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77章 募捐   北宋大丈夫[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7章 募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年进入夏季的汴梁热的让人惆怅,连最勤快的伙计都不肯出来吆喝,可见太阳的威力之大。



临街的一家酒肆二楼的窗户被推开,苏轼的脑袋探了出来,喊道:“遵道……”



对面的酒肆二楼窗户被人从里面推开,折克行冲着他摇头道:“不来!”



苏轼纠结的道:“安北划拳太厉害……来,帮某赢他,回头专门为你写首词。”



呯!



对面的窗户被关上了,显然折克行并不买账。



“给某写一首,今日便放你一马!”



沈安得意洋洋的想着苏轼为自己作一首词,要是传之后世……



某某某赠沈安北……



那哥的名字就千古不朽了。



作为后世人,沈安知道要想青史留名就几条道:立大功,立不朽之言论,被人赞颂……



立大功他差不多做到了,至少以后会以名将之称名垂青史。



立不朽之言论,他的几首诗词应当还行,可却不能和苏轼相比。



若是苏轼专门写一首词来赞颂自己,那逼格……



苏轼怒而关了窗户,说道:“遵道和同袍在对面饮酒,怎么不过来?”



沈安喝了杯中酒,说道:“文武殊途。”



苏轼叹道:“此次在原州,某倒是见识了将士们的武勇和无畏,可时事如此,奈何。”



大环境如此,少数人无法扭转轻视武人的趋势。



沈安给自己的酒杯斟满酒,说道:“某这里倒是有个主意……”



苏轼眼睛一亮,“快说快说!”



上次在原州时是严宝玉救了他一次,后续他杀敌时,边上依旧有人张弓搭箭在保护,这些都是沈安的安排。



他和沈安自然不会客气,可那些将士们的境遇却让他有些不满。



沈安说道:“此次征战阵亡了不少兄弟,抚恤是有的,可却少了些。对于某些人家来说……比如说独子的人家不少,怎么办?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孤儿寡母怎么办?”



苏轼叹道:“会贫困,女子会改嫁,可带着孩子就算是改嫁日子也难熬,除非有钱傍身……”



大宋女人的嫁妆是属于自己的,可丈夫的产业却有些麻烦,按照规矩应当由儿女继承,但寡妇有管理权,等孩子长大后再移交。往往孩子长大后,这种局面就不能扳回来,于是出现许多由祖母、母亲掌家的情况。



“夫死从子,说的就是家产,以及处置这些事的权利。”



沈安以前一直以为夫死从子是丈夫死后女人要听儿子的,来到大宋才知道自己错了。



所谓夫死从子,那是因为儿子有产业和大事的处分权,出面的也是他们。



沈安突然觉得自己很没文化,但却没有丝毫心虚的道:“某问过了,独子战死的有一百六四人,这一百六十四个家庭将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的顶梁柱却不见了的情况。”



“那么多?”



苏轼问道:“独子为何要行武事?”



“穷的,军中的日子稳靠。”



大宋军队每年消耗掉岁入的大半,可更像是一个养老院。



沈安缓缓的道:“某想到了一个主意……募捐!”



苏轼一听就不满意了:“那还不如找几个豪商寻些钱财管用,而且那犯忌讳啊!”



“不必担心犯忌讳,某会去解决。”



沈安斜睨着他道:“要让汴梁百姓感受到武人的艰难,他们拿命在保家卫国,可依旧有人在叫他们贼配军,这可公平吗?不公平……那就捐钱吧,让那一百多户人家远离贫困。”



“干不干?”



苏轼想了想,拿起酒壶咕噜噜的灌酒。



呯!



酒壶重重的顿在案几上,苏轼喊道:“某干了!”



沈安起身道:“正好你这几日无事,等某从宫中出来就开始。”



随后他就进了宫中,求见赵曙。



“他不是在家里说什么消暑吗?怎地愿意进宫了?”



从献俘之后,沈安就躲在家里避暑,据说每日琢磨美食,把家里的妻子和妹妹吃的眉开眼笑的。



陈忠珩说道:“官家,估摸着是静极思动了吧?”



赵曙放下奏疏,冷冷的看着他,“你和沈安有些交情,可静极思动却不是好词,这是翻脸了?”



“臣不敢!”



陈忠珩一个哆嗦,一脸认真的道:“臣是为您做事,和外面不该有交情。”



“出去!”



赵曙重新拿起奏疏,陈忠珩躬身出去。



到了外面,有内侍过来低声道:“都知,官家心情如何?”



“没见某出来了吗?”



外面那么热,哪有里面舒坦。



赵曙待的地方都有冰,凉丝丝的,让人只想待在里面不出来。



那内侍缩缩脖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进去了。



“滚!”



稍后里面传来了赵曙的呵斥,陈忠珩挑挑眉,没有丝毫意外。



第677章 募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