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1.031   回到明初搞慈善[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031[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刀哥和朱重八带着人完好无缺的回来, 极大的振奋了庄子里的人精神, 他们带走了四十人,带回来了四十八个, 原本带走的四十人竟然只有几个受了轻伤,连重伤也没有, 就连林渊都有些惊讶。



“可吓死我了!”刀哥一回来就原形毕露,一边喝着林渊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米酒,一边说着他们找到煤的经过:“铁矿把守的人太多了, 我们只有四十人, 无异于以卵击石。”



说着停顿了一下, 问林渊:“以卵击石没说错吧?”



林渊笑道:“没错,刀哥说得对。”



刀哥得意起来:“我们就没敢过去,不过位子记住了,对了, 重八还画了那什么图来着。”



朱重八只顾着吃肉, 此时抬头说:“舆图。”



“舆图?”林渊和杨子安几乎是同时开口。



舆图就是地图,在任何时代都非常重要,舆图要画出周围的山水, 和重要的地理位子起伏,舆图可不是任何人都能绘制的。



朱重八把嘴角的油舔了,冲林渊说道:“画得简陋。”



林渊:“给我看看。”



朱重八把画在布上的舆图拿给林渊。



林渊看了一会儿——



“这个点是什么?”



朱重八解释道:“那是山。”



林渊:“这个大点的墨点呢?”



朱重八又解释:“大点的山。”



林渊:“这个是河吧?我看出来了。”



朱重八:“……那一片蛇比较多。”



看来这个舆图啊, 真的只有朱重八能看懂, 林渊说:“我来重新画吧, 重八你到时候给我解释一下。”



没有朱重八来解释, 真的看不懂。



林渊忽然说:“重八,我有个想法。”



室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林渊要说的一定是件重要的事,林渊的表情十分严肃,他在人前很少这副样子。



朱重八也放下筷子,他站起身来,站到林渊面前:“东家尽管吩咐。”



“我准备抽一百人出来。”林渊说,“练兵。”



所有人都沉默了,姜桂轻声说:“私兵……这……若是朝廷……”



林渊却说:“我们这儿人迹罕至,朝廷现在可分不出精力来盯着我们,更何况如今我们有藤甲,有武器,也是时候练兵了。”



朱重八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人,他抱拳道:“东家所托,莫敢不从。”



林渊上手扶了一把朱重八:“就叫虎豹队吧,你当队长。”



杨子安忽然轻咳了一声。



林渊明白他的意思,却依旧对朱重八说:“重八,换个名字如何?”



朱重八奇怪的看着林渊。



林渊却说:“我有一名赠你。”



“朱元璋如何?”



朱重八不知为何,忽然沉默,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他再次看向林渊,眼神却截然不同,那是充满了锐利杀意的目光,但这杀意却不是冲着林渊。



“东家的意思,我明白,有朝一日,必杀尽狗贼!”



其他几个人除了杨子安以外,都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刀哥小声问杨子安:“二弟,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吗?”



杨子安轻声说:“朱元璋,取“诛元之璋”的谐音。”



只是为何四弟对朱元璋抱有此般厚望呢?



杨子安百思不得其解,夜里站在林渊门外,不知道究竟要不要敲响林渊的门。



“杨二哥站在这里做甚。”二两正巧端着洗脚水过来,他推开房门,冲林渊喊道,“少爷,杨二哥有事找您呢。”



于是正在踌躇的杨子安只能走进林渊的房间,屋里烧着碳,窗子开了一半,入冬之后夏秋烧的那么多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林渊仔细吩咐了人们,烧炭的时候必须开着窗,否则是会要人命的。



庄子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很听林渊的话,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去细想。



林渊有时候也觉得,他们活得是挺轻松的,什么都不去想,东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用为明天吃什么发愁就行。



需要思考的,也就自己一个人。



哎。



“四弟。”杨子安等二两离开后才问出心中的疑惑,“练兵的重要性我知道,但为何叫朱重八去当队长,此人毕竟刚来不久,我瞧不出他的深浅,不若叫刀哥为正,他为副?”



林渊再次叹了口气,他又何尝没有杨子安的顾虑呢?



但是问题在于,朱元璋这个人,他在成为帝王之前,是一个优秀的,无可比拟的军事家。



能和朱元璋比一比的,只有陈友谅。



只是朱元璋的运道,比陈友谅更好。



和当皇帝相比,他在战争领域的优势更加强大,许多人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多,可朱元璋就是能真人演绎这句话的意思。



在他经历的许多重要战役中,朱元璋的决策几乎和所有人背道而驰,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林渊顾忌的是,如果刀哥为正,那么在关键时刻,他因为大多数的人意见而否定朱元璋的建议,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不知道朱元璋以后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成为郭子兴的手下,但是现在,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如果朱元璋真的要走,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林渊冲杨子安说:“走一步是一步吧。”



杨子安虽然不知道林渊想的是什么,但他从林渊的眼神中看出了林渊的坚定。



“四弟。”杨子安坐到一旁,无奈地叹了口气,“为何如此心急?”



林渊愕然。



他该怎么说?如今已经是至正九年,距离刘福通起义还剩两年,而此时的方国珍已经降于元朝,正等待时机复反,徐寿辉也是两年后起义。



时间不等人,兵荒马乱的日子近在咫尺。



如果没有武装力量,怎么在乱世中立足?



“方国珍的事,二哥恐怕不知道。”林渊说道,“去岁,一名叫菜乱头的人反元,有人告发方国珍与此人勾结,方国珍便杀了此人,逃入海中,聚千人起义,夺了海运漕粮。”



杨子安自然不知道这件事,他专注的看着林渊:“然后呢?”



林渊又说:“他俘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请降了。”



“如今民间民谣,二哥可曾听过?”林渊忽然转了话头。



杨子安:“什么?”



林渊:“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杨子安反复的念着这民谣,最后悠悠地叹了口气:“元朝,气势已尽,大势已去了。”



“举起反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林渊认真的看着杨子安,“我们必然也会举旗。”



杨子安:“四弟,你若有事吩咐,为兄但凡眨一下眼睛,便不叫杨子安。”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培养一支武装部队,就必须要下本钱。



林渊也不指望一百人的军队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招贤纳士,肯定是要做的,但不是现在,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身的军事实力提高。



人数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如今庄子里壮年男性共有一百四十名,但庄子还得种粮食,这也是需要人手的。



林渊越发觉得人少。



他对杨子安说:“二哥,我得让人出去一趟。”



他得去找人。



杨子安:“哪里去?”



林渊负手而立,看向窗外的远方。



“泰州兴化。”



他要找到找张士诚,找到史书记载中的“十八条扁担”。



此时的张士诚应该还在盐场。



林渊想要积累实力,在必要的时候,攻下兴化。



而张士诚他们就是领路人。



此时的张士诚应该还在压迫之下,在缝隙中生存,带他们离开的可能性很大。



“叫谁去?”杨子安忽然说,“你不能去。”



林渊也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去。



他去了,庄子就会乱。



毕竟现在庄子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只听他的话。



“我去吧。”杨子安站起身来,“我虽不知你为何如此看重朱重八,好叫你知道,我杨子安也不是吃白饭的人。”



林渊本来也正头疼人选,现在杨子安主动站出来,他思考一会儿以后,确实觉得杨子安是最适合的人选。



别的不说,杨子安有文化啊!



而且也不是书呆子,更重要的是,杨子安知道变通。



林渊:“二哥,这件事就托付给你了。”



“到时候记得去白驹场,寻一个叫张士诚的人,若能带回来最好。”



杨子安:“此人有何特殊之处?”



林渊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说:“多年前曾有一面之缘,想来他如今过得不算太好。”



这下杨子安明白了。



他觉得是林渊再次善心发作,不过杨子安也习惯了。



总之,这个答案是把杨子安糊弄了过去。



既然说要练兵,自然得着手安排,一百四十多壮年汉子,挑了一百人出来,虽然现在还没有炼铁,但是包括之前杨子安缴匪时带回来的砍刀,以及刀哥和朱元璋抢来的武器,给这些人装备是足够了。



练兵不是件简单的事,林渊懂的不多,在现代的时候也就知道当兵得做体能训练,还有纪律性和服从性。



朱元璋虽然是将才,但现在的朱元璋也才刚刚起步而已,他管的最多的,应该是地主老爷家的牛,管人还是头一遭,虽然雄心勃勃,但是管了几天,还是没管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这些人要么是走夫,要么是农户,没当过兵,更不懂什么是纪律性。



31.031[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