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宋经略   从姑获鸟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宋经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易羽从自家师弟阿朏手中接过一道符箓,右手掐印,对准那截尸身,一道淡白色色火团从符纸涌出。



李阎离那火焰少说也有四米五远,却感觉火辣辣的热浪扑来,更让李阎心惊的是,他隐隐感到一种来自灵魂的战栗感,似乎体内有什么东西在哀鸣一样。



看似被晒成焦炭的尸身当中,忽然破碎成千上万颗黑色的圆球,四散逃窜而去。



易羽冷笑一声,淡白色的火焰化成万千火苗,如影随行,跗骨之蛆一般,戳进黑色圆球当中,将之化作了一滩白灰,竟然毫无遗漏。



李阎瞧得清楚。这道紫符号称九神焰箓,自己只看到了两种,一紫一白,就已经有莫大威能。如果能把这东西弄到手,即使阎浮事件失败也是不亏的……



“倭人手里还有如此难缠的东西?”



沈鹤言一呲牙花子。



易羽摇了摇头:“小把戏而已,我听说倭人国土之中,有教名曰神道,信徒众多,估计此人便是了。”他目光闪烁,暗自思量:“近百年来,各国气运消损甚巨,以致妖孽横生。倭人这次倾巢而出,摆出孤注一掷的态度,莫非是……”



想罢,易羽摇了摇头,丰臣秀吉孤注一掷,大明何尝不是志在必得?圣上讨逆之词言犹在耳,此次入朝剿倭,有胜无负。



“战场之上,若多有此等妖邪之辈,还要多加防范。”



宋应昌对着沈鹤言告诫道。



“非也。”



易羽插了进来。



“我大明天朝上国,自有龙虎气运华盖加持,鬼神不侵,外邪退避。纵然百年来消损不少,也有惶惶天威,大军所到之处,旁支异术发挥不出十之二三的威能,眼下朝鲜各处时常传来有恶兽妖鬼袭击兵卒,又有那次真成了气候?还不是都被大军拼杀掉了?故而经略大人不必忧心,战场上,这些东西做不得数。“



易羽这话本来发自肺腑,却不知道挑动了宋应昌哪根神经。他抹了抹眼角,貌似不经意地回答。



“龙虎气运,百年消损之说,你们这些方士鼓吹了十几年,怕是假的也要变成真的。“



他面色肃冷:“国之重器,岂可系于方士言论之上?自古国势倾頽唯五,内忧外患,粉饰太平,民无食用,赏罚失威……”说着瞥了易羽一眼“小人当道。”



易羽嘿了一声:“宋经略,我记得你巡抚山东,行至一荒村之时。有食人恶虎盘踞,你宋大人到了,这恶虎却一溜烟儿上了山,再也没有回来,当时传为美谈,你宋大人不信龙虎气运,这又作何解释。”



宋应昌面不改色:“为人者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胸中自有浩然之气,何惧兽类。”



易羽摆了摆手,“老不要脸我不与你争。”



李阎眼观鼻,口观心,和一众先锋右营的骑手站在一处,没有半点出声的意思。



提督将军李如松,经略大臣宋应昌,积核监军易羽,此次明军的三位首脑,其中倒有两个在肃州城的城门口让李阎碰到。



可李阎知道,凭自己现在一个总旗,并没有上前搭话的理由和资格,多说,就多错。



何况,从眼前的情况看来,这三人司职不同,这位天师道的高功颇有几分受排挤的意思。



李如松只召见了自己带来的朝鲜通译,半点没有理会自己的意思,李阎倒也不算失望,可天师道的人却为自己送来赏金和玉佩,看那模样,若不是职权所限,只怕连自己加官的印绶都要包办,这份殷勤也很说明道理。



沈鹤言有心打个圆场,咳嗽了一声才说:



“说将起来,易高功想必不至于中途离席。不知道营中之事商议如何?“



宋应昌也啊了一声,问道:“圣上灭倭心切,大军断不可久留,子茂(李如松表字)何时出兵平壤,可商讨出了一个时辰。”



“那是自然。”



易羽说道一半,长长的号角声音忽然响彻整个肃州城,沈鹤言脸色一变,这是全军整备的号角声音。



易羽脸色肃穆:“今天申时备军,夜围平壤。”



第十七章 宋经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