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七章:杀奸臣!君臣博弈!五国策定难!举国沸腾!   大夏文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杀奸臣!君臣博弈!五国策定难!举国沸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实际上,工部尚书王启新和永盛大帝是明白顾锦年是何意了。



借助这次机会,打造龙舟宝船,这样一来,就不担心各国猜疑了。



之前工部打造的宝船龙舟不多,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工匠问题,成本问题也不是最大的阻碍,最大的阻碍其实就是他国猜疑。



毕竟好端端你突然打造这么多龙舟宝船做什么?



然后会派探子过来调查。



这种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早晚会被人发现,会引发新的麻烦。



可现在不一样了,借助这次灾情,疯狂打造宝船龙舟,对于各国来说,大夏王朝属于病急乱投医,把所有存储的灵晶全部拿出来消耗。



而且合情合理啊,国家都快亡了,留着灵晶做什么?



并且灾情的时候,顺便公布一下,大夏王朝偶然之间发现了几座灵晶矿,这个时候天下人都在关注大夏灾情,谁会关注大夏多了两座灵晶矿啊?



平时还会震惊,那个时候不会有什么关注的。



如此一来,这些龙舟宝船就可以启用了,还不会惹来猜疑,大夏存储的灵晶,没人知晓是多少,但一个大国存储的肯定不会太少。



用个半年差不多了。



外加上发现了几座灵晶矿,用一年不过分吧?



等灾情结束,朝廷下一道圣旨,就说为了快速恢复贸易经济,动用龙舟宝船,各国一看,下意识会觉得,大夏王朝是在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龙舟宝船为战略物资。



算是釜底抽薪。



等个一年之后,发现大夏龙舟宝船还在运行,再对外宣称,大夏王朝发现了更多的灵晶矿。



这国运龙珠不是刚好成为了大夏王朝的借口吗?



抗灾结束,得到天地赏赐,也合情合理吧?



只要撑过两年,各国终于察觉不对劲了,赶紧过来调查,这调查过程也需要半年一年吧?



发现有问题,确定有问题,再过来谈论,制裁也好,分享也罢,商议过程要不要时间?



又是一年过去了。



三年的时间,借助大夏龙舟和宝船,经济体量将会超越大金王朝数倍。



甚至真有可能达到中洲王朝的水平。



那个时候,就算是中洲王朝来找麻烦,大夏王朝直接贩卖次等的宝船龙舟给各国行不行?



你不愿意?那我就卖给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都是东荒一家人,卖给他们,共同抵抗中洲王朝,行不行?



你中洲王朝不服?想要宣战?东荒三大王朝齐心协力,你未必能赢。



顾锦年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抉择,这背后却是无与伦比的政治手段,永盛大帝这回是真觉得自己这个外甥不同凡响啊。



文武双全也就算了,政治手段还如此厉害,他娘的,不愧是李家血脉,勐。



“着工部,对外大量收购灵晶,重金求购,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灾情结束之后,恢复贸易,购入审批交由朕来处置。”



永盛大帝开口,插了一句话。



这话一说,顾锦年不由暗叹一声老舅好手段啊。



对外购买灵晶,更加稳定后期大夏龙舟宝船的运行,确保别人不会怀疑。



而且虽然说是说,重金购买,但买不买还不是永盛大帝一句话的事?



前期买一点,完全就是装装样子,让各国真以为大夏王朝开始乱来,同时各国也查不清楚大夏王朝到底买了多少灵晶。



这手段也高明啊。



“臣领旨。”



工部尚书王启新门清的很,他开口不显古怪。



而顾锦年的声音则继续响起。



“着户部,集资赈灾,预算所需粮草之物,计算成本,先从国库支出,如若不够,向各大商行借银,可给予低息,再提前征收半年粮税,确保国库稳定。”



这是第五策,国库目前的银两还有,但这些银两肯定不够赈灾。



光购买粮食都顶不住。



何况还有各种地方需要花费银子,尤其是工部打造龙舟宝船,这也是一笔恐怖的开支。



所以顾锦年的想法,就是从商人手上借银,给予低息,再提前征收半年的粮税,以及各种募捐,不然的话,说这么多都没用,没银子大家都不安心。



“敬遵侯爷之令。”



何言给予回答,只不过他内心却认为顾锦年有些理想了。



一切都是杯水车薪,江中郡不定下来,想要从商人手中借到大量银两,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第五条国策。



“着礼部拟旨,昭告天下,振民心,扬国威。”



“各地灾情,七日一报,公开于众,死者人数,伤者人数,救灾情况,一一通报大夏境内,以诚之心,换百姓之志。”



这是最后一条国策。



公开灾情情况,而且不能有半点弄虚作假的成分,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



虽然这样做,会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也会让百姓恐慌,但唯独如此,才能让百姓真真实实看到大夏在竭尽全力抗灾。



有些东西,越是隐藏,越容易起反效果,光明正大的拿出来,也在告诉各大势力,大夏王朝的决心。



谁要是敢乱来,谁必死无疑。



“敬遵侯爷之令。”



杨开出声,当下答应下来。



五条国策确定下来。



顾锦年看向太子等人。



“太子,诸位王爷,如若没有什么重要之事,卯时一到,就请诸位火速领兵赶往灾地,有任何情况,诸位可自行解决,若有重事,涉及极大,再传军报,由本侯抉择。”



顾锦年看着太子等人,让他们早点出发。



他们早点去,就能早点开始处理。



“敬遵侯爷之令。”



此时此刻,太子发声,他朝着顾锦年一拜,随后看向永盛大帝。



“父皇。”



“儿臣先行告退,去准备行李。”



太子出声,表现的十分康慨,没有半点犹犹豫豫。



“好。”



“你们给朕听着,不要给朕丢人。”



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气,自己的儿子,奔赴灾地,要说没有半点凶险是不可能的事情。



身为父亲,又怎可能一点都不心疼自己的后代?



可国家危难之时,他必须要这样做。



“儿臣告退。”



太子离开,随后秦王,魏王,晋王等人纷纷开口,一个个离开大殿,决然无比。



他们没有多语一言,就这样走了。



而大殿当中



永盛大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大夏抗灾,即刻开始。”



“除锦年之外,众爱卿退朝。”



永盛大帝出声,说完此话,众臣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后一个个开始有序的去做事。



很快,大殿当中,只剩下永盛大帝与顾锦年二人了。



“锦年,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待大殿只剩下顾锦年后,永盛大帝直接询问。



“让户部先去运粮,外甥打算五日后出发。”



“龙舟宝船的事情,要先处理好。”



顾锦年出声,他其实想第一时间赶往江中郡,可问题是龙舟宝船更为重要。



救灾必不可少的东西。



自己必须要先刻印好古阵,才能离开。



“这段时间要辛苦你了。”



永盛大帝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



“为官者,应当为民先行。”



顾锦年澹澹出声,并没有觉得辛苦。



“唉,若是大夏官员都能像你这样那该多好啊。”



永盛大帝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言一出,顾锦年瞬间会意。



“舅舅,今日朝堂之上,有些人实在是不对劲。”



“请恕外甥直言,李善问题很大。”



顾锦年出声,说出自己心中的顾虑。



“朕早就知道李善有问题。”



“他是建德之臣,朕其实一直都知道。”



“锦年,记住,这种人不可怕,浮出水面的敌人,永远不可怕,可怕是藏在水下的敌人,这一次大夏灾情,也好让朕一网打尽。”



“只要灾情定下,宁王若是敢造反,朕将会亲征宁



王,将他诛杀之后,再整顿朝廷,做完朕该做的事情,就可以安心去见太祖了。”



永盛大帝开口,他早就知道李善不对劲,只是堂堂大夏宰相,动他的话,牵扯很大,更主要的是,知道李善有问题反而不可怕。



他就是想要看看,那些人跟李善是一条心的。



杀一个宰相和杀一批官员,对帝王来说,自然是杀一批更好一点。



一劳永逸。



“既然舅舅明白,那外甥就不多说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李善这个家伙,当初在议和之事上,就已经露出马脚,如今大夏灾情之下,李善还敢这么跳。



显然李善已经彻底摊牌了,大夏内部的博弈,也要由此展开。



这是一件好事。



自己去定灾情。



内部由永盛大帝来把控,一君一臣,稳定内外,灾情定下,内乱也定,借助这次机会,大夏王朝横扫一切障碍。



很快,顾锦年走出大殿。



“锦年。”



这时,永盛大帝开口,他望着顾锦年。



顾锦年回头。



而永盛大帝目光当中带着温和。



“一路辛苦。”



永盛大帝开口,如此说了一句。



听到这话,顾锦年没有回应,而是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离开了。



皇宫内。



顾锦年的身影显得孤寂,这一刻金阳缓缓上升。



将顾锦年的身影拉长。



而皇宫外,百官也在紧急处理政事。



这场大夏的灾难。



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大夏王朝所有人抗灾。



顾锦年去了一趟工部,带了一些东西离开。



而后来到大夏书院后山,开始刻阵。



此时。



相府内。



李善独自一人坐在庭院当中,他为自己沏了一壶茶,目光平静。



这次大夏抗灾,他身为当朝宰相,却没有半点事情可以做,由此就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



但李善没有半点惊慌,因为他早就知道永盛大帝怀疑自己。



永盛大帝让自己当这个宰相,其目的他明白。



暴露在外的敌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成为诱饵,君臣之间其实一直在相互博弈。



可惜,出现了一个顾锦年。



李善很清楚自己未来的下场,因为顾锦年。



若是大夏没有顾锦年的话,永盛大帝也不会杀自己,可因为顾锦年的到来,永盛大帝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



想到这里,李善饮了一杯茶,随后缓缓出声。



“传信出去。”



“顾锦年有计可定江中郡之难。”



“虽不知顾锦年有何计谋,但必须重视此事,告诉大金王朝,想要以大金龙米为衡量物,就必须要阻止顾锦年。”



“再者,让宁王尽快准备出手,不要优柔寡断了。”



李善出声,传达这个消息出去。



“大人的意思是说,阻杀顾锦年吗?”



暗中,有声音响起,如此询问道。



“愚蠢。”



“顾锦年如今实力深不可测,又身怀佛门气运,天命加持,阻杀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只需要干扰他救灾即可。”



“江中郡灾情,是一切之根本,若顾锦年定下江中郡之难,劣势在我。”



“若顾锦年无法控制江中郡之难,优势在我。”



“明白吗?”



李善的声音响起。



江中郡是最关键之地。



大夏未来之变化,全部都会因江中郡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是乱。



还是不乱。



就看顾锦年如何处理江中郡危机了。



“遵令。”



后者出声,随后消失在暗中。



如此。



转眼之间,到了翌日。



这一日。



一道圣旨从宫中宣出。



刹那间,举国沸腾。



大部分百姓都没有想到,无缘无故,大夏王朝竟然遭遇此等天灾。



大旱,地动,雪灾,火灾。



不过火石的事情,大夏王朝选择隐蔽,原因无他,毕竟十七颗火石,还没有降落下来,自然先不用说。



事情传出,举国沸腾。



不过礼部拟旨,连续下达五道圣旨,昭告天下,定下民心。



五道圣旨颁布。



的的确确稳固了部分民心,可如朝廷猜想一般,谣言瞬间四起,各地都引发不小的恐慌,粮米价格也因此提升了一些。



按理说,朝廷是可以先按兵不动,存储粮食,然后再公布天下。



可顾锦年一意孤行,非要公布情况,使得满朝文武极其疑惑。



但不管如何,这一次灾情,顾锦年是总指挥使。



他说什么,大家必须要做什么。



午时。



太子,秦王,魏王,晋王齐齐抵达灾区。



以最快速度赶到。



很快,各种加急军报以最快速度朝着大夏王朝送去。



于第二日子时。



几封军报送到顾锦年面前。



接过军报。



顾锦年停下刻阵。



全部阅后。



顾锦年眉头瞬间紧锁。



这四封军报,统一表达的意思只有一句话。



灾情比



想象中要严重许多。



而且愈演愈烈。



陇西郡地动,伤亡惨重,百姓人心惶惶,太子领兵三十万,远远不够,需再增二十万大军,外加上各种药物。



东林郡大火更是惨不忍睹,火势几乎难以阻挡,最可怕的不是火势,而是火山灰,影响周围五百里地,需求大量求雨符,用雨水冲刷火山灰。



南越郡,算是比较好的,唯一麻烦的就是,行动无比麻烦,救援起来特别棘手,并且需要大量粮食。



但最麻烦的还是江中郡。



已经有百姓.......闹起来了。



顾锦年一一处理。



随后加速刻印阵法。



如此。



一直到第五日。



这五天时间,顾锦年不眠不休,刻印一万座阵法,神色更是无比憔悴。



一万座聚灵古阵刻印完毕。



顾锦年没有休息,直接将这些刻印好的阵法玉盘,暗中送到宫内,与永盛大帝完成交接后。



坐上玉辇。



领兵十万。



带上了六叔顾宁涯,直奔江中郡。



----



----



177章,于2022年8/7号,凌晨2.30更新,看,支持正版



第一百七十七章:杀奸臣!君臣博弈!五国策定难!举国沸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