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六六章 耳光响亮   大唐咸鱼[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六章 耳光响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这样的试验确实用掉了许多的时间,尤其是目前作为大唐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的关中地区,冬小麦可是要等到盛夏时节才能收获的,足足用去了大半年功夫。



不过这些时间也没有白花,不只是达到了最初的试验目的,找到了最为适合当地的一套法子,而且也确实培养了一些专业人才。



都是出自皇庄的人转职成的吏员,在接触农民的一线上,顺便也能帮助宣扬一下皇帝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更加记得谁对他们才是真的好。



另外通过这一季的种植,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众多的良种。



单单是以前那些可绝对不够推广之用的,就算是已经把慎家村的所有存货都掏干净了,也只是勉强满足各地的皇庄的需要而已,想要大唐民间都用上可不太现实。



而农民们对丰产丰收这回事总是最敏感的,以前的慎家村那边产量翻番了,引起的轰动还十分有限。



好多人听到了后第一反应都会觉得,是慎家村那边哗众取宠的噱头。



山田的产量还想比良田还高出一倍来,做梦呢吧,吹牛都不会吹。



可等到各地的皇庄产量全都翻了番,这下子周围的农民可就都知道了,好多人还跑去一探究竟呢。



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让周围的人都听说了这回事。



皇庄和慎家村这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皇庄那都是皇家的产业,很多时候都是要作为各地的当年产量的风向标的,随便编造产量,还是个差距这么大的数据,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说皇庄这边拿出这个数据后,周围的人虽然有点难以置信,但却也不会太过怀疑。



等到他们亲自跑去看过以后,剩下的就只有惊叹,还有心动了。



如果他们自家的田地也能有这个产量,那还了得,这可是直接翻了一倍的,原本只够养活十口人还紧张的很呢,如今自家田地却足够养活二十人甚至还有富余了,这笔账只要不是傻的都会算啊。



于是所有听说过的人,都有些迫不及待的关注了起来,多方打听消息。



就想问问皇庄的人是咋种的地啊?又是用的什么种子,能不能弄点出来到自家地头种上呢?



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了,也难怪这些人会这么积极。



越是这样,李世民那边反倒越不着急了,先晾一晾他们,等到他们急得抓耳挠腮了,才大发慈悲的供应给所有人,这么一来落下的好才能够最大化啊。



比起上赶着推广,甚至靠着政策强压下去,哪里有这样民众们求着赶紧推广来的效果好呢。深愔人心的李世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采纳慎独的提议,慢慢来。



如今到了秋收的时节,各地的产量逐步都报了上来,成果那是相当的喜人啊。



普遍都有了五成到十成的提升,个别田地特别肥沃的,或者打理的特别精细的,甚至会更多一些。



面对这样的数据,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倒是有不少都有点难以置信,再三核实过以后,才敢上报到李世民那里去。



第二六六章 耳光响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