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8章:孝陵祭奠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孝陵祭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呀,都是跟着自己的感情来的。



朱英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接触,也没有以往的记忆。



多的来说,现在朱英的情绪,或许跟老爷子相关更多一点。



这里所在,是皇家,或者说老朱家全员都到位了。



是整个大明,最为高贵的这些人。



锦衣卫,孝陵卫,全员出动。



孝陵外十里地内,严格把守,但凡有任何人擅自接触,先杀后奏。



“大妹子,今日咱带着大孙,来看你了。”



朱元璋哽咽道。



在大妹子的面前,他就是最初的那个朱重八。



哪有丝毫威严,唯有满身悲伤落寞。



往日和大妹子相处的一幕幕,不断的在脑海中闪现。



回过神来,已是泪流满面。



“孙儿朱雄英,拜见奶奶。”



朱英跪地磕首,认真的说道。



虽然谈不上悲伤,但对于马皇后,这个自己身体的奶奶。



朱英还是非常的敬佩的。



那句:凡我大明女子无论贫穷富贱,嫁为人妇时皆可穿皇室服装,凤冠霞帔。



即便到了后世,也一直都是源远流传。



对于整个大明,这个汉人最后的王朝,马皇后的贡献,哪怕正史中记载不多。



可现在能接触到的朱英,心中当然知晓。



在此之前,也唯有马皇后,能够阻止老爷子的暴躁杀戮。



在朱英祭拜过后,便是按照长幼顺序,一一祭拜。



朱英默默的看着。



在众多子女中,祭奠马皇后最为伤心的,并非是朱樉,朱棡这些儿子。



而是已经嫁作人妇的大明长公主,宁国公主。



还有嫡女安庆公主。



数两女哭得最为撕心裂肺。



对于这两位姑姑,朱英也还是第一次见。



因为早些年就已经嫁了出去,昨日的皇家私宴上,并没有公主的席位。



像是公主驸马能够参加的大宴,一般都排到正月初七往后去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哪怕是皇家女子,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概念,不过天生贵胄的身份,自然和寻常家的女子多有不同。



长相不算特别出色,长公主宁国公主较为端庄,二公主安庆公主看上去更加贤惠。



在气质这块,老朱家的子女们,一向都很优秀。



在马皇后这里,差不多有一个多时辰。



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的怀念。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去打扰,包括朱英。



哪怕等到天黑,也得候着。



而庙后,神宫监的官宦们,也悄咪咪的议论起来。



“那就是太孙殿下吗,好面熟。”



“废话,殿下前几个月还来过,你忘记了,当初还是我接待的呢。”



“到底是公公慧眼,早知道太孙身份不同寻常,我还记得那次太孙殿下离开后,公公就特意嘱咐了。”



“别说,太孙殿下还真的跟皇后娘娘有几分相似呢。”



几个月前,朱英便就来过孝陵,还曾经祭拜过自己。



自然也是到马皇后这边陵寝来过。



当时神宫监负责的老太监,便就对朱英有些认出来了。



后来朱英的事情流传出来,整个神宫监也都知晓。



自从那次过后,朱英还是第二次前来。



离开马皇后陵寝时,朱元璋还是有些念念不舍。



现在的朱元璋,哪有什么雄心壮志,他更想往后余生,都守在这里。



“大妹子呀,你在下面不要太着急,原本打算早些来见你的,现在不行了。”



“大孙回来了,咱得守着他,帮着他,把这大明给治理好咯。”



“现在这朝野上下,很多人对大孙还不服气,没有咱的帮衬,大孙可不是很好做。”



“咱们大孙可有出息了,真就跟当年你说的那样,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比咱都还要优秀呢。”



“等大孙把一切都掌控起来,咱就下来陪你。”



屋子里,唯有朱元璋在,说完这些心里话,他才缓步离开。



一行人,很快便去了孝陵东侧。



那里,便是太子朱标所在。



太子朱标,号称古今王朝有史以来,最稳之太子,没有之一。



诸王臣服,无有二心。



若是说朱标不死,朱棣哪有什么谋反的可能。



长兄如父,在这些藩王弟弟中,朱标的威仪,有时候甚至比朱元璋都要来得高些。



这也是朱元璋,几乎灌注了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接班人。



有着最为豪华的文臣武将辅佐。



也即是说,倘若朱标还在的话,蓝玉淮西一系武将,亦是要服服帖帖。



比现在的朱英,更加的服帖。



蓝玉和朱标的关系,更为亲密。



从一开始,蓝玉便就是以朱标心腹的地位存在着。



这也是为什么蓝玉于朱标在世的时候,可以在大明这般辉煌,哪怕是少许出言不逊,朱元璋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算是犯了大罪,朱元璋也没有下掉蓝玉凉国公的爵位,顶多是将‘梁’改成‘凉’,以示训诫。



后世有戏言,倘若是朱标谋反,怕朱元璋会直接准备退位诏书,甚至为儿子披上龙袍。



若是兵力不够,还会亲自派兵支援。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戏言。



戏言的表达,正是朱元璋对于朱标浓烈的爱护。



也体会出朱元璋的期待。



像是朱标的班底,全部都是由开国元勋兼任。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都曾任命为东宫辅佐。



这样做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意在儿子朱标提前跟开国元勋们建立起亲密的私人关系,为其以后登基铺路。



其实对于太子而言,或者说在皇帝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对于太子的权力,是有些限制的。



因为这些人严格来说不是太子党,而是朱元璋的老部下。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这样做不太合适,所以特意义正言辞的解释了一番:



“咱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咱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



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调府僚导之,嫌隙易生。



又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者,欲辅成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



造反这戏言,也就后世说说。



真要在现世大明,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儿子造老子的反,哪有什么其乐融融的景象。



不过对于朱标的逝世,朱元璋唯一能够依偎的,也就只剩下大孙了。



东陵这边,朱元璋的手紧握大孙,一直没有松过。



第368章:孝陵祭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