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   大宋第一状元郎[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袭道袍,拢发簪玉,杨霖就这么走进了大宋的皇城。



沿途的侍卫、宫娥、太监无不侧目,甚至有人掩嘴偷笑。



进到殿中,赵佶已经等候多时,看见杨霖眼色一亮,招呼道:“杨爱卿,快到朕身边来。”



杨霖恭恭敬敬地抱拳道:“陛下。”



看到他这副打扮,赵佶心里激动不已,但是毕竟江南起了民乱,若是此刻高兴说不过去,按捺住兴奋,赵佶慢慢说道:“杨爱卿,果然如你所料,江南反了一个方腊。此贼杀朕臣子,戮朕子民,打破州府,横行无忌。朕有意让你前去平叛,你可愿意?”



这就是在为提拔自己做准备了啊,当年高俅得宠时,也是外放一段时间,立了军功回来升任殿帅。



这种机会杨霖当然不肯错过,赶紧躬身领命,作揖道:“官家有旨,微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好!江南兵马,任凭爱卿调动,战时一切军政事物,由爱卿酌情处置。切记从速平复战乱,两浙路乃是天下赋税中心,事关朝廷安危,容不得片刻延误。”



那你早干嘛了?杨霖心口不一地答应下来,并且拍着胸脯保证。赵佶许了他三天时间准备,三天之后就将赶赴杭州,以解江南之乱。



在大殿之后,悬挂着一把玉柄金鞘的宝剑,杨霖眼珠一转,轻笑道:“陛下,微臣年轻德薄,又无甚威望在军中,只恐麾下兵马难以调度,愿求御赐宝剑一把,震慑将士,才好指挥得当,不耽误江南大事。”



赵佶此时对他是无有不从,当即道:“取一把剑来,赐予杨卿,但又不从者,可立斩之。”



---



上到皇帝,下到汴梁百姓,谁都没有把这次小造反放在眼里。



大宋至今承平已久,尤其是江南,而且方腊此人名声不显,据说是个漆匠,能有什么本事。



汴梁城中的官吏、士子、百姓讨论起此事,大多十分放松,更多的是在津津有味地传扬少宰杨霖的先见之明。



前段时间的嘲笑声有多刺耳,现在的颂扬声就有多热烈,尤其是此事带着点神话色彩,更让大家津津乐道。



只有杨霖知道,这个方腊不是个善茬,他手底下信徒如此之多,在江南又有造反的环境,这次造反虽然被自己故意放走圣女,逼得他提前举事,但是也不容小觑。



杨霖的本意,是提前逼反方腊,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还好剿灭一点。



但是天下大势,没有这么容易计算出来,有时候只要有了造反的土壤,准备不准备的反倒无关紧要。



朱勔、李彦在江南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成了方腊最大的帮手。青溪县方腊振臂一呼,江南从这如云,很多不堪迫害的士绅、商人也加入了造反队伍,给方腊提供了不少的财力和人力。



杨霖回府还没有多久,第二道消息传来,方腊已经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小将方七佛带着几万人,越打越多,向西攻下歙州,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部,东进攻克富阳、新城,直趋杭州。



两浙路首府杭州城,成了一座孤城,被团团围住。



时局糜烂至此,大家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的两浙路厢兵就是一群废物点心,几个农夫拿起锄头,就能随便把他们全歼。



有人说那方腊三头六臂,乃是明王转世,一眼望去官兵便灰飞烟灭。有人还说小将方七佛是罗刹投胎,撒豆成兵,操纵尸体,万分邪门。这些消息,都活灵活现的在坊间流传,汴梁城中的气氛为之一变。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