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人间其一   [香蜜·神雕]双龙[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人间其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这就是他共生死一年的同袍。



润玉失望,离开将军营帐后就简单打包了随身行李,连夜离开樊城,沦为众多逃荒者中的一员。



记得那是他离开樊城后的第二个夜晚,一个蝉鸣阵阵的夜晚。蒙将阿束又一次发动奇袭,历经两年零六个月,樊城破。



蒙古军屠城,烧城楼,在城门口吊起了一排守城将士的人头,向所有还想反抗的人们示威。



润玉站在远方的山腰子上,远眺一片火城。



大火烧到了他的眸子里,他的视线仿佛都被灼伤,无论看哪里,看天,看地,都是一片猩红。



家书铺子里公子温润的嗓子被喊破,裂成了一片片沙哑的碎瓷。他觉得心中绞痛,几乎透不过气来,和以往的痛都不一样,不是丧母之痛,也不是爱而不得之痛,甚至都不能算是为了好友。



润玉从死人堆里挑了一把看上去还比较耐用的宝剑,踏着焦土,连夜踏上了回樊城的路。一路上,他看到穿蒙古军装的人就挥剑一通乱砍,遇到一个也杀,遇到十个也杀,后来就连路上撞见的逃荒百姓见了他也慌不择路。



直到再无人可杀,润玉低头看到自己的衣服上沾满血腥,说来也奇怪,唯独那天将军把笔砸到他身上留下的墨痕处,没有沾到血迹。



他恍然间似乎想起了什么,从一开始的不敢置信,到相信却又不愿相信,到最后终于确定无疑。他捏着那一处布料,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吼叫。



他本是会死在樊城的。可他却活了下来。



嘈杂的夜里,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紧接着,山上幸存的百姓就喊:“郭大侠来了!黄帮主来了!”



润玉跑到所有人前面,一眼看到了为首那名身材英武的中年男子,骑着一头枣红色的汗血宝马,身上佩一把长剑,马上挂一把大弓。而他的身边是一位巾帼妇人,布衣荆钗不掩国色,骑一匹白马。两人身后还有一群穿着打扮各异的人,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大群乞丐。



百姓哭喊着,道是朝廷不发兵,但这些江湖豪客们自愿组成一支小部队来救他们。



郭靖下马走到灾民之中,朝山路上的人们深深一鞠。“郭靖来迟!”



郭靖……他就是人人口中那个义薄云天的大侠吗?



润玉全不顾往日仪态,提着一把血淋淋的剑就踉跄地走到郭靖面前。他心中有伤,话不成篇,“来得早也没用!横竖你们几十个人也挡不住攻城大军!来得晚还好些,不用再多死你们这些人!”



从山上望下去,润玉指着不远处的樊城沙哑着嗓子道:“樊城……那就是樊城,你、我、我们,统统无能为力!”



没有人反驳这一点。



黄蓉目光扫过润玉,见到他身上都是血迹,但他自己看起来却没有受伤,又观他步伐轻盈,便料想他是武艺高强之人。于是问道:“你可愿跟我们走?”



“郭靖、黄蓉……”他抬眸望着两人。



黄蓉道:“正是襄阳城守将郭靖,与郭靖的妻子黄蓉。少侠既有好武艺,又奋勇杀敌,有忠义心肠,我夫妇二人手下,正需要少侠这样的人才。”



润玉突然爆发出一阵凄凉的笑声,就好像他听到了什么天底下最荒谬的事。“不要叫我少侠!我算什么少侠?你们……你们江湖人满口都是‘侠’,甚么大侠少侠,甚么行侠仗义,甚么侠义心肠……那一年,我被逼着充了壮丁,被逼着奋勇杀敌,到头来又不清不楚地做了逃兵。我读了几千份家书,写了几千份,可是现在那些家书都没了主……这一年多我杀了这么多人,但我又救了谁?别跟我提什么忠义,我不知那是什么东西,反正那东西也救不了人,救不了樊城!”



他不是宋人,也不是蒙古人,他甚至算不上是此界中人。只是在众人看来,他或许只是一个被屠城吓疯了的新兵蛋子。那一队江湖人中,有人对这种连侠义之道都不懂的冷血之人感到不屑,冷哼了一声,打算劝郭靖黄蓉别理这个人,带着灾民往襄阳回城的方向走。



郭靖则走到他身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接过了他手中那把破败不堪的剑,丢到了数丈外。



“孩子,这把剑给你。精钢做的,用不烂。”郭靖的大掌温厚有力,毫不嫌弃润玉此刻的狼狈模样,取下他自己腰间佩的那把剑,递了过去。



黄蓉道:“靖哥哥,这可是你用了十年的宝剑。”



郭靖摆摆手:“哎,不打紧,宝剑送了人又不会浪费。孩子,你得了宝剑,不是也会用它斩宵小敌寇、守护你想守护的人吗?”



他迟迟未接过,郭靖便回应了他方才的话:“你想救人?我可以教你。”



良久,润玉接过了宝剑,哑然点了点头。



兜兜转转,他最终还是去了襄阳城,就好像是命运替他选择了一样。



据说,后来经过重重文牒审批,朝廷的援军总算来了,统帅张将军带着数万精锐,联合附近地方官兵、襄阳守军,总算又从蒙古军手里夺回了樊城。一城将士,半城百姓已死,但樊城总算又活了过来。



郭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双原本有力的大掌像秋天挂在树枝上的叶子那般颤抖,面上露出了枯木逢春般的笑容。



润玉却没有感受到哪怕一丁点喜悦:襄樊二城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好在,襄阳不像樊城那么绝望,在郭靖的治理下,还是可以经常听到欢声笑语的。



比如——令人欣慰的少年初长成。



几年不见,杨过已经长成了一名十六岁的隽拔少年。他没有一直呆在襄阳,而是像他那时候扬言的那样,走南闯北,四处游历,结识了许多老少英豪。



14.人间其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