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六十六章 抛洒才气(月票求一波)   回到山沟去种田[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六章 抛洒才气(月票求一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百六十六章抛洒才气



两位部长说道:“这是应该的,按道理思远先生应该在首都由国家安排待遇才对,不过子承父志,一如既往的高风亮节,我们都是很钦佩的,要是这样的大事还不来看望,那就是我们的不是了。”



老伯连声说道:“不敢不敢,那我们进祠堂叙话,思成思齐,你们帮我招呼乡亲们。”



将一行人让进祠堂,刘部长看着古老的祠堂,说道:“两位还住在宗祠里啊?生活上会不会有所不便?”



老伯笑道:“住在这里才舒服,宽敞明亮古色古香,皮娃也给居住区,教学区做了相应的改造,跟住别墅也差不多的。”



刘部长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等到众人坐下,这待客区其实也是工作区,墙上全是书架,各种资料书籍堆得满满当当,桌上全是稿件,打开的书本,还有一些图表,笔记本电脑也还开着。



马部长问道:“业精于勤啊,看这样子二老在今天都还工作过?”



老伯笑道:“这是老习惯了,我们李家就没有过生辰的传统,在国外我就过得更简单了。乡亲的热情难却,其实都是他们在操持,我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敲点字,这就是兴趣爱好。”



刘部长说道:“我这次是代表文化部来的,文化部六个一工程,蜀州省的工作很突出,然后这突出的工作竟然都跟一个地方有关系,这就更神奇了。”



“于是部里派我过来考察,在蛮州听取了罗书记的汇报,才知道这成绩不是一时的异军突起。李家沟的文化传承从来没有断绝过,《琼林别藻》的出版,可以说在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启蒙方面,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两位的工作可谓是功不可没。”



马部长也笑道:“不光是对青少年,对我们教育界广大的教师也是深有启发,很多学校语文老师都将《琼林别藻》列入了暑期必读书目向学生们推荐。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才是国学入门的最佳手段,都是成系统的小知识点串联,一点也不枯燥,生动有趣,学生们乐在其中。”



四爷爷说道:“这其实不是新型教学方式,这是中国古代家学的教育方式。《东坡志林》,《后山丛谈》,很多古人笔记里边记载父子相传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的。”



“父亲斜倚榻上,听儿子读书。读到某个知识点上,父亲就让他们停下,然后开始展开阐述,或者让孩子们辩论。这既是一个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对自己的巩固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马部长说道:“原来‘家学渊源’,说的是这个。”



这时候焕邦叔进来了:“寿星公,可以开席了。”



老伯说道:“那就敢情各位,给老夫站个台,壮个胆,做一次观礼嘉宾如何?”



众人都笑着点头,一起来到祠堂大门口站定。



仪式非常简单,就见焕邦叔拿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的是寿词。



焕邦叔喜滋滋地朗声念道:



“柳翠千绦,莲红百本。



余年始乐,上寿希尊。



贤正惟琪,百年德象;



文明有道,万载馨椿。



古稀增五筹,南山劲节犹称显;



期颐诚一待,北海钧流信有真。



高严在室,敢称荣考?



嘉孙绕膝,款叙天伦。



背倚青山;邻贤勖里。



朝迎水慢;暮送云温。



闲诵清骚,聊栖迟以寄勉;



偶监童课,不汲誉而虚闻。



弱冠难量,频耽白眼。



雄图未按,暌应时文。



遂涉千里之外,求申实学于异邦;



期窥六经其详,誓起鸿明于自审。



呵润僵毫,焚膏继晷;



泣哀慈貌,暑往寒轮。



毕剔光搜,理萦绪于千书;



存菁去芜,字精思为亿陈。



故国馨安,鱼寄曲枉;



乃心举旷,鹤载回春。



第八百六十六章 抛洒才气(月票求一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