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宁王赈灾?收割民意?百姓受到欺压?文人调查?   大夏文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宁王赈灾?收割民意?百姓受到欺压?文人调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话一说,大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杨开也稍稍沉默。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百姓不愿意吃太荤腥之物?”



这回杨开自己说这话都没有底气。



其余官员更别说了。



“杨大人,您是在说笑吗?”



吏部右侍郎询问杨开。



他知道顾锦年与杨开关系很好,可也不至于这样帮吧?



就硬着头皮吹?



不行就不行,这合情合理啊,没人会说顾锦年什么,大家也不会往坏处说,可做的不好,还要吹?那就有点过分啊。



“怎么是说笑?”



“陛下,臣还真听闻过,如果当一个人几天不吃,突然一口气暴饮暴食,会当场毙命,这种事情并不是传闻。”



“当初陛下带兵打仗的时候,不是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以臣之见,侯爷肯定是怕这些百姓吃多了油腻,身体受不了,从而才会如此,而将士们奔波劳累,吃点鱼肉又能如何?”



这回工部尚书王启新跟着开口了,认为有这个可能性。



此言一出,也得到了一些官员的认可。



“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这事不假,当初行兵打仗的时候,会遇到断粮的事情,将士们饿到啃树皮,后来得到救援,暴饮暴食,的确死了几个人。



所以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好。”



“即便是如此,那还有官员来报,说百姓们吃完二两米,甚至不到二两米后,就跑去割麦,敢问诸位一声,既



然怕百姓暴饮暴食,又为何让百姓去割麦?”



“难道是说,侯爷怕这些百姓吃太多了,消化不良?”



“诸位,这二两米,不可能蒸煮出一斤饭吧?就算吃一斤饭,也不至于要去割麦吧?”



他出声道,质问满朝文武,尤其是看向杨开和王启新。



听着这话,两人的确沉默,到了这个时候,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会不会是假的啊?”



“会不会是侯爷怒斩十九府君,这些官员编造是非?”



只不过,刑部左侍郎顾冷开口,他认为这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想要陷害顾锦年的。



“对对对,肯定是假的。”



“侯爷怎可能会做这种事情,反正我不信。”



“我也不信。”



“这明显就是假的。”



杨开等人纷纷附和,一口咬定这是假的,实话实说,他们还真不相信顾锦年会这样做。



肯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如今顾锦年在江中郡定灾,而他们在朝堂当中负责镇住大局,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为顾锦年说好话,也免得给顾锦年添堵。



听到这话,吏部右侍郎实在是有些没招了。



知道这帮人偏袒顾锦年,这没什么好说的,但这样偏袒就有些过分了。



不,不是偏袒的有些过分,是太过分了。



“下官也是如此想的。”



“所以下官询问了三遍。”



“江中郡各府官员,立下血字,确定此事不假。”



吏部右侍郎明显是有问题,对这件事情不依不饶,百官都不想说什么了,他还在这里犟着。



话说到这份上了,大家也就彻底沉默了。



铁证如山。



虽然不明白顾锦年到底是怎么想的。



给百姓二两米,将士们大鱼大肉,还让百姓去割麦,这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



“下面的官员,也不一定说真话,万一就是想要针对侯爷呢?”



“是啊,不排除官员针对侯爷,毕竟江中郡怎么好端端粮仓起火?侯爷要彻查,是不是动了不少官员的利益?这一点不能不考虑。”



“陛下,臣认为,无论如何,到了这个时候,不能听信谗言,还是要以侯爷为主。”



“对对对,要相信侯爷。”



百官的态度其实很明显,原因无他,顾锦年现在风头极盛,皇帝面前最大的红人,这一次江中郡大难,别的不说,如果顾锦年真的解决了。



那么顾锦年回来,更要位极人臣了,这样的角色,谁敢招惹?



即便是有党派之争,也不敢跟顾锦年去争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顾锦年这次没有定下江中郡之难,永盛大帝也舍不得杀顾锦年,无非是大夏王朝遭遇一次危机罢了。



可若是顾锦年解决了江中郡之难,皆大欢喜,这个时候等顾锦年知道朝中有人针对他,这就有点不太好了。



至少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大部分官员都是保持观望状态。



绝对不会随意乱来。



只不过,就在这时候,李善的声音不由响起。



“陛下,臣认为,侯爷自当不会乱来,这里面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只不过,既然当地官员如此上奏,外加上臣也在外听闻一些消息,好像是说侯爷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臣愿请命,前往江中郡一趟,如若这件事情只是官员抹黑,臣也可好好惩治一番这些官员,若当真是侯爷所作所为,臣也可以询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免得朝堂百官,人心惶惶,最怕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这事情要是传到了其他王朝读书人耳中,就有些不好了。”



李善的声音响起。



宰相不愧是宰相,明明是想要过去调查顾锦年,却被他说的好像是帮助顾锦年一般。



吏部右侍郎肯定不敢主动找顾锦年麻烦,这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的,满朝文武,其实谁都知道,李善对顾锦年有些不满。



一来顾锦年出尽风头,使得他这个宰相好像没什么用。



二来是陛下对顾锦年如此恩宠,也担心皇帝要立顾锦年为宰相。



综合各种,李善对顾锦年自然不会太大的好感,当然更深层次的斗争,大部分官员其实想不明白,也不想掺和进来。



“不可。”



这一刻,礼部尚书杨开,工



部尚书王启新,还有刑部左侍郎顾冷齐齐开口。



“陛下既然将总指挥权,给予侯爷,这个时候若是派人前去寻找侯爷,是不是对侯爷有所猜疑?若侯爷知道了,会不会寒心?臣认为不可。”



“没错,陛下,若是让李相前去的话,的确动摇人心,毕竟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您将权力给了侯爷,若是李相前去,所有将士该怎么想?百官又怎么想?百姓又如何去想?是否意味着陛下已经不相信侯爷了?”



“臣等相信天命候不会乱来,这些都是风言风语罢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



他们坚决不同意,原因无他,李善过去了,就是给顾锦年添堵的。



既然是添堵的,还让他过去做什么?



现在不管是什么党派之争,也不管对谁有利对谁没有利,解决江中郡之难才是主要的事情。



李善跑过去,准没安好心。



面对群臣的反驳,李善没有皱眉,也没有显得面色难看,而是静静开口道。



“臣相信天命候,可天下读书人不相信,哪怕是我大夏境内,有些读书人对此事也产生了巨大的疑惑。”



“臣自然认为,天命候不是这般之人,可架不住流言蜚语。”



李善出声,用读书人打压着众人。



“这些读书人,本来就喜欢胡言乱语,让他们来治国,他们治的了吗?就知道说风凉话。”



“只要江中郡之难解决,这些读书人说的话,又能有什么影响?”



众人还是帮着顾锦年。



然而,就在此时,龙椅上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当真有很多读书人提起此事吗?”



永盛大帝望着李善,如此问道。



“回陛下,千真万确。”



李善点了点头。



“好。”



“那朕给予你督查之责,不过不止是你,御史台十二儒,也一同前往,包括大夏境内,挑选百位儒生,下至普通读书人,上至大儒,前往江中郡,去亲眼看一看。”



“看看顾锦年是不是乱来,如若是,立刻回京禀报,朕自有抉择。”



“如若不是,就让他们把嘴闭上,往后谁再敢污蔑,掌嘴一百。”



永盛大帝开口,他给予李善督查之责。



此话一说,一些官员瞬间脸色一变,这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李善过去了,一定对顾锦年有影响。



谁也不知道顾锦年到底想要做什么,可他们相信的是,顾锦年一定是为了大夏王朝好。



李善过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陛下,此事不可啊。”



“陛下,这样不妥,会寒了侯爷的心。”



“陛下。”



一些官员纷纷开口,杨开是主力军,恳请永盛大帝不能如此。



“为官者,无论是谁,即便是锦年,也需要受到监督,既然有人提出质疑,监督也是合情合理之事,有何不可?”



“锦年行的正,坐得端,也不怕有人监督。”



“不过李善,朕也要告诉你,你的权限,只能去查百姓是否受苦,其他的事情,与你无关,你知道吗?”



永盛大帝心知肚明,他完全知道顾锦年是想要做什么。



恰好,这个时候有人主动跳出来,那就一起送过去,让顾锦年狠狠打压一番。



当然,主要是民间既然有这样的质疑,那索性不如让大家去看看,也好去证明一些事情,免得顾锦年在这边辛辛苦苦救灾,结果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陛下英明。”



说实话,李善还真没想到永盛大帝会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永盛大帝也会去偏袒顾锦年。



他今日这样做,完全就是坐实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如果永盛大帝让自己去查,那么自己也一定能查出一些是是非非。



如果永盛大帝不让自己去查,那顾锦年欺压百姓的事情,也就坐实了。



只是没想到,还真让自己去查。



他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永盛大帝这是为何?



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看来顾锦年有如此威望,永盛大帝不可能不猜忌,也不可能不想压一压顾锦年。



李善只能从这方面去想了。



听到永盛大帝如此说,一些官员也是沉默不语,只能心中为顾锦年祈祷了。



如此。



一转眼,到了翌日。



江中郡整体发生了



什么事情,大家伙其实都不知道。



但顾锦年做的事情,却传遍了整个大夏王朝,包括扶罗王朝,大金王朝,以及匈奴国。



这些势力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江中郡之难,毕竟也牵扯到他们的利益。



对于三大势力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大夏彻底内乱起来,怎可能错过?



当顾锦年斩杀十九府府君之事传出后,惹来了不小的争议。



杀十九府府君,倒不是什么大事,一些贪官污吏死就死呗。



真正惹来争议的是,顾锦年设立大宴,美曰其名是请百姓吃饭,可实际上百姓当真是吃饭,将士官员们大鱼大肉,吃完之后,还强迫百姓去割麦。



这事惹来了巨大的争议。



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相信的,认为顾锦年乃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可无风不起浪。



好在的是,朝廷已经派当朝宰相,以及御史台十二儒,还有一百多位读书人亲自奔赴江中郡,调查情况。



所以争议虽然有,可大部分人依旧在等,等一个结果出来。



但相比较大夏各郡的疑惑。



整个江中郡再经过一夜的传播后,已经彻底炸锅了。



“听说了没?侯爷把皇室特供的米发给咱们老百姓吃了,听说这个米,吃了以后,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啊。”



“还有这种事情?”



“真的假的啊?”



“还真的假的?千真万确,我有一个亲戚,他昨天吃了一顿,吃完以后,您猜怎么着?他从江中府城,一路跑回我老家,前前后后八十里路,你知道为什么他跑吗?吃了以后,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事我知道,是真的,是真的,我有一个姐姐就在江中郡府,她吃了以后,整个人精神饱满,我姐刚生完孩子,虚弱的很,吃了几两米饭,整个人精神好的很,已经可以下床干活了。”



“这事你们才知道啊?我儿子已经去江中郡府了,吃完以后人就跑回来了,给我带了一小口,我就吃了一小口,我整个人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你们看我脸色,是不是好多了?”



府城内有接近百万百姓吃了大夏龙米,吃完以后,这些百姓一个个实在是不知道干什么,有人去割麦,可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全是人,愣是找不到地方割。



但浑身精力充沛,实在不知道做什么,索性跑去其他地方,把这个事情给说出去,不然憋在心里难受啊。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离谱,越传越吓人。



什么延年益寿,百病不侵。



这些还不算夸张的,直到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顾锦年带来的米,可以壮阳。



这下子,整个江中郡炸锅了。



一开始有人不信,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就算米再好,也不可能壮阳啊。



尤其是一个老郎中,气的暴跳如雷,说都是谣传,还给百姓们讲解,吃饭是不可能壮阳的。



这话说得的很有道理,可不知道是谁来了一句。



如果不壮阳的话,皇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儿子?



这话一说,老郎中沉默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



紧接着,天色刚刚亮起来,老郎中提起箱子就走了。



询问他要做什么,老郎中一句话不说,直接朝着城内走去。



过了一会,众人反应过来了,这老郎中是跑去大宴上,等饭吃。



也就是这样,整个江中郡十九府,在周满的安排下,府城、县城、亭口,全部设宴,十万大军配合江中郡十万兵卒,六个时辰内,安排的妥妥当当。



而且因为这大夏龙米彻底传开后,没吃过的百姓们,一个个期待无比,协助官府张罗。



桌子摆好了。



碗筷也摆好了。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锅也好,煮饭的水也罢,反正老百姓一上手,不要太轻松。



而第一顿饭,顾锦年设立的时间是辰时。



卯时就要开始煮了。



所有人都期待着大夏龙米。



一直等到辰时后。



终于,大宴开了,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将士们准备的配菜不多,主要是怕百姓们吃不下,给他们吃。



当一盆盆大夏龙米送上来后,百姓们其实打心底还是持有怀疑。



可当吃完之后。



整个江中郡彻底沸腾了。



从昨天到今天,一直都是听说,虽然谣



言这玩意会让人深信不疑,可内心还是带着一丝丝不信任。



但等大宴结束后。



江中郡百姓是彻底信了。



几两饭下肚,浑身热气腾腾,一点都不饿也就算了,从上到下力气充沛。



更主要的是,这大夏龙米吃起来还香,不比大鱼大肉差啊。



米粒颗颗饱满,吃起来满嘴是香味,吃完以后,精气神饱满。



再加上延年益寿,百病不起,长命百岁,还有最重要的壮阳效果,百姓顶得住吗?



一个个大赞顾锦年是好官,拿皇帝特供的米给百姓吃。



也明白皇帝为何有那么多子嗣了,天天吃这玩意,生的能不多吗?



不过,原本顾锦年是打算设宴两顿。



可大夏龙米效果实在是太好了,临近傍晚,百姓一个个没来,吃太撑了,一点饥饿都感觉不到。



大部分百姓都在稻田里割麦,一部分在排队。



还有一部分实在是没事做,强行去耕地。



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这种效果,反正耕完地回来的百姓。



更加确定这大夏龙米有壮阳效果。



而江中郡今日发生的事情,也传了出去。



平阳官道。



大军疾驰。



侯君坐在马车内,听到探子来报,顾锦年设宴,依旧是一人二两米,而且原本答应是两顿,结果最终只有一顿。



将士们依旧是大鱼大肉,百姓吃完之后,还是被派去割麦。



使得百姓聚集在一起,小声不知道在说什么,很有可能产生了巨大的民怨。



得到这个消息后。



侯君激动万分。



让军队加快速度,赶往江中郡,要赶在明日午时之前,抵达江中郡各府。



给百姓做饭吃。



赚取民意。



想到这里,侯君脸上的笑容就无比灿烂。



等明天自己到了以后,自己设宴,百姓们一个个抢着吃,再对自己感恩戴德的样子。



想到这里,侯君笑容更甚啊。



就如此。



翌日。



辰时一到。



十万大军已经抵达江中郡郡府了。



而此时,江中郡郡府外,一些将士正在准备起锅烧饭。



——



本章更新于2022年8.10.晚上11.48分。



兄弟们腱鞘炎,这两天手指疼,我稍稍休息一下。



明天还是一更。



后天争取提速。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二章:宁王赈灾?收割民意?百姓受到欺压?文人调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