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章 锥处囊中   丞相保重[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 锥处囊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神都,梁侯府。



“主公,荣灿受主公厚恩,如今却投降杨羡,罪不可恕。”



“主公,我等若是不严惩叛军的家眷,如何服众?”



府中嘈扰,桓武心中没有愤怒,却只觉得吵闹不堪。



蜀国的消息传来,本是梁军精锐的两支重甲投降了杨羡,掀起了轩然大波。



桓武纵横天下,二十年来一共积攒了五万重甲。



重甲与寻常部队不同,以两千五百人为建制,四支为一军,披坚执锐,战力高深。



大周帝国还未崩溃时,重甲还有一个名称,御林军!



御林军拱卫神都,只听天子号令。



各地诸侯不得私蓄重甲,违者族灭!



这条血淋淋的规则,乃是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也是为了防止地方诸侯势力过大,而从侧面也印证了重甲的战力。



六百年前,大周帝国与草原蛮族战到最后,十万御林军奉命北上,重甲之姿,横扫草原,百万蛮族竟不能挡,那偌大的蛮族帝国因此崩灭。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御林军的战力是在不断起伏的。可就算如此,御林军也是拱卫夏氏的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



直到承天道教首袁诚起事,朝廷下令平叛,十万御林军尽灭其手。承天道教徒逼近神都,百官震恐,才有后来杨慈与袁诚之争。



杨慈平定了承天道,可十万御林军的战没,也埋下了之后神都兵力空虚,诸侯相伐的祸根。



这五万重甲是桓氏的亲信,只听从桓武的调遣。在一众桓氏亲贵看来,这是他们将来代周的根本,也是他们的脸面所在。



这两支重甲可以逃,可以死,但绝不能投降,更不能投降杨羡!



所以在这侯府之中,叫嚷着要惩戒叛军家眷都以桓氏亲贵为主,而一些与荣灿相识的外姓将领大多都不曾声张。



军法严苛,叛逃者牵连族人,一众桓氏亲贵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很合理。



“你们如何看?”



不管桓氏亲贵如何叫嚷,可最终拿主意的都是桓武。可桓武却是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措施,反而将目光看向了他的几个儿子。



桓玢死后,梁侯的继承人便要在他们几个中挑选。而最有可能的,便是桓磬、桓珩与桓珝这三人。



“回禀父侯,儿臣以为该罚。为人臣者不能死节也就罢了,却又怎么能够投降我们的大敌杨羡?”



桓珝的话语得到了在场一众桓氏亲贵的认同,心中纷纷点头。



“儿臣也以为该罚!”



“儿臣也以为该罚!”



桓武的一个个儿子都站了出来,发表了他们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声音。



倒是年龄最长的桓磬,却是最后一个出声。



“儿臣以为荣灿降蜀,并非不忠,而是时势所迫,不该重罚。”



桓武心中一笑,他的几个儿子在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他们为了争取桓氏族中耆老的支持,这些日子使尽了手段,如今自然不会忤逆众人。而桓磬则比桓珝他们想得更远,想要建立仁厚之名。



果然,听了桓磬的话,一干外姓的将领都有所触动。



第三百章 锥处囊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