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三章:心学显世,大世降临,为后世人,开辟辉煌圣路【求月票】   大夏文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心学显世,大世降临,为后世人,开辟辉煌圣路【求月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说炼出无缺十二仙丹,哪怕是残缺的十二仙丹,也可让龙虎道宗辉煌于世。”



“这十二仙丹当中,有两种仙丹最为恐怖,一来是破境仙丹,八境之下皆可破境。”



“还有一种是六境仙丹,吞服一枚六境仙丹,可直达第六境巅峰,虽然付出的代价便是永生永世无法继续突破,可举世之下,又有几个人能抵达七境?更何况是传说中的八境?”



“若能炼制出一千枚六境仙丹,掌教,您想一想,龙虎道宗一千位六境强者,这天下谁挡得住龙虎道宗前行的脚步?”



“各大王朝,百万雄师,也比不过一千位六境强者吧?”



太上长老开口,显得格外激动,言语之间,更是充满着激动与期盼。



听完这话,龙虎掌教张真人确确实实呼吸急促了。



他仿佛看到了龙虎道宗美好的未来。



只不过,深吸一口气后,龙虎掌教不由出声道。



“看似还差最后一道枷锁,可这道枷锁最为困难,太玄仙宗,阴阳仙宗,还有万星古宗,只怕都会与我等争抢。”



“尤其是,还有一个顾锦年,他拥有两件仙物,这次大世之争,对他而言,机会更大一点,上清道人说的没错,必须要针对大夏王朝,让顾锦年腾不出手来争这些东西。”



“只要抢先一步,一切就成了定局,一步错,步步错。”



龙虎掌教开口,此时此刻,他总算明白上清道人为何要将顾锦年视为头号大敌了。



因为仙器。



只要仙器得到神金的加入,就可以解开最终枷锁,所以这个大世之争,争的就是资源。



而顾锦年,的确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



东荒之边。



一面圣镜,也悬浮于天穹之上,阴阳仙宗,如同巨大的宫殿一般,而今整个阴阳仙宗弥漫恐怖的灵气,如太玄仙宗亦或者龙虎道宗一般,这里的灵气,得到了十倍提升。



而这面圣镜,更是贯穿天地,镜中光芒冲破天穹,群星震颤,加持宇宙之力。



“阴阳仙宗弟子听令。”



“天命已显,乃我仙门之福,阴阳仙宗,广收门徒,拯救天下苍生,为天地寻得生路。”



阴阳仙宗掌教开口。



他更加直接,广收天下门徒,直接开启大世之争。



同样,万星古宗也在这一时刻,告知天下人,广收门徒。



太玄仙宗,龙虎道宗,阴阳仙宗,万星古宗,这四大仙门,拥有四件仙器,得到的好处自然最多。



天地灵脉已经受到了天命加持,几乎都化作了龙脉,以至于整个神洲大陆,灵气四起,无数荒漠之地,受到灵气加持之下,化作绿洲。



只不过,这四大仙宗灵气得到了十倍增幅,而其他仙门也只有三四倍的灵气增幅,远不如他们。



清微圣地。



清微掌教注视着东荒之地。



“天地大变,仙门得到加持,可对我等仙门来说,极其不利。”



“四大仙门掌握四大仙器,未来的大世之争,他们占据先机。”



“而且,天地灵气将会日益增长,可永远是这四大仙门会得到最大的好处,静儿你立刻回大夏京都,找你堂兄顾锦年一趟。”



“告知他,清微圣地愿意全力支持顾锦年,只求大世之争时,顾锦年愿意庇护我清微圣地,往后清微圣地,将竭尽全力,配合大夏王朝。”



清微圣地掌门开口。



她明白未来大变有多恐怖,也知道这四大仙门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的存在,如果在这个时候,她不选择好来的话,未来下场将会极惨。



“好。”



“请师父放心,徒儿一定会告知锦年堂兄。”



顾静点了点头,直接同意。



玲珑仙宫。



望着这璀璨的天命降世,玲珑宫主不由叹了口气。



“提早了两年时间,当真是运气不好啊。”



“瑶池。”



“联系顾锦年,告知他,未来大世之争,玲珑仙宫将会全力支持于他,也希望顾锦年能在未来庇护我玲珑仙宫。”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应该是你嫁给锦年,哎,只可惜啊,你扯不下脸皮来。”



玲珑宫主开口,也选择了与清微圣地一般的选择。



不过,这合情合理,四大仙门一个个都是老狐狸,而且一个个野心勃勃,说句难听点的话,即便她选择投靠四大仙门,只怕这四大仙门,也是把她们玲珑仙宫当做炮灰。



倒也不说根本就瞧不上,而是会被利用的干干净净,最后一脚踹开,甚至沦为他们的玩物。



可顾锦年不一样,儒道即将的圣人,品德摆在那里,与他合作,必然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



天命古星再次爆发,坠下三百六十五道光芒,变得格外粗大。



东荒境,南蛮境,西漠境,极北境,各获得十二道天命之力。



太玄仙宗,龙虎道宗,阴阳仙宗,万星古宗,各获一道天命之力。



然而整个中洲王朝,竟坠落恐怖的一百零八道天命之力。



这太夸张了,惹来无数人惊愕,目光当中,充满着不可思议。



毕竟,东荒四境之地,也才不过各自获得十二道天命之力。



中洲王朝竟然获得一百零八道天命之力,这的确令人震撼啊。



大夏王朝,太子李高看着这一切,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



“虽大夏王朝不如中洲王朝,可整个东荒也才不过十二道天命之力,中洲王朝竟有一百零八道天命之力加持?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中洲王朝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而永盛大帝,此时此刻,正在打铁当中,还没有出来,并不知晓这外面的事情。



至于扶罗王朝双帝,以及匈奴王,倒还好说,他们只是震撼,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毕竟在他们的认知当中,中洲王朝获得一百零八道天命之力,这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大金帝王却不由皱紧眉头。



天命。



这二字,代表着一切,任你实力再强,手段通天,在天命面前,让你生你才能生,让你死,你才能死。



东荒境只分得十二道天命,中洲王朝得如此之多的天命,如何不让他难受?



“大金王朝,为何不得天命啊。”



“即便大金王朝不行,加上大夏王朝,难道还不如中洲王朝十分之一?”



大金帝王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不甘。



主要是这两者之间,相差太离谱了。



一个十二道。



一个一百零八道,快十倍了。



然而,还有一百零八道,坠向东海之处,以至于东海沸腾,掀起万丈惊涛骇浪。



“东海为何拥有一百零八道天命加持?”



这一刻,有人惊呼,觉得不可思议。



中洲王朝得到一百零八道天命,他们能够接受,至少中洲王朝的确无敌。



可东海也得到了一百零八道天命加持,这就耐人寻味啊。



“海洋,孕育无穷生命,得一百零八道天命也合情合理。”



“毕竟海洋当中,埋葬太多古老,往后可能会诞生无穷奇珍异宝吧?”



不过有人立刻给予解释,认为海洋蕴含着无穷生灵,再加上埋葬诸多古老,得到一百零八道天命加持,并非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一个中洲王朝都得到了一百零八道天命,海洋得到一百零八道天命,还真不算什么。



随着这样的解释出现,的确打消了许多人的猜疑。



而此时。



四大境地,获四十八道天命之力,中洲王朝获一百零八道天命,海洋深处也得一百零八道天命。



还剩下一百零一道天命之力。



这一百零一道天命之力中,有两道加持在顾锦年身上。



剩下九十九道。



没入大地之中,不知去了何处。



无人可以追踪。



中洲王朝。



四海归一殿外。



中洲大帝气吞山河,望着这降临的一百零八道天命之力,内心之中,充满着激情。



“天命所归,此乃天命所归。”



中洲大帝出声,他显得无比霸气,一百零八道天命加持中洲大地,对他而言,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同样也证明一点,就连上苍都认可中洲王朝,认可他的统治。



这是天命所归。



只是,中洲王朝内。



摘星台上。



鬼谷道人望向这一百零八道天命,平静的面容上露出一抹笑意。



“还差最后一步。”



“我将完成先祖意愿。”



他开口,喃喃自语道。



青丘山脉。



清浅圣女望着坠向稷下学宫方向的天命之力,不由满脸喜悦。



她立在宫殿之外,不由出声道。



“族长。”



“锦年一人,便独占两道天命之力,四大仙门也不过各自得一道。”



“我说了,他就是未来天命之人。”



“眼下,四大仙门得到天命,仙器蜕变,只怕要不了多久,便会暴露野心,不如我现在去找锦年,让他庇护我青丘一族。”



“如此一来,未来大世之争,我青丘一脉将可占据上风。”



清浅圣女开口,显得格外期待,想要去找顾锦年。



然而,宫殿内。



一名老妪杵着拐杖,一步一步走来,直至清浅圣女身后道。



“大世之争,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



“顾锦年天赋的确不凡,也拥有争夺天命的资格,但大世之争,远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青丘有青丘的使命,你的命运也早已经被注定了。”



“清浅,很多事情族长不能告知你,但过不了多久,你将知道一切。”



“而且,不要过多与顾锦年产生交集,任何拥有资格参与天命之争的人,你都不要与他们牵扯,不然的话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



青丘族长开口,她缓缓出声,道一些令人听不懂的话。



“为何?”



“这大世之争,还藏着什么秘密吗?”



清浅圣女有些惊愕,本以为天命降临,青丘圣地应当去寻求庇护,可没想到族长竟然这么说?



“藏着很大的秘密。”



“不过,时机不成熟,也无法跟你说,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天命者,还没有出现。”



“你所看见的天才,不一定是天才。”



她出声道,没有详细解答,只不过说的话,令人不由细思极恐。



真正的天命者,还未出来?



难道有一批人藏着?



此时。



东荒境内。



稷下学宫。



两道恐怖的天命之力坠下,落在顾锦年身上。



一道是因为顾锦年体内有两件仙器。



另外一道,则是因为顾锦年今日之立言。



先天五方旗与玄黄钟自顾锦年体内飞出,悬浮于天穹之上。



两件仙器暴涨万倍体积,绽放出无量光芒,弥漫出恐怖的气息,这气息压制整个东荒王朝。



一件仙器本身就恐怖无比,两件仙器夹杂在一起的气息,自然更加恐怖,令人震撼不已。



天命加持于内,两件仙器解开枷锁,拥有超越七境的威力。



不过所有的仙器,不管是顾锦年的仙器,还是其他仙门的仙器,都只是解开了枷锁,想要真正催动仙器的威力,至少要抵达第七境。



或者不计成本的投入灵晶,不然想要催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这仙器就如同核武器一般,威慑性比实用性更强。



四大仙门,都拥有一定的灵晶,可以复苏仙器。



一但仙器复苏,轻而易举可击沉万里山河,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只不过用上了仙器,一定是生死大战,没有一个人会是赢家。



顾锦年掌握两件仙器,只能说赢面更大一点,可以同时与两大仙门一战,除非四大仙门抱团在一起,并且谁都不会背叛谁,谁都不会算计谁。



不然的话,但凡有一点不合,那么顾锦年对他们的威胁是最大。



优先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但稷下学宫内。



所有人不在乎这仙器的威力,而是顾锦年的无上新学。



演武台上。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



顾锦年盘腿坐下,他对心学的理解,还没有彻底明悟,也正是因为这点,顾锦年才不会拿出来。



来之前苏文景说过,学术之争,就是一场争论,无论拿出什么学问,别人都会抨击,质疑。



所以顾锦年不拿出来的原因,就是这个。



不是怕抨击,而是自己都没有完全理解,拿出来的意义是什么?被人抨击之后,也解答不出来,只是徒增笑话。



只是没想到,这学术之争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儒学的原因。



第四代圣人开创儒学,让后世读书人当官,站在高位,才能做大事。



这个理念是好,可随着后世人利益驱动之下,很多东西就变质了。



忘记了初心,只想着成为官员,或者成为有威望的人。



所以儒道产生了质变,孔府就是最好的答案,孔府乃是圣人之后,可为什么孔府后来会成为这个样子?



因为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孔府第一时间就是考虑利弊,而不是心中正义。



今日之心学,刚好可以重塑儒道一脉。



“敢问顾公。”



“何谓知行合一,致良知?”



此时,稷下学宫院长出声,他恭敬无比,站在演武台下,朝着顾锦年一拜。



听到对方之声。



顾锦年不假思索。



“我辈读书人,应当知心中善恶。”



“行君子之道。”



“合者化一。”



“致君子善之良知。”



顾锦年出声,他将自己的理解告知众人。



虽然他没有完全理解,可基本核心他还是明白,真要拿出来说,也不会太差。



只是顾锦年自己喜欢琢磨和纠结罢了。



听完这话,众人纷纷有些不解,这听起来感觉好像没什么大道理,无非就是让人向善罢了。



可为何有如此之惊天异象?



然而,苏文景在一瞬间察觉到问题所在,他向前走了一步,看向顾锦年道。



“敢问顾公。”



“如何去知?”



苏文景提问,这知行合一听起来是很简单,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仿佛就是在说,知道善恶后,去做好的事情。



可对于苏文景这种人来说,他们听起来感觉就不一样了。



所谓大道至简。



真正的道理,本身就很简单,复杂的是如何去理解,又如何去施行。



换句话来说,世人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可最复杂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



这才是学术的核心,告知世人为什么。



虽然大部分世人不会去学,可必须要有这个答案,否则的话,一切就显得荒诞无比。



听着苏文景的提问。



顾锦年显得更加平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顾锦年的声音平静,但当他说完这四字真言后。



刹那间,惊雷滚滚,劈开天地昏暗。



原本恐怖滔天的天地异象,在这一刻瞬间变得宁静起来。



天地一片晴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稷下学宫内。



苏文景,学宫院长,诸多大儒纷纷细细品味着这四句话的意思。



然而。



孔庙当中。



冲天的光芒绽放。



圣人雕塑也在这一刻,再度震颤,迸裂出无穷光芒。



浩然的圣人气息,再度降临神洲大陆。



这恐怖的光芒,席卷天地。



稷下学宫内。



一朵朵金莲自地面上涌出。



一团团金云弥漫天穹之上。



瑞兽浮现,金龙金凤腾飞,麒麟献瑞,映照祥瑞世界。



诸子百家的身影,出现在稷下学宫上空,这光芒映照神洲大陆。



孔圣的虚影,浮现天穹之上,立于东方。



不过这一次的孔圣虚影,的确只是圣人虚影,没有任何意志,也没有任何意识。



是因为顾锦年的圣言所凝聚而出。



但很快。



第二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南方。



第三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北方。



第四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西方。



人们惊呼,望着这恐怖的异象。



“四圣显世,古今往来未曾出现过的景象,这当真是无上新学啊。”



“惊天地,泣鬼神,此等新学,将为儒道第五学,超越古今先贤。”



“顾锦年居然真的明悟无上新学,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天命显世,这次大世之争,只怕顾锦年要超越一切,成为天命者吧?”



“儒道第五位天命圣人,估计就要诞生了吧。”



天地之间,一些声音响起,他们震撼于这样的天象。



太玄仙宗内。



上清道人再看到这样的天象,神色愈发凝重,之前的喜悦,之前的兴奋,也随之平静下来。



“顾锦年。”



“乃我仙门最大阻碍。”



“大世之争,宁可仙门不占便宜,也绝不能让他占到好处。”



此时此刻,上清道人更加明白这点,他知晓顾锦年的可怕,立下不朽之言,今日顾锦年只怕的确要成圣了。



而学宫当中。



让无数人惊愕的画面再度出现了。



不过这一次不是顾锦年。



而是苏文景。



他周围圣光环绕,光芒通天彻地,似乎要成圣了一般。



而苏文景,也在不断诵念着顾锦年这四句话,他在理解,用自己的半圣之道,去理解这四句话的真谛。



不止是他。



还有不少人,稷下学宫院长,以及学宫内的一些大儒,也在反反复复念着这四句真言。



包括一些前来围观的大儒,他们本身就天赋异禀,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当代大儒。



所以当顾锦年道出这四字真言,他们的理解与普通才子理解的完全不一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故而有不少人得到了提升,有实质性的感悟。



演武台上。



顾锦年没有在乎这些人的变化,而是继续阐述心学。



“今日立言。”



“乃为心学。”



“儒道一脉,自人族兴盛之时,便已诞生,为思想之道。”



“孔圣之礼,划分人与野兽,人无礼,如同兽,礼道,为一切之根本,上敬父母,下爱儿女。”



“亚圣之礼,乃为国礼,国家之礼,化解战争,平万世之太平。”



“复圣之礼,乃为君礼,克制暴君,抑制昏君,君王之礼,苍生之福。”



“圣人之道,为儒学之道,以重职治国,造福一方百姓。”



“然,后世读书人会错圣意,追求利益,因官职之争,不择手段,因威望之争,形成学阀,诞生世家之祸,形成诸般阶级。”



“今日,心学之道,便是为天下读书人,塑其文心,锻其文骨,定其文意,成其浩然。”



“君子,应当明悟心学之道。”



“知晓善恶,坚定前行。”



“即可先知而行,不可行而后知。”



“今日,吾顾锦年,定下心学七重境界,望后世读书人,明悟其道,人人如龙,知行合一。”



顾锦年开口。



心学之道,蕴含太多道理,他只能讲述开篇一段,将这个理念告知众人,后面的东西,随着自己的理解,包括其他人的理解,汇总成书,再慢慢传授下去。



任何学术,也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成为主流,成为一种学问。



而不是自己今天提出来,明天所有人都能学会。



他出声。



圣尺悬于头顶,荡漾万道浩然正气,圣光弥漫。



“其一为困境磨砺。”



“我辈读书人,自当遇困境,若遇困境,应当视为磨砺,不应当自暴自弃,选择面对,寻找先贤经文,与其对应,将自己的思想,寻出一条善良之路,方可成就自我。”



“其二为顺逆心境。”



“我辈读书人,应当拥有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顺者乘风,逆者沉淀,以无理,无物,无事之心,求见本心,见证本性。”



“其三为立正心,走正道。”



“心若不正,路则不通,正心之时,一切阔然,拨开云雾,先贤的光芒,照耀脚下,一路前行,无人可阻。”



“其四为立定根本。”



“明悟根本之处,顺从天意,寻求自然之道,万物之道,知晓一切之规律,将明见于心,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第五为心居高远。”



“放开思想,我辈读书人,应当注视未来,不可拘于小节,于一时之利,从而忘却本我,心若不高,何谈君子?”



“第六率性真实。”



“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合一,寻求真我,抛开假我,以真实之面,对真实之世。”



“第七守干净心,做干净事。”



“良知既易,浮于六虚,上下直柔,未必为常,而变则宜也。”



“此七境。”



“明悟知,可通彻。”



“懂得行,可抵达。”



“若知行合一,选择良知,人人皆可成圣,亦人人如龙,续儒道万世之辉煌。”



顾锦年出声。



他将心学七境告知,而对于这七个境界,顾锦年认为自己处于第六境,至于第七境,还是需要沉淀,将一切放下,明悟真我,便可抵达。



随着传道至此。



刹那间。



头顶之上的圣尺,陡然之间,爆发无穷圣光,笼罩天地。



“这是圣人之道。”



只是,就在这一刻,一道洪亮之声于稷下学宫响起。



是一位大儒。



他指向顾锦年,说话都颤抖,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如此天象,自然是圣人之道,不说圣人之道,说是天命圣人之道,我也相信啊。”



“这肯定是圣人之道啊,其他不说,光是如此恐怖的天象,都能明白。”



“前辈,这貌似不需要去说吧?”



一些声音响起,不少年轻读书人微微皱眉。



这样的天象,他们自然明白这是圣人之道。



这还需要说吗?



可后者疯狂摇着头,甚至抓住一人的手臂,半天半天说不出话来,太激动了。



“不,你们理解错了。”



“老夫的意思是说,这心学,开创了人人成圣之路啊。”



“这是可以让读书人皆可成圣的圣人之道。”



“若明悟此心学,人人皆可成圣,拥有圣人之力。”



“你们还不明白吗?”



老者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半天半天才将这话说出。



听到这话,众人这回坐不住了。



“什么意思?这心学可以让人人成圣?”



“要不要这么夸张?人人成圣之道?”



“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圣道?”



“这不可能吧?”



“人人成圣,这怎么可能?”



哗然之声响起,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圣人之道’竟然是这种意思?



人人皆可成圣?



“老夫没有任何夸大。”



“这是真正的圣人之道,直指圣意,人人成圣,不是夸大,而是事实,只要做到这七境,以知行合一为辅,抵达第七重境界,便可成圣。”



大儒开口,他说着说着,呼吸都有些呼吸不过来,他算是第一个明悟这心学的可怕。



看着对方如此激动,大部分读书人既是震撼,同样也怀疑,毕竟之前的造势在先,让他们实在是有好相信。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听不懂这心学,需要长时间的理解。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昭宥先生说的没错。”



“这的确是圣人之道啊。”



很快有不同的大儒开口,望着顾锦年,眼神惊愕,在昭宥大儒说完之后,他就明悟了这心学的可怕。



“是圣人之道,是圣人之道。”



“怪不得是无上新学,原来这是圣人之道啊。”



很快,又有大儒出面开口,他们面色震撼,没有半点作假的样子,也异常激动,呼吸都显得无比急促。



“可惜!”



“可惜!”



“可惜啊!”



“老夫今年一百三有五,最多还有不到十年寿命,可惜啊,我若是晚三十年出生,我将有一定可能,成为圣人,即便成不了圣,也至少是个半圣。”



“有此等学问在,却不给老夫留有机会,我恨啊。”



很快,有大儒看哭出声来,看起来悲痛欲绝,就好像错失了什么绝世宝物一般。



到了这个程度,大部分读书人已经相信这心学极为恐怖了。



“这心学看起来端是恐怖,可到底可怕在何处?敢问有那位前辈,能为我等指出明路吗?”



有人出声,他们相信这心学恐怖。



光是这异象就证明了一切,可到底恐怖在何处,他们实在是不理解啊。



听到这话,稷下学宫的院长深深叹了口气。



他对学术极为了解,实际上他第一时间就知道这心学的恐怖。



当下,他也没有藏着,直接出声道。



“顾公之心学。”



“并非是劝人向善这么简单的学问。”



“而是为后世人开创圣人之路。”



“故而才会引起如此恐怖的天象,也称的上是无上新学。”



他先是出声,赞叹心学,也赞叹顾锦年所作所为。



而后,他才为众人解释。



“孔圣为读书人开创礼学。”



“后续圣人,设国礼,君礼,以及儒学。”



“但四位圣人之学,都是遵循天地自然之道,减少杀戮,明悟真谛,让世人明白,儒学之道,明悟圣人之意,去遵循天地自然。”



“可四大儒学,从未教过世人如何成圣,并非是圣人藏私,而是圣道难如登天,再者他们也无法去阐述圣人之道的细节。”



“所以只能立下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当为圣人标准。”



“然而顾公心学,却直接指出圣人七境,只需要明悟知行合一,突破七境,便可直指圣人大道。”



学宫院长开口。



但说完这话,他看得出很多人还是不理解,故而摇了摇头,继续开口。



“换句话来说,孔圣等圣贤,为生民立命,阐述自然之道。”



“然而将读书人修行之道,笼统列为三不朽。”



“我等读书人修行,不同于武道,仙道一般,通过炼化天地灵气,就可突破境界。”



“而是需要通过诸多办法,既要明悟道理,也要凝聚才气,更要思想开拓,才能突破境界。”



“甚至各位突破之时,是不是有时候会疑惑,自己为何能突破境界?又为何突破了境界?”



“顾公之心学,就是列出晋升之路,方才的圣人七境,只要达到,就一定可以成圣。”



“补全了古今往来所有圣人的观点,整理合一,再给予了解决方法。”



“顾公为我等,以及后世读书人开拓了圣人之路。”



“再将办法告知我等。”



“知行合一,致良知,便是一切之核心。”



“所以,明悟知行合一,再一步一步去突破圣人七境,那么人人都可成圣,人人如龙。”



“各位,明白了吗?”



学宫院长开口。



他已经说的很透彻了。



到了这一步,若是还没听懂,那也不需要听懂。



不过,能受邀参加,或者跟随前来参加稷下学宫的读书人,又岂能是等闲之辈?



每一个都是各郡数一数二的才子。



当学宫院长将话说到这个份上。



他们已经彻底明白这心学的恐怖之处了。



相当于给天下读书人,指出一条康庄大道。



甚至连怎么过关的方法都告知清楚。



“嘶。”



倒抽冷气的声音响起。



数万学子一个个呼吸急促,他们之前还不理解这帮大儒为什么一个个这么激动。



现在彻底明白了。



这换做谁,谁不激动啊?



开玩笑。



那个读书人不想成圣?



可成圣有多难?谁都知道。



但最主要的是,都知道成圣难,可没人知道,成圣为什么难?



知道也没用,毕竟没有方法解决。



现在顾锦年这个心学,不但告诉大家成圣为什么难,难在那里,包括解决方案都给出来了。



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也就是说,大家伙有生之年,都可以成圣?



当然,说是这样说。



可未来真正能成圣者,数量不会有太多,只能说比现在要多,不至于动不动几百年出个圣人。



心学若是完全推广,天下读书人皆然效仿学习,往后百年内出两三个圣人不成问题。



但想要那种圣人满街走是不可能的。



毕竟办法虽然有,可真正面临困境之时,又有几个人能够安静下来?



去磨砺自己?



再者,突破七大境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怎么知?



怎么行?



又该如何选择?



这一切都是问题,但比之前要好太多太多了,之前是朦胧一片的。



而今,一切都清晰了。



未来将因人而异,有了一个方向,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做到。



也就在众人震撼兴奋之时。



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指向顾锦年所在的位置。



“你们看。”



“顾公要成圣了。”



有人开口,指向顾锦年。



此时此刻。



演武台上。



一层层圣辉洒落在他周围。



化作一重重的光芒。



如同湖中涟漪。



重重荡漾而出。



光芒越来越炽烈。



涟漪也越来越大。



一重重,波及万里之地。



顾锦年笼罩在圣辉之下。



显得格外不同。



而他的气息。



也在这一刻,产生蜕变。



是的。



顾锦年要成圣了。



他向世人阐述了心学。



从而自己也有一些感悟。



再加上天命降临,恐怖的天命之力,让顾锦年彻底踏入圣道。



轰。



终于。



就在刹那间,恐怖的光柱,自顾锦年身上爆发而出。



圣人的气息。



也在这一刻,瞬间弥漫东荒境内。



第二百二十三章:心学显世,大世降临,为后世人,开辟辉煌圣路【求月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