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处处破绽,反而不是破绽   汉明[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处处破绽,反而不是破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争、陈胜、鲁之域、宋安,在一番相当激烈的“辩论”之后,最后定下的进攻方案是,在明日击退敌人第一波进攻后,全军发起反击。



这个提议,其实是吴争率先提出的,因为吴争清楚,真要攻上北岸,反击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这不是反攻,而是自杀。



绝对不能登陆北岸,弹药告罄的二卫,不是八旗军的对手,更何况敌人兵力占据优势,那就与敌人在水面上决战。



发起反击,和是否真登陆北岸,其实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姿态,打痛敌人,打怕敌人,从而起到震慑敌人,不敢再猖狂地渡河进攻,只有这样,才能拖到援军到来,这才是吴争发动反击真正的目的。



所以,吴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个在水面上与敌打一场的打算。



因为八旗军几乎个个不识水性,真要落水,那就等于一个秤砣,沉入河底时,怕是不会冒出几个泡。



可二卫将士不一样,想要在三万人中找出一个不会水的,那还真的难。



哪怕双方所乘船只对撞,那也是我军占了便宜。



所以,当吴争正式将这个作战方案提出时,众将领纷纷赞同,至于激烈的“辩论”,那是在完善细节。



最后决定,在敌人明日第一波兵力登陆,渡船回去接第二波人时,正式发动反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敌人一见我军渡河反击,就固守北岸阵地,以逸待劳。



当敌人渡船运送第二波兵力驶至江心甚至过江心时,与我军的渡船遭遇,这时敌人进不得退不得,一旦发生混战,北岸敌人不得不救,他们只能派出更多的援兵。



如此一来,战场就无形之中转换到了水面上,而这,是南人与生俱来的强项,足以抵扣弹药的拘紧,说不好听点,只要将敌人拖下水,那就任由自己宰割了。



……。



沛县,多尔衮的临时行辕。



多尔衮的脸色极差,他确实已经得知吴争在淮安城的消息,虽然得知的时间也不长。



但这个消息,让多尔衮非常意外,可以说,着实乱了他的部署。



当然,这也同样使得多尔衮对二卫拼死坚守淮安半个月的原因,释了心中的疑惑。



自古以来,要攻一个君王或者主帅驻守的城池,这难度非常高,高到需要大量的消耗人命,甚至数倍于守军的伤亡。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时间,远超攻寻常城池所需的时间。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处处破绽,反而不是破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