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   大宋超级学霸[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年男子叫做刘宏运,他家在蒋湾村中家境很不错,在镇上还开了一家杂货店。



为了给儿子更好的教育,三年前他们举家搬到镇上,儿子进了一家有名的小学塾读书,儿子也很努力,去年考上了延英学堂。



刘宏运呵呵笑道:“今天难得一见,我们去吃午饭,我请客。”



自秦汉以来,普通百姓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一顿、晚一顿。



到了宋朝时,由于商业大发展,食物丰富,餐饮小店遍地开花,普通百姓的饮食习惯开始转为每天三顿饭。



但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宋仁宗时代正好是两顿饭和三顿饭并存的时代。



家境贫寒一点的,比如范宁家,一天就是两顿饭,家境富裕一点,像这位刘员外,已经跨入能吃三顿饭的小康生活了。



在范铁舟的一再坚持下,他们来到码头附近的一家饮食店。



这种小饭铺当然比不上大酒楼气派,其实就是靠墙搭一座草棚子,下面摆四五张桌子,三面透风。



条件虽然简陋一点,但胜在量足价廉,非常实惠,深受寻常百姓的欢迎。



两家四人在一张桌前坐下,刘宏运要两盘羊肉馅的蒸饼,四碟爽口小菜,一条蒸白鱼,一盘羊羹,一盆烧蹄?,又要了四碗羊杂汤。



这几道菜在大酒楼至少要五六百文钱,但在这种小饮食店,只需百文钱就够了。



刘宏运招呼众人,“快趁热吃吧!大家不要客气。”



范宁肚子也委实饿了,他伸手便拿起一只大馒头啃了起来。



在宋朝,只要是面做食物都叫饼,烤的叫烧饼,煮的叫汤饼,蒸的就叫蒸饼,蒸饼在北方又叫做包子,在南方则叫馒头。



平江府的太湖羊在天下颇有名气,所有冬天吃羊肉自古就是平江府的风俗。



范宁又喝了口香喷喷的羊杂汤,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



刘康这才继续说刚才的话题。



“我也是进了学堂后才知道,面试题目有四个档次,最容易是背《百家姓》,其次是背《千字文》,再其次是大段背《论语》或者《孟子》。



但最难的是考官随便说一句经文,一般都是无头无尾,你必须要准确说出它的出典,这道题目叫做寻根溯源,如果你抽到这道题目,而且答上了,那你面试分就高了,相反,《百家姓》背得再好,就算通过面试,但得分也不会太高。”



范宁这才明白自己面试的题目叫做寻根溯源,他想了想又问道:“这个寻根溯源有没有什么范围?”



刘康笑了起来,“当然是《论语》和《孟子》,小学塾还能学别的东西吗?”



范铁舟连忙问道:“宁儿,你抽到的是什么题?”



范宁笑了笑,“抽到的就是寻根溯源,问的是《孟子》中的一句话,我正好很熟,所以答上了。”



范铁舟大喜,“太好了!”



刘康也竖起大拇指,“你的运气不错!”



范宁想起一事又问道:“那个面试的主考官是谁?”



“可是一个面色白皙,留着长须的老者,他今天好像戴着乌纱帽,看起来很儒雅的一个人?”



“就是此人。”范宁道



刘康笑道:“他不是延英堂的教授,是我们吴县学政赵修文。”



众人都吃了一惊,学政怎么来这里当主考?



范宁也很好奇,学政就相当于县教育局长了,却跑来给延英学堂当主考官,这又是什么缘故?



“具体原因我不知道,反正他每年都要来延庆学堂当面试主考官,至少有五六年了。”



范宁正吃得兴高采烈,忽然又感觉到又有尖硬的东西在戳自己后背,他顿时不高兴了,回头怒道:“你到底没完没完......”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背后不是小萝莉,而是两条大长腿,他慢慢抬起头,果然是大宝剑女侠.



她站在草棚外,手执一把三尺长的大宝剑,一脸冷漠。



范宁忽然明白小萝莉喜欢用短剑戳人后背的坏毛病是从哪里学来的了。



范宁哼了一声,转过身继续喝他的羊杂汤。



桌子上其他三人对望一眼,目光中都忍不住惊叹,居然有这么高的女子。



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