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六章:知圣,方知圣路难!大夏征税,江中郡纳粮税!【求保底月票】   大夏文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知圣,方知圣路难!大夏征税,江中郡纳粮税!【求保底月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夏王朝三分之一的税收被免了。



江中郡没有免税,但大家根本不抱期望,在他们看来,不免江中郡是怕动摇国本。



但无论如何,今年肯定不会收税啊。



至少要等明年过后再说吧。



大夏王朝一年税收是两万万两白银,扣除杂七杂八,兵部支出,官员支出,还有大大小小你根本看不到的银子支出。



每年结余也就是三四千万两白银。



这还不能发生大灾大难。



五十万万两白银,怎么拿出来?



一切往好了算,至少五十年才能搞定。



所以户部给出了一个建议。



停止绿洲迁徙计划。



延缓灾区重建时常,也别想着两年了,准备个五年差不多了,不但银子省了,而且还可以分期慢慢给。



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打造战甲,提升提升国力。



只不过,这天地赐福,咱们就别想了,留给后世之君慢慢折腾吧。



相当于是留个家底。



可面对这个选择,永盛大帝明显不乐意。



身为帝王,他自然知道,若是能解决三大灾区问题,同时完成绿洲迁徙,将会对自己添加一笔浓墨,其功将会超越自己的父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样的荣耀,他不可能放弃。



可户部也不是不支持,两个字,银子。



没钱不可能办好事。



而且还是这么大这么恐怖的事情。



何言真就没差说上一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陛下您可以歇息了,大夏王朝已经开始走向鼎盛,您什么都不做,等个二十年,鼎盛时期便会来临。



到时候一切的功劳还是您的。



可这话何言没说。



不能说啊。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这么一笔天文数字,他真不知道去哪里弄来。



“实在不行,要不集结大军,把匈奴国灭了?”



此时,永盛大帝开口,他想到了一个捞钱的办法。



灭匈奴国。



匈奴国的银子绝对不少,五十万万两白银肯定没有,但十万万两跑不掉,而且如果真的攻占下匈奴国,把所有东西全部变卖,再把匈奴将士抓来当奴隶。



至少解决一大半的事情,甚至全部解决都不足为国。



匈奴王庭银子不多,但匈奴国可是有不少商人的,打起仗来,这些银子全部得充公,还真不失为一个办法。



“陛下,您就别想了。”



“先不说匈奴国能不能打下来,当真能打下来了,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可不是吃素的。”



“再者,我们这边缺银子,陛下您又要打仗,您觉得合适吗?”



“而且,咱们拿什么理由开战?同盟会算是一个理由,可这理由也不好啊。”



何言无奈着开口。



打仗赚银子的确不是一件坏事,可问题现在的局势,打不成的。



理由没理由。



国家还处理百废待兴的状态。



何必呢?



现在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就越变越强,为什么要去打仗?



说实在话,要不是永盛大帝心急,非想着在短暂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完全可以无为而治。



但这点吧,其实朝廷上下都能理解永盛大帝。



灾区解决不了,心烦意乱,什么工作都不好开展。



五大绿洲不迁人过去,也看着心烦,这就好像有一座金山摆在面前,自己的工具不多,人手不足,开采进度慢的很。



明明可以成为最富有的人,但因为种种原因,都僵持下来了。



很烦。



非常的烦人啊。



也就在此时。



一道声音在外响起。



“陛下。”



“大理寺传来消息,秦王已认罪,故而刑部判秦王十年俸禄,削王位,贬其为侯,就藩西南苦寒之地,为大夏王朝镇守西南边境,非有诏终生不可回京。”



随着外面的声音响起。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但过了一会,永盛大帝缓缓开口道。



“准。”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殿内的何言不由低头。



如朝廷百官猜想的一般,当父亲的不可能真会杀了儿子,秦王就藩才是永盛大帝的目的。



贬为侯不算什么,他是秦王,即便被贬为侯,那又如何?



谁真敢把他当做侯爵看?



依旧是王爷,等到未来太子上位,若是秦王老老实实,依旧会恢复王位。



这个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行了。”



“无论如何,先解决陇西郡灾区之事。”



“其他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永盛大帝开口。



他现在有些心烦意乱,被这笔天文数字搞的。



“臣,领旨。”



何言点了点头,但并没有离开,而是看向永盛大帝道。



“陛下,再过几天,就是征收国税之时。”



“臣认为,江中郡的粮税,今年还是不征为好,当真征收,一来怕是引起百姓反感,二来臣认为,江中郡也拿不出多少粮食,倒不如缓上一年,如何?”



何言开口,提到了江中郡的事情。



这征收江中郡粮税的事情,是户部比较头疼的事情。



人家江中郡刚刚大旱遭灾,虽然被顾锦年稳定下来了,但估计没多少粮食可以征收,这要是派人过去征收粮食。



那就真的有点不要脸了。



回头激起民怨,就麻烦了。



朝廷内部也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支持户部的想法,缓和一年吧。



“不用。”



“正常征收即可。”



可别人不知道江中郡什么情况,永盛大帝心里清楚。



按照锦年的意思,过几天江中郡的粮税上来,只怕要震惊朝野上下。



永盛大帝算过,不出意外的话,保底五千万石粮食,可能会高达八千万石。



他不奢求八千万石。



六千万石就好。



至少可以解决三大灾区粮食问题,而且还是完美解决,想到这件事情,永盛大帝内心还是比较开心的。



总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



“陛下。”



“这.......不太好吧。”



何言听到这话,有些绷不住了,他本以为永盛大帝会答应,却没想到还是直接征收?



这不是把户部架在火上烤吗?



“按朕的旨意去做。”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



“遵旨。”



何言没说什么了,转身就走。



而随着何言离开后。



不多时,一道身影快速入内。



将厚厚一份卷宗递来。



是魏闲的身影。



“陛下。”



“已经查明情况,东林郡内,秦王所做之事的确没错,可每一件事情都事出有因,并非是秦王主意,是有人断章取义,陷害秦王。”



魏闲开口,将厚厚的卷宗,摆在永盛大帝面前。



“御史台,吏部,礼部,刑部,还有兵部,是如何得知卷宗的?”



听到这个答案,永盛大帝内心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询问第二件事情。



“根据调查,是提供罪证之人,亲自送来,不过老奴暗中也一一调查,这些人并没有撒谎,根据大儒问心,发现他们也的确没有说谎,但大儒回答,很有可能是偏差问题。”



“他们知晓的信息不多,产生了误会,所以才一口咬定秦王之罪。”



后者回答,如此说道。



“误会?”



“能利用误会,陷害老二,这批人还真是厉害啊。”



“若不是朕心存疑惑,只怕当真要被蒙混过去。”



永盛大帝喃喃自语。



但过了一会,他摇了摇头道。



“不。”



“他猜得到朕会调查到这一步,他们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要让朕与老二,父子隔阂。”



永盛大帝开口,一刹那间,他想明白了诸多事情。



“陛下。”



“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不如还秦王一个清白,想来这几日牢狱之苦,秦王也冷静下来了,这世上哪里有记恨父亲的人啊。”



魏闲开口,如此问道。



“不用。”



“朕亲自走一趟吧。”



永盛大帝没有多说。



实际上,他的确对秦王有所怀疑,可当父亲的,怎可能看不起自己的儿子?



打心底,永盛大帝是不认为秦王会做出这些事情。



可情势所迫。



再加上,他需要这样做,所以让秦王吃了这个苦头。



因为他需要借助这次机会,将一些人揪出来。



这批人不揪出来,对大夏王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顾锦年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对谁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如今,他要去化解这段父子隔阂。



大约两刻钟后。



天牢内。



昏暗无比。



秦王依旧披头散发,但他眉宇之间的霸气,无法遮掩。



吱嘎。



牢门开启。



永盛大帝穿着黑衣,缓缓走进这天牢当中。



他手中拿着一个糕点盒,直接便放在秦王面前。



看着自己的父亲出现,秦王面色平静,眼神依旧是麻木。



永盛大帝没有说话。



而是静静坐着。



过了一刻钟后,缓缓将糕点盒打开。



“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糕点。”



“爹知道,有些事情是爹做的不对。”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考虑的事情会很多。”



永盛大帝淡淡开口。



他知道,那天自己的话,太过于绝情了,字字如刀,扎在秦王心上。



可有时候,身为帝王,也有帝王的无奈。



秦王不语。



依旧沉默无比。



此时,永盛大帝的声音继续响起。



“大夏天灾,火石坠京。”



“李若渝和陆成言二人持两卷圣人经文。”



“还有一个叫做长云天的人,更是拿出半卷天命圣人经文。”



“你说奇怪不奇怪啊。”



“陇西郡出了事,他们没来。”



“江中郡出了事,他们也没来。”



“这东林郡山火,不知道死了多少将士,都不要什么天命圣人经文,哪怕是一卷圣人经文,都可以解决一半的问题。”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出现。”



永盛大帝没有说什么肺腑之言,而是与秦王谈论这件事情。



“江南郡捐银十七万两,按理说这帮商人应该慌张的很,可朕派人去,这些商人还在那里拖延。”



“朕有时候就在想啊,是朕没有威严了,还是说这些商人都一个个见钱眼开,连命都不要了?”



“一年前,锦年溺水。”



“随后江宁郡洪灾,然后便是江陵郡孩童失踪。”



“这回又是天灾。”



“今天又是你一个堂堂王爷,被人陷害。”



“你不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自我疑惑。



只是,秦王目光依旧麻木。



永盛大帝没有停下来。



而是继续开口。



“大夏王朝如今正在走向鼎盛。”



“有顾锦年在,稳若金汤。”



“想要阻碍大夏王朝,唯有从内部破坏。”



“有人想要入朝为官,想要成为第二个李善。”



“手握大权,去针对锦年,去影响朝廷,这个人背后有诸多势力的加持。”



“尤其是朝廷内,一定有一个人,是他最强的后盾。”



“但整个人不能出面,所以他想要让人去举荐,举荐之人无非两个,一个是太子,一个就是你。”



“他来找过你,为你拉来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但爹知道你的性格,你一定不会同意。”



“尤其是这个人会威胁到锦年。”



“但你的拒绝,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他们做好了两手准备,其中一手,就是诬陷你,让你我父子产生隔阂,你对朕产生了怨意。”



“他们知道,朕会借此机会,让你就藩,而你心存不服,必然不愿就藩,故而他们便会出现,与你达成协议,从而让你成为他们的棋子,而他们会扶持你登基。”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



很快,他将目光看向秦王道。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我李宴的儿子,就算再如何,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下作之事。”



“但爹知道,你一定会答应他们,因为你想将计就计,你会包庇他们一切的罪过,只为了深入其中,从而发动一场政变,让他们全部冒出。”



“这个时候,你会告知锦年,让锦年做好一切准备,将他们全部诛杀。”



“对吗?”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的时候。



目光直勾勾的看着秦王。



而后者依旧保持沉默。



但他的气息已经有些乱了。



因为自己的父亲,猜的很准,唯独缺少一个环节。



最后一个环节。



“老二。”



“爹知道,你不容易。”



“可手心手背都是肉。”



“自登基之后,这无数个日日夜夜,爹其实想过很多次易储之事。”



“但错就错在,你晚生了几年。”



“这辈子,爹亏欠你太多了。”



“下辈子若还是父子,爹一定会还给你的。”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落泪。



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



他知道秦王付出了多少,当年跟随自己造反的时候,实实在在吃了不少苦头。



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是自己这个儿子上前的。



为什么?



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想要提高士气,就必须要让他上去。



否则,将士们岂能服?



可每一次冲锋,他都提心吊胆。



生怕听到噩耗。



此时。



秦王眼眶红润,他低着头,泪珠打湿前发,可依旧一语不发。



“老二。”



“锦年为咱们李家做了太多。”



“有些事情,也该咱们家出手解决了,不可能事事都让锦年来做。”



“等这些事情结束后。”



“爹带你去征战,我们父子一同,打到匈奴王庭,打到瀚海之地。”



永盛大帝说到这里。



不由深吸一口气,而后起身离开了。



待永盛大帝离开后。



过了一会。



秦王噙着泪,拿起糕点,缓缓咬下,混着眼泪咀嚼。



并非是永盛大帝的肺腑之言感动了他。



而是自己父亲猜测的一切,跟他想的一模一样。



这就意味着。



自己这位父亲,是知道自己的,也相信自己。



而此时。



户部当中。



朝廷不少官员也聚集此地。



为的自然是江中郡粮食税收之事。



众官员讨论。



一个多时辰后,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由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还有户部尚书,一同再入宫,请求永盛大帝开恩,免除江中郡今年税收。



只是,结果很显然,依旧不改。



这让整个户部彻底沉默了。



最终,无奈之下,户部派数名官员跟随礼部尚书杨开亲自去一趟江中郡。



让杨开去的原因很简单。



稍稍降低一些影响,免得发生什么矛盾。



而如此。



转眼之间。



又是三日时间过去。



秦王已经回府了,近期就藩。



但这个近期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反正永盛大帝没有下旨。



而各地的粮食税收,也在陆陆续续运来。



与此同时,一则好消息也传来。



江南郡的消息。



募捐银两达到五千万两,并且江南郡各地商人,愿意捐赠粮食,农具,耕牛,以及大量木材,帮助三大灾区重建家园。



这件事情,是秦王府说出来的,只因秦王王妃的远房亲戚,就是江南郡富商之一,主动号召,出了很大力。



没人在乎王妃这名远房亲戚是谁。



对于户部来说。



江南郡募捐的银两和各类物资,才是他们真正需求的东西。



缓解了一大口气。



而后。



又过去三日。



平静的大夏京都内,在这一刻,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



顾锦年出关了。



第二。



江中郡完成麦收,杨开拿到江中郡今年税收总计。



第二百零六章:知圣,方知圣路难!大夏征税,江中郡纳粮税!【求保底月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