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帝舜治世,碧霄收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
在帝尧证道离开后,帝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
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
帝舜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
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
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
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
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
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
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
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他出生在汶山石纽地区,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而大禹早在幼年时期,就被碧霄收为弟子。
这个世界的蓬莱仙岛,威望极高,但凡是能拜入其门下的,没有谁会阻拦。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
(:第一更,求下自动订阅啊!)。
第222章 【帝舜治世,碧霄收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