行。”



“但,毕竟涉及到议和结果,老夫还是要去问问陛下。”



杨开其实也很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事还是要问问永盛大帝,当然问不问皇帝不是主要的。



而是顾锦年没有在现场。



必须要由顾锦年做决定。



然而,杨开此言一出,扶罗王朝使臣之声不由响起了。



“扶罗与大金王朝,为何调和战争,几乎是付出极大的代价。”



“却没想到,大夏王朝还是不给面子。”



“杨大人,银子不要你们出,矿山也不需要你们给,大夏龙炮也不需要拿出来了,现在只需要修改个史书,这也不行?”



“修改史书,也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并非有其他图谋。”



“难不成这史书修改,能损失大夏王朝的国运?”



扶罗使臣有些没好气。



的确,他说的没错,修改史书不是一件大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可如果修改一下史书,便可以收复边境十二城,这的确是一件喜事。



听到这话,杨开不由立刻出声。



“老夫并非是此意。”



“只是觉得有必要与陛下汇报一二。”



杨开出声道。



“算了。”



“此事本相做主。”



“议和条件可以答应。”



但下一刻,李善开口,他不啰嗦,直接答应这个议和条件。



这议和条件对大夏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



“好。”



“那就按照这个走。”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使臣瞬间露出喜色。



不过就在此时,哈律木继续开口。



“还有一个条件。”



“加设防线。”



“既十二城归还,十二城外,要加设一道防线,否则的话,匈奴国将人人自危。”



哈律木出声,这是他额外加的条件。



“若在大夏管控范围内,这个条件可以答应。”



不等杨开出声,李善直接答应下来了。



加设防线,也说的过去。



前提是要在大夏王朝的监督下。



“可以。”



哈律木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了。



如此,众人几乎不给杨开任何一点说话的机会。



直接起草一份议和契文。



李善很直接,要代替大夏王朝签下这份议和契文。



“李相,此事必须要禀报陛下,不可就此签下啊。”



杨开出声,他极力劝阻着李善。



虽然他觉得条件很不错,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需要问问陛下。



“此事由本相承担。”



“如若现在不签,待事态恶化,对大夏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杨大人,你就真想看到大夏宣战吗?”



李善望着杨开,声音平静,但目光却凌厉无比。



一时之间,杨开沉默。



而最终,在李善的操作之下。



议和契文。



也签订完毕。



一时之间,整个府城内瞬间热闹起来。



如此。



转眼之间。



到了翌日。



西北边境。



古城当中,军营扎堆,这是边境古城,名为潼关城,专门给将士居住的地方。



而此时。



百里外。



一支长长的队伍,朝着潼关城驶去。



这是顾锦年的队伍。



可就在此时,一道人影快速朝着队伍疾驰而去。



待人影出现在队伍面前时。



雄厚的声音,立刻响起。



“世子殿下。”



“奉杨大人之令,前来通知殿下。”



“李相爷已经与三大王朝签署议和契文。”



“还请世子殿下速速前往边境古城。”



声音响起。



玉辇当中。



顾锦年微微皱眉,而顾老爷子却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



----



----



实在抱歉。



先说一下,赶早上六点的火车,一晚上没睡,坐火车,一边坐一边码字一边吐。



总算下午赶到了,然后各种核酸,各种检查,各种信息登录,回到住处,难受了一下午,不敢睡。



现在好不容易写完了,实在抱歉,希望大家能原谅,七月去睡了,明天起床尽可能早点写完。



第一百四十三章:国公催婚,三急三缓,宁王出面,议和已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