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脸   汉明[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不是在贬低郑成功,而是性格决定一个人命运。



郑成功已经成年,郑家的海盗生涯及其父亲郑芝龙的作为,影响了他的心性。



郑芝龙不是个有大格局的人,做海盗是个“伟大”的职业,无本万利。



可在明朝水师数次围剿而不得的时候,郑芝龙接受了招安,成为了明臣。



从这就可以看出,郑芝龙其实想要的,真得不多。



而明亡之后,郑芝龙主动拥立隆武。



为得并不是有一日北伐,可以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问题是,郑芝龙格局太小,他是想学曹操,可没曹操的本事和胸襟啊。



任人唯亲、大权独揽,这样的权臣倒是有三分象曹操。



可郑芝龙贪得无厌、睚眦必报,这就和曹操完全是两回事了。



曹操的胸襟可容天下,绝非郑芝龙可比拟的。



而且时局也不一样,曹操那时挟天子时,是诸侯争霸,是内患而非外敌,所以,不管攻打谁,都没有法理上的缺失。



可郑芝龙那时不同,北有外敌南下,无论是明军、先前造反的民军,还是举旗抗清的义军,都不乏法理上的大义。



加上浙东有鲁监国,西南永历登基。



三个方向,各有各的追随者,郑芝龙想挟隆武令诸侯,能令得动吗?



譬如大西、大顺军残部,他们鸟郑芝龙吗?



譬如鲁监国,称隆武为皇叔父,只认亲戚,根本就不承认隆武的地位,连皇帝都不认,那郑芝龙算个球啊?



所以,郑芝龙是东施效颦,三不象。



之后,郑芝龙坐拥数十万大军,加上几乎在当时无敌于东亚的水师。



可在清军南下进入闽粤时,竟几乎没有丝毫抵抗,直接就降了。



导致隆武朝如同风卷残叶般灭亡。



这使得整个闽粤的明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于是出现了今日是明军,明日成了清军,过几日又反正了,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这样的家族,能有郑成功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已经着实不错了。



但这种家族对郑成功心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譬如,隆武亡后,郑成功自恃身价,不承认永历地位整整两年多时间。



非得永历派钦使册封异姓王爵(延平郡王)之后,就立即改旗易帜,遵奉永历了,这吃相太难看,简直就是待价而沽啊。



其实,这一点上,并不能说郑成功错了,人为不己,天诛地灭。



想得到名份,其实没有什么,可觉得令人难堪的。



但既然已经不遵奉永历,那就一竿子硬到底,哪怕自封个闽王抗清,也在大义之内,这天下本就四分五裂了嘛。



可朝三暮四,这样的行径,确实令人诟病。



接受册封之后,手下三十万大军,却毫无建树。



非得在张煌言使用“非常规”手段逼迫之后才进行北伐(历史上当时鲁监国流亡海上,后去投郑成功,不想郑成功不接纳,给了块地方让朱以海安身,张煌言时任鲁监国的兵部尚书,手中没钱无兵,靠碰上化缘,在民间召集起一万多人,执意北伐,向手下三十万大军的郑成功请求支援,被郑成功一口拒绝,张煌言无奈之下,在民间到处散播郑成功消极怠战的传言,最后在永历帝明旨下,郑成功才启动了第三次北伐,结果在应天府外,静坐了一个月,生生错失攻城良机,葬送了十多万大军)。



之前吴争,为何婉言拒绝郑成功联合收复福建的提议?



原因就在于此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