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2章   萧权穿越[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2章



所以现在必胜楼才一个人都没有,通通躲避去了!



“他作的什么诗!”



魏清气得怒吼!什么诗,什么诗到了惊神诗级别!



李牧一边拦着几乎要吃了萧权的魏清,一边回想诗句:



“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萧权所念的,是曹植的《七步诗》。



魏清大吃一惊,就这诗,就是惊神级别了?不明白此诗感情所在的魏清,十分不服!



曹植,华夏曹魏著名文学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



他是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文人评价汉魏国二千年以来,堪称“仙才”者,除了诗仙李白和诗神苏轼外,就只有曹植当得起“仙才”二字。



《世说新语》记载着曹丕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



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想不到,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



《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形容兄弟,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曹植取譬之妙,用语之巧,七步成诗,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句可谓至情至纯,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在百姓中流传极广。



兄弟的嫉妒,让曹植和兄弟走到这一步。



正如同萧权和魏清,二人都是一心为国效力的文人,是兄弟,是朋友,本应惺惺相惜,如今却落到互相残杀的境地。



此诗是曹植急就而成,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但却无比契合萧权此时此景,此心此情。



第472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