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天赋vs经验!   陈医生,别怂![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天赋vs经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迟不数,一息四至。



欣欣然、悠悠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圆净分明!



这分明就是正常的脉象啊?!



怎么回事?



陈南不信!



休息片刻,继续来!



此时此刻,周围众人已经欣慰的轻笑起来。



李光明看着执着的陈南,没有吭声,执着是好事儿,不应该被笑。



郑易复则是转身看着众人,瞪了一眼。



房间了再次安静了下来。



陈南闭目不语,内心细细揣摩。



微于缓者,即为微,细于缓者,即为细,虚实长短、弦弱滑涩,无不皆然。



芤革紧散、濡牢洪伏、促结动代,以缓为度!



可是,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一种怪异的情况啊?



就在陈南失望的准备放下手离开的时候。



忽然,一阵声音在身后响了起来。



陶训义呵呵一笑:“小陈!”



“你别试了!”



“再试,也试不出来的。”



陈南放下手,好奇问道:“陶老,为什么?”



陶训义深吸一口气:“脉诊,特别是三关六部脉诊,并非能看到所有的东西!”



“血症不脉诊、痿症不从脉、偏正头痛不问脉论……很多疾病,这些都是诊断不出来的!”



“你让开一下!”



“我来试试!”



说话间,陶训义便走了过去。



对着男孩说道:“你站直了,然后放松!”



说完之后,陶训义便用平指劲,以食指平对颈横纹有动脉处候之。



这是……



陈南顿时瞪大眼睛。



不在手上,而在脖颈之处。



这是……人迎气口脉!



陈南自然知道这种脉法,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只有那些民间中医偶尔使用。



这是因为!



人迎气口之部位,医家有二说,一说在手部,一说在颈部。



很多道医、藏医、以及民间高手都认为,人迎气口脉即结喉两旁人迎穴处。



所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足阳明胃经穴也,但诊胃时不用它,用其候上下气血盈亏!



食指为天候心肺,中指为人候脾胃,无名指为地候肝肾!



这是一套十分精妙的诊脉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武侠电影里面,有高手看病人伤势的时候,把手置于对方脖子处的原因。



当然了……现代医学在心肺复苏的时候,也要观察颈动脉搏动。



但是,这却不仅仅是颈动脉搏动那么简单。



郑易复看出来了陈南的疑惑,说道:“这种人迎气口脉,现在使用的很少了。”



“正常的人迎气口脉如银丸冲天鱼贯而行!”



“讲究四正,六动!”



“其实……手腕上,也有人迎气口脉。”



“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但是,现在一般以寸关尺三关为准。”



“所以,现在的医家,逐渐不去使用人迎气口为主要的脉诊办法了!”



郑易复毕竟是经验老道见多识广的老专家了!



人家见过的市面很多。



但是,老人的话却让陈南幡然醒悟过来。



或许……



自己应该换个思路去诊治?



想到这里,陈南豁然开朗起来。



不过,自己终究是缺乏临床经验啊,虽然身上有宝库,但是遇事仍旧不知变通。



这诊脉一路,绝对不是死的。



而是活得!



正如郑易复老爷子手扣少海,以求线索。



陶训义老先生脖颈处寻人迎气海寻真知。



脉诊!



博大精深,自己……太过狭隘了。



想通之后,陈南便不再说话,耐心等待这陶训义诊断。



候人迎脉当注意轻取,重取时间不宜过长、用力不宜过猛,所以没多久,陶训义便走了下来。



但是此时!



他的眉心,和刚才的紧锁,截然不同。



他淡淡的对着郑易复和李光明说道:“我感觉到了一些异常!”



“但是,却抓不住线索!”



“毕竟,我对这人迎气口脉把握终究是差了火候!”



郑易复连忙问道:“你把出什么来了?”



陶训义面色凝重:



“我只能感觉中指处有所异常。”



“但是……具体我却找不到原因所在。”



郑易复深吸一口气:“中指为人候脾胃!”



“有点复杂了!”



“脾胃犯病,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情志异常,这种疾病,一般不会和脾胃有关系的吧?”



李光明也是点了点头:“没错!”



“应该不会!”



顿时!



众人再次陷入了泥潭之中,再也无法深入半步,只能再次讨论起来。



而此时。



陈南听完陶训义的话之后,没有犹豫,直接走了上去。



他也不在意别人说他什么了,毕竟,身为医生,若是在意周围人的脸色和情绪,而忽视疾病,这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



果不其然!



伴随陈南过去,周围的众人议论不少。



毕竟,大家都觉得,陶训义陶一手老爷子都不一定能找到异常,你一个小伙子,是不是有些贪功了?



没错!



大家都觉得陈南急于表现自己。



【叮!恭喜您,收到来自周围众多同行专家医生的差评,差评正在收集。】



【温馨提示:成功诊治之后,可以根据差评积攒,获得相应的奖励!】



陈南听见系统提示,没有在意!



他很清楚,这个疾病想要诊断都是难事,能别提治疗了!



绝对是难上加难!



但是,如果不去尝试,不去坚持,你怎么会有进步呢?



而且,你是医生,你要做的就是诊治患者,畏惧其他干什么?



一旁,远处!



杨鸿年看着陈南三番五次继续上台,内心被触动了。



他也想上去!



但是他怕。



他看着周围的这些专家们,内心没有底气,他怕错了,怕被笑话。



可是……



为什么陈南会上去?



一而再,再而三!



哪怕前面都是陶老、郑老这些大佬,陈南依然不为所动呢?



陈南为什么不怕?



这一刻!



杨鸿年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都是这一张臭脸啊。



杨鸿年苦笑一声。



谁会在意自己?



为什么要害怕呢?



之前也是,畏手畏脚,前怕虎后怕狼,最后被虎狼分尸。



往前走走,说不定自己比自己想的要优秀呢?



说不定自己是武松能打死老虎呢?!



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这一刻,杨鸿年内心羞愧不已,却也被陈南的勇敢给震撼到了。



杨鸿年没有注意到,陶训义正在看着自己,这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说实话!



杨鸿年作为小弟子,自己却是有些宠溺了,或者说是纵容了。



但是,陶训义很清楚他的缺点。



死要面子,活受罪!



可是……



他根本不知道一点,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来的。



你越是在意脸面,你的脸面,也就只有你在意罢了!



成功的人,都在不要脸这个领域,有其过人之处!



希望陈南能让你进步吧!



说话间,陶训义再次看向陈南,满是欣赏。



……



此时!



陈南再次把手搭在手腕之上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嘴里默念“读缓字法”。



这是三指禅中,对于诊脉的心静要求。



焚香跌坐,静气凝神,将缓字口诵之,心维之,手摩之,反复而详玩之,久之,缓归指上。



以此权度诸脉,了如指掌!



陈南来不及焚香,只能尽力静心屏息凝神。



随后!



他开始了自己的把脉。



这一次,陈南感觉到了不一样。



无病之脉,不求神而神在,缓即为有神也。



陈南这一次,感觉到了异常,在人迎寸口之处,脉象虽然应指和缓,往来也很均匀!



但是……



缺乏一个“神”字!



脉,贵有神也!



神,就是自然,应如: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曳趁春风一般。



要“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但是!



患者没有!



陈南眉心豁然开朗。



虽然匀称,但是无神。



为什么无神!



陈南继续探究!



病位在何处?



病机是何理?



豁然!



陈南眉心一喜。



找到了!



原来如此。



陈南豁然开朗。



难怪会如此,明明有怪病,却找不到踪迹所在。



呵呵,真的太会藏了。



而此时!



一旁的陶训义看着陈南突然笑了,顿时眼睛一亮。



“小陈,你找到了?”



陈南笑了笑,点了点头。



郑易复更是瞪大眼睛:“是什么原因?”



李光明也是好奇的看向陈南:“是怎么回事?小陈!”



周围的专家们,包括杨鸿年在内,都显然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陈南。



他怎么可能?



而杨鸿年的内心,对于陈南,却无比的相信!



他相信陈南能做到。



王珩走了过来:“陈医生,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陈南笑着说道:“我也不敢说有百分百把握,只能说可能性极高!”



陶训义是个急性子:“小陈,慢慢说!”



“这么多专家,正好讨论不是吗?”



陈南点头:“天下怪怪奇奇之症,诊其脉,依然园静和平,却无神者,有一种可能!”



陶训义忽然瞪大眼睛,忽然脱口而出:“老痰?!”



郑易复和李光明几乎同时说道:“老痰!”



而……



台下不少人蒙了!



老谭?



老坛?



杨鸿年几乎不假思索的想到了一个词:“老坛酸菜面?!”



陈南点



头:“嗯,我怀疑是老痰!”



陈南继续说道:“《三指禅》记载,痰之名不一,其源亦不一,皆足以变脉,惟老痰隐伏于肠胃迥薄之处,不关五脏,不伤六腑,故脉不变!”



“但是,老痰虽然不伤五脏六腑,却隐伏于肠胃迥薄之处,能阻遏五脏六腑之神,这是可以在脉象中体现出来的!”



这句话说出口。



陶训义顿时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陈南!



“你能……感觉到脉象有无神?”



郑易复面色凝重,一言不发,而是紧紧的盯着陈南。



李光明站在那里,虽然面色淡定,但是……内心却如同惊涛骇浪一般,久久无法平静。



脉,贵有神!



脉,难于神!



这说的就是,脉诊真正的难出,就在这个“神”字。



无病之脉,不求神而神在,缓即为神在,但是缓却不是神。



所谓神,指的是脉的精髓。



正如一个人,看着身体强壮,但是不精神!



这个意思。



人如此,脉同样如此。



但是,想要用双手,感知到这种神,却太难了。



需要多少临床经验?



需要经多少患者?



陶训义沉浸此道一辈子,也只是刚刚抓到了尾巴。



郑易复和李光明,也只是堪堪感受到了其中的存在。



但是!



陈南,却摸到了。



所以说,他们能不震惊?



听见陶训义的话,陈南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若有若无。”



“不怎么灵光。”



“需要多试几遍才能清楚。”



听见陈南的话,这一下子,陶训义委屈的快要哭了。



你多试几次就行!



我他么……需要弯弯绕绕,从其他地方感受,好不容易推断,而且是那种明显的才能感知到。



阅读网



这……就是天赋吗?



不得不说!



脉诊,还真的讲究一个天赋。



毕竟,每个人的手指触觉不一样,内心感知力也不一样。



脉诊,讲究一个“心眼”。



这个心眼,就是以手为度,以心为眼,却看脉象。



如果天赋使然,悟性很好的人,对于脉诊,是很容易高深的。



历代医家中都不缺这样的天才!



朱丹溪、王叔和、吴正论、叶天士……这些可都是天赋异禀的人啊!



你以为那些《脉经》啊、《病因脉治》啊……这些经典是怎么写出来的。



为什么很多人看了以后看不懂!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怪物啊!



这就如同画画一样,需要的是天赋!



这一刻,陶训义欲哭无泪。



他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王叔和、朱丹溪,现在看来……自己是个屁啊!



哎……



太委屈了。



看到陈南之后,陶训义竟然心生一些挫败感。



这种感觉好不舒服啊。



陶训义感觉就是自己当了一辈子天才……以为自己是主角,结果……到老了,才发现……



主角才刚刚出道?!



我是一个配角而已!



好伤心啊!



而此时,下面的众人,还有些不明所以。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长王恒更是瞪大眼睛,一脸懵逼。



“这个……打扰一下。”



“陶老,这老谭……是谁?”



陶训义苦笑摇头:“老痰,说的是一种病症。”



“怪病多因痰生!”



“这个痰,说的是痰饮的痰,但是,普通的痰饮,是会呈现出不同的脉象的,唯独老痰,藏于深处,不易找寻,而且不关五脏,不伤六腑,所以,舌脉基本找不到原因!”



而此时,听见陶训义的分析,台下的专家们纷纷点头。



“哦!”



“原来如此啊……”



“老痰……”



但是,杨鸿年站在其中,看着一个个纷纷恍然大悟的众人,有些慌。



我曹……你们都会啊?



就我不懂?



老痰我懂,45年的老痰我也有。



关键是……这为什么会导致这些怪病呢?



现在,摆在杨鸿年面前有两个选择。



第一:不懂装懂,反正……不懂得肯定不是我一个,大家一起做南郭先生!



第二:问吧,丢人有什么坏处?不耻下问可是自己的优点啊!



想了想,杨鸿年举手问道:“我有个问题,老痰是如何导致这些疾病的呢?”



“病机是什么?”



顿时!



伴随着一个异类的出现。



这一窝人不吭声了。



而陶训义看见杨鸿年提的问题,顿时笑了起来,他很欣慰。



很开心!



杨鸿年能走出自己的内心尊严圈很不容易。



陶训义开心的解释道:



“这是因为,老痰容易蛰伏与迥薄之处,这就在三焦之中,心包络之围!”



“心包和三焦经是互为表里的,但是,全都是……俱有名无形!所以,这个位置,我们后来讨论,就是迥薄之处!”



“《灵兰秘典》称心为君主,《二十五难》称包络为心主。



盖心主有形之君,包络是无形之主。



柱下史云:“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



说的就是心包的奇妙之处。



但是,心和心包经,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包络之经,起膻中,因包络动则喜笑不止神明乱,与十二官内膻中喜乐出焉相吻合遂以包络即膻中!”



“所以,老痰,多生怪病!”



杨鸿年闻声,点了点头。



台下众人不少都是恍然大悟。



表示学到了不少东西!



“原来如此!”



“对啊,迥薄之处原来是这个道理!”



“原来我对三焦和心包经有所误解啊!”



……



杨鸿年撇了撇嘴,就知道……



南郭先生一大堆!



刚才点头,点个毛线啊……



一群滥竽充数的家伙。



这能当大家?



切!



而此时!



王珩显然是听不明白了!



什么心包,什么三焦,什么神明……



中医可真的能扯淡啊……



完全听不懂怎么办?



不过,王珩最关心的是……小袁这个疾病,能不能治疗!



王珩连忙问道:“陶老,小袁的病……能治好吗?”



陶训义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病啊……”



“难点,不在治疗上。”



“真正的难,就难在诊断上。”



“哎!”



“多亏了小陈啊。”



“若不是他,今天我们这一群人,可能都要败兴而归了。”



陈南听着陶训义刚才的那一番分析,内心震撼不已。



这才是高手啊!



中医理论信手捏来,中医经典出口便是。



这都是多少年积累换来的。



自己的路……还很长啊。



虽然自己能通过脉诊给出来是老痰。



但是!



自己能圆满的阐述患者的病理病机吗?



显然是不能的!



陶训义笑着说道:“小陈,如果让你来治疗,你会怎么治疗患者?”



陈南闻声,若有所思!



“礞石滚痰汤!”



陶训义呵呵一笑:“不错,不错!”



“就用这个治疗。”



王珩闻声,点头决定试试。



但是,患者发病,并非一直发作,所以疗效只能后续观察了。



此时一番会诊,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多。



众人纷纷离去!



而陈南看来,奖励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送到了。



一行人准备离开的时候。



杨鸿年笑着走到了陶训义身边:“老师,您真厉害!”



陶训义冷哼一声:“我不是你老师!”



“我才不要你这么丢人的学生!”



“不耻下问!”



“你瞧见没,全场就你不会。”



“丢不丢人!”



虽然在骂,但是陶训义却是笑着说出来的。



杨鸿年讪讪一笑,连忙赔笑。



这个时候,陈南从厕所出来了,陶训义脸色一变,直接踢走杨鸿年。



假装不认识!



杨鸿年被突然踢了一脚,正要生气,一看是陈南出来了,连忙委屈的躲闪开。



你个该死的陈南……有你在……我老师都不认我了!



只是……



陈南却收到了一个差评。



【叮!恭喜您,收到杨鸿年的初级差评,获得奖励:犀牛角:20g!】



ps:大家不要以书中作为基础,因为说句实话,我写个普通的胃疼,大家都能看了,主角怎么装逼啊?



我找到的都是那些疑难杂症,鬼知道我买了多少本书。



就连道家典藏的那些古脉、气功……都找来了不少。



说实话!



写这本书,真的很累,很辛苦,得查很多资料。



不能胡诌乱扯,这他妈的是中国精粹啊,我要是乱写了……太尴尬了。



最后……



还是希望求一下月票,拜托了!



目前600了快,1000加更!



------题外话------



感谢太平石笑大佬的10000打赏,多谢!



第143章:天赋vs经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