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   汉明[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问题是,无论今时,还是后世,说起明末时的税,依旧是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那就奇怪了,这被朝廷免的赋税让鬼吃了吗?



其实士大夫哑巴吃馄饨,自己肚子里清楚。



不征商税,自然是商人得益。



而这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们,明里不齿商贾,可哪个重臣家中,没有经商?



无非是换个亲戚或者老家人出面罢了。



钱嘛,全烂在了一锅里,跑不出锅外去。



特别是皇室各地藩王,祖宗律法,不得读书、从政,但却放任他们荣华富贵。



所以,这些皇室变着法地经营生意,吞并土地。



从上而下,如同一群蛀虫,生生蛀空了这个大明三百年基业。



如果说大明是大明人之大明,那么其实近二万万大明百姓,只不过是看客。



看着起高楼,宴宾客,看着楼塌了。



他们既然没有参与到这场盛宴,自然也无心去拯救大明。



吴争想清楚了这点,就能清楚这个朝廷所谓的大义。



那不过是为了党利的遮羞布。



好在,绍兴府朝廷中确实有忠贞之人。



如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熊汝霖、孙嘉绩等等、等等。



好在,这天下明人中也有铮铮铁骨之人。



如夏完淳父子、陈子龙等人。



虽然吴争很多地方都与钱肃乐有意见上的分岐,但吴争心里很清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有缺陷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太过完美的英雄,往往都是塑造出来的——假的。



正象钱肃乐,刚正不阿,但他依旧有着这个时代那种文人的傲慢,还有对武人的轻视。



这不是他的本性,至少钱肃乐对待百姓、甚至家中下人,那要和善、客气得多。



这是时代的烙印,无法轻易改变,这要是能改变,那就得重新投胎了。



象夏完淳,虽然年轻、正直,但他受他的父亲、先生张溥、陈子龙的影响很深,他小小年轻就组建了“求社”,声言要继承“几社”。



对于阉党的憎恨,甚至超过对清军。



但夏完淳殉国的父亲夏允彝所著《幸存录》和夏完淳所著《续幸存录》中,都对马士英持论公允,既不诋毁,也不遮掩。



所以,无论这些人与自己有着多大的分岐,吴争都能接受,因为这个世道,靠自己一人无法复兴,需要他们,还有绝大部分人一起参与。



只有所有人一起参与,才有希望。



这里面的底线就是,不降清。



只要有这个共同点,别的所有事都能求同存异。



而吴争打算给马士英一条活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马士英没有降清!



那些张口闭口忠君爱国的东林党人,被他们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在面对强敌来临之时,易服剃发降了。



如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



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