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前吕氏在宫中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也没有特意去勾心斗角之类的。



因为没有必要。



她是太子妃,朱允炆又是嫡孙,皇位便不是在丈夫身上,就是在儿子身上。



地位堪称稳固。



后来朱英出现,一切就变了,本来每天就过好自己的吕氏,感觉到了危机,只能想尽办法来帮助允炆。



现在嘛,她终于发现,自家儿子,好像没想象的那么优秀。



不可否认,在才华上,朱允炆还是很出色的,可是这性格,城府太浅,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为了自身着想,吕氏也只能亲自上阵了。



“允炆这边指望不大,能够争取一个好的地方就藩,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文臣武将这边,大概只能靠自己去拉拢。”



心中思索着,吕氏便唤来宫女,让其去父亲那里传信。



父亲当官不行,但在经商上面,还是一把好手,现在自己和允炆面临无人可用的状况。



想来父亲也是愿意跟随自己一同去新的藩国。



想到这里,吕氏就有些后悔,因为从没考虑过这块的事情,且之前跟父亲闹翻过,所以导致现在跟娘家的关系,普遍不是很好。



在多数人的心中,离开大明去海外藩国,跟流放大致没什么区别,一般都会心中抵抗。



思来想去,吕氏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宁妃娘娘那边。



她跟宁妃娘娘的关系是极为不错的,毕竟后宫说起来,就这么大,能够有些权力的,无非就是宁妃和她了。



宁妃的娘家,郭英麾下,将领极多,若是宁妃肯说上一二,网罗一些将才,希望还是很大的。



......



一晃三日过去。



坤宁宫中,朱英正在看着面前的地图。



这份地图和大明的地图有很大的区别,更加类似于后世的地图。



当然,能够画出来,自然不可能是朱英,若是朱英来画,怕是哪跟哪都不了解。



乃召来最顶尖的宫廷画匠们,然后根据目前大明的地图,加上朱英自己前世的记忆,废了数十稿后,终于成形。



而目前朱英便是在研究,关于辽东,奴儿干,以及倭国那边,该是如何动军。



朱英当然不是独自一人,在他的身边,还有叶月清陪着。



现在天寒,群英商会这边虽然热闹,但实际上需要负责的事情不算多。



奏章基本上也很少,所以相对来说要清闲许多。



前面宫殿,老爷子正召集各部尚书,学士,在讨论关于来年粮种如何安置的问题。



包括一些新的布局,赋税,等等情况。



战争一开始,后勤的保障,就绝对不能出问题,如何让现在国库供给前军,和夏粮之间的衔接,这些事看似琐碎,却极为重要。



“殿下,道衍大师那边有信传来,说是已经解决了粮食的问题,明年征伐倭国,当为先锋,帮大明这边,牵扯倭国兵力。”



叶月清说道。



朱英听着这话,稍稍有些好奇的问道:“道衍是怎么将粮食问题解决的。”



叶月清听到这话笑道:“道衍大师不拘泥于颜面,直接传书李成桂,若是不给足够的粮食,他就只能带着大军,回王都过正旦了。”



“李成桂听到这话,吓得连夜安排粮食筹备,第一批粮饷在接到传信的第三天,就已经开始出发了。”



朱英闻言也笑了,道:“道衍此人,不问民生,只言胜败,这李成桂也算是识趣,若不然道衍绝不会有半分犹豫,强行调集兵马回高丽王都。”



“李成桂心里头清楚,一旦道衍返回,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输赢且放在一边,以道衍的性子,定然会一路抢掠过来。”



“真到了那时候,李成桂哪怕是赢了,整个高丽也算是千疮百孔,这代价,李成桂他承受不起。”



打蛇打七寸,道衍这是拿捏住了李成桂的弱点。



现在的李成桂,只想坐收渔翁之利,肯定不能跟道衍对着干。



高丽这边的事情解决,朱英也算是心中落了地,虽然他知晓道衍肯定会有办法。



“殿下,倭国那边有情报传来,似乎对于明年我等征伐之事,已然得到了消息,便是现在这個时候,都已经开始征兵。”



“不过现如今倭国那边的日子也不算好过,连年大战,兵员紧缺,且目前冬季,比我们这边可冷得多。”



叶月清简单的讲述着倭国那边的情况。



现在的倭国,在大明这边的看法中,应该是处于一片恐慌中。



毕竟他们本来人口就不多,还因为内战损耗之大,刚恢复不到一年。



然实际上,倭国的百姓不谈,上层的贵族们竟然极为兴奋。



他们相信有神庇佑,看似强大的大明军队,绝对会被台风毁灭,高丽那边,倭国从来就没输过,哪有什么担心的。



反倒是很多流浪武士,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在这次战争中,不仅能够掠夺足够多的功劳,后面还能入侵大明,夺取财富。



而且,朱英从来不曾小看倭国武士的实力。



盲目不大不可取,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因为倭国所在岛屿,多为火山爆发地带,所有的倭人,心中就有一种危机感,好似明日整个倭国就要彻底沉没了一般。



加上各种神神鬼鬼的传说故事,基本上一个村就有一个神灵供奉。



这这就导致了倭国武士的特殊化,类似于欧洲骑士般的概念。



另外,倭国由于孤悬海外,因此在历史上,很少有依附关系。



虽然受到了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中原王朝强加上去的,皆是倭国自己来求取的。



虽然他们一直以来,试图奉大陆中原王朝为宗主国,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实现,也就是个名义,实际上往来很少。



似乎历史上,倭国从来就没有被入侵过,那是因为在中原王朝看来,倭国完全就是一个蛮夷之地。



而且,倭国的位置,太优越了。



在古代航海技术的不够发达,去了大海,基本上就是一个模糊的方向航行。



例如在盛唐时期,最为出名的鉴真东渡。



鉴真受到倭国遣唐使普照和荣睿邀请后,就不断尝试,想前往倭国。



他的前五次东渡,均以失败告终。



最开始他尝试从扬州出发,失败后转战至福州,但海风把他们的船吹到了海南,离倭国越来越远。



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