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   大明帝国日不落[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三千小说网)www.3000xs.com,最快更新!



漫漫征途数千里,军纪严明的南下大军不仅仅进行宣传蛊惑,还会扶危济困给度日艰难的老百姓希望。



有机会在老百姓面前展示,“战神”菩萨兵一定深入人心,政治影响不容小觑,到了时机成熟之时,天下归心不是想当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准备即刻紧锣密鼓开始,江海联运的效率很高。



交趾三熟的水稻田有勤恳劳作的汉民精耕细种,水利设施有政府不遗余力投入,这里粮食结余连年增加。



黄胜再也不必为粮食发愁,便利快捷的海运使得运输成本和损耗可控,南通州、海州的筒仓粮库以经存粮超过百万石。



长江上,来往穿梭的大小船只悬挂“华夏发展江海联运”“大明操江提督”大旗,大量的独轮车和粮食沿江而上送到汉口镇,那里是大军出发地。



如此长征不是痴人说梦,三百多年前蒙古人都能够做到,以“南明”体系的实力当然更加办得到。



为了充分利用内河水运的便捷,沿途的粮食补给点都选择靠近大江、大河的城池。



半个月后,先头部队两个营伍由顾山河带领南下,带上两万流寇青壮作为随军劳力。



他们都是期盼成为“战神”乡勇的积极分子,他们的任务是去洞庭湖畔常德府建立大军补给基地。



届时会有许多人由于工作认真、肯苦干成为乡勇,表现突出之人被选拔为辅兵也大有可能。



这个时代运输难,难得让现代人无法想象,水运是效率最高的存在。



之所以唐汉之时的丝绸之路发展到了宋朝、蒙元、明朝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就是因为陆运前路艰辛安全没有保障成本不可控。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可以通航的沅水当然要利用好,顾山河下一个任务是沿着沅水向西南前进,到达无法通航处再次建立一个大型补给基地。



这里是沅州府黔阳县,再往西就会进入云贵高原,也就意味着运输给养需要依靠独轮车和驮马。



那里跑四轮马车不现实,除非以后大力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修建大马路,才能够提升陆运效率。



这不要紧,“南明”如今实力强大粮食充足,劳力多、独轮车多、马匹也很多,后勤工作绝对能够保障。



况且即将夺回的信地,已经被东吁王朝经营得像模像样,明军可以就地打粮能够节约太多进军成本。



在占领国用不着“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而是采取就食敌国一斗米可以节约本国一石粮食的方针政策。



就食于敌国,以战养战才是善莫大焉,黄胜当然不会和东吁王朝那些反贼客气,抢了大明的加倍还回来,吃了大明的连胆水都要吐出来。



杀了大明子民?嘿嘿!等着亡国灭种吧!



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