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武安君,始皇怒斥胡姬!(第3更,求全订自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楚君直接跳了出来。
几个已经准备跳出来的大臣全都懵了。
诶?
楚君这不是抢他们饭吃吗?
他们知道,陛下这次是下定决心要给楚君加封封号。
出来也是刷波存在感,没想过阻止秦始皇。
可是,谁想到楚君自己跳出来阻止了。
一时间,让这些大臣也是倍感尴尬。
当个龙套不容易,好不容易能有句台词,可却被楚君这个主角抢戏了?
真不厚道!
李斯手中的笏板都掉在了地上。
冯去疾直接把自己的胡子给拽掉两根,疼的他是龇牙咧嘴。
臣子拒绝皇帝的封赏?
也就只有楚君干的出来!
楚君为什么会阻止?
这事就说来话长了……
武安君,一种封号名。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
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君则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再说卿,这是大夫之上的官位。
分上中下三等,类似爵位的级别,只是表示一种级别和待遇。
王侯公卿,足以看出卿的地位之高。
就说蒙毅,他是三公之一御史大夫,也是上卿。
有些卿并未任何实权,只是因为有所贡献,所以加封为卿。
而君这个封号地位则是有些不同。
商鞅被封为列侯,称商君,又称商侯。
范睢被封为应侯,又称应君。
在这能看出来,侯和君是相等的,只是名字不同,换个说法而已。
实则不然!
据《史记》记载,赵国先爵廉颇为上卿,后因功又加封信平君。乐毅曾在燕16为亚卿,后又为上将军,拜为相国,伐齐大胜,燕昭王封其为昌国君。
从这就能看出来,君是要比侯的地位更高。
这里面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是从春秋到战国,很多都改变了,而且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说法。
封君不在正常的爵秩之内,君号要高于最高的爵号。
这也是现在大秦所认可的说法。
比如说战国四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
君是最高的爵位封号,也是种尊称。
战国时期,得武安君封号的有四人,无一善终。
首先是白起,《史记》记载: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就现在楚君之功绩来说,加封武安君也是理所应当。
但问题在于,这个封号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封号。
白起一生打了七十多场战役,无一败绩。
战国时期死了两三百万人,白起占了一半。
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赵国的李牧,也得武安君的封号。
结果被秦国以反间计所害,而后被赵王以叛国罪所诛杀!
国士苏秦,佩六国相印。
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然后被齐国大夫嫉恨所刺杀。
楚国项燕,最后被王翦打败,悲愤自杀。
四个武安君,就没一个善终的。
所以,楚君不愿意得武安君这个封号。
换个君号也行。
君号虽然无比殊荣,实际上也仅仅只是个封号。
地位虽然高,但并无实质性的好处。
再者说了,楚君现在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哪怕封君,对楚君影响也不大。
不过对老赵来说,他能想到犒赏楚君的,也就只有封君了。
最大的功劳是楚君制定的规章制度!
司伤营现在采用的就是楚君规定的方法。
白药秘方,楚君也已经交给了老赵。
并且在信中再三提及,这白药作用极大。
于国于军于民,皆有大用!
为了防止被人知晓,万万不能泄露出去。
以酒精辅佐白药,只要伤势不是太严重,都能没事。
战争中,很多伤员都会死。
就说这次,战死者一万三千余人。
伤员三万余!
本来最起码会死两万多人,硬是被楚君全都给救了回来。
这在无形中相当于是增强了大秦的兵力!
各种功绩层层叠加,除了封君,他想不到第二个法子。
“武安君为先人白起所有,臣愧不敢当!”
“请陛下换个封号!”
老赵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四个武安君,就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换个名字多好?
老赵顿时爽朗大笑。
他还以为楚君这是在客气,当即拂袖道:“楚教授勿要谦虚。你所立之功,不逊于白起。”
“于大秦,于朕,当今天下也只有你一人配得上这封号!”
楚君:……
没辙,老赵心意已决。
其余大臣也没有再跳出来阻止。
楚君自己都不要,结果老赵硬是要塞给他。
他们能阻止的了吗?
刷存在感也没这种刷法的。
其余像是李信等人也都得到了赏赐。
李信,加封为彻侯!
屠雎,赵佗加封为十八大庶长!
章邯加封为十九级关内侯!
其余的赏赐一大把,也就不再赘述。
此次,李信的地位是瞬间暴增!
第186章 武安君,始皇怒斥胡姬!(第3更,求全订自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