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个畜生   汉明[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个畜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是二月下旬,春耕尚未开始,农活不忙。



时值正午,镇中炊烟升起。



年长者正四处呼唤家中那些顽皮的熊孩子,回家吃饭。



镇中的百姓,尚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卷入一场战斗。



当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村口的老汉,睁着微腥的老眼,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远处,鞑子骑兵已经显露出踪迹,大声地嘶吼起来,“鞑子来了!”



一时间,镇中如同已经浇开的稀粥般沸腾起来。



要说这老汉有见识,其实不然。



老汉此生都没出过广信府,哪知道鞑子?



可自从清军占了江西后,对百姓的扫荡,几乎是没有间断过。



是,清军在绍兴、宁波大败,多铎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在府城,特别是治所,确实收敛了不少。



可以周边偏僻的小镇、农村,扫荡更加猛烈。



这不奇怪,义兴朝占了江南十三府之地,加上沿江产粮地基本上陷入僵持,各地官府都在坐观其变,赋税就不用说了,清军由此失去了就地补给的可能。



可从北方运粮,辗转数千里,一百斤粮运到江西,恐怕耗费就得过半。



那么“就地取食”就成了不二之选。



各府城不能动,因为鞑子至少也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真要将城里的百姓给逼急了,晚上怕也没法安睡了。



所以,清军的目光就盯向了周边。



这三、四年间,郑家坊已经遭遇过不下十次的清军扫荡。



所谓见怪不怪,村口老汉就算睁眼瞎,也能辨别出这该死的马蹄声。



可是,百姓已经有些麻木。



他们认为,这大概又是一次劫掠,镇中的青壮几乎被杀光了。



或许,鞑子劫掠一番,自然就走了,反正家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抢的了,让他们抢去呗。



百姓没有逃跑,反而一个个出门,聚在一起,敞开了家门。



只要人能活,就行。



转眼之间,清军骑兵将整个镇团团包围了起来。



确保无人走脱之后,将近千百姓驱赶到了镇中央的大晒场(江南水稻,收割之后晒干的地方)。



百姓麻木地任由清军驱赶,渐渐集中起来。



清骑主将,叫吴惟华。



听这名字,很让人觉得这是个汉人。



其实不尽然,他是蒙古人,准确地说,是蒙汉混合的杂种。



吴惟华祖上是蒙古人,明恭顺伯吴允诚之后。



吴允诚在永乐年归顺大明,朱棣赐姓吴。



清军入关后,吴惟华这厮拜迎多尔衮的马首降了清,自荐往山、陕各地招抚,并随征太原、大同等地,可想而知,为了讨好新主,这厮得杀多少汉人,才染红了他的顶子。



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个畜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