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回国   我的光影年代[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回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双驴记》很不中国!



老外喜欢的中国电影,又叫想象中国主义电影,他们觉得中国就应该是满大街的自行车,没有高楼大厦,国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场讲价一样的叽叽歪歪,愚昧而且落后。



所以,他们喜欢看《秋菊打官司》,喜欢看《一个都不能少》,喜欢看《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



因为这些电影,符合他们脑袋里的中国形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影展出现的中国电影都是这样的,第六代亮相电影节后,给他们带来了更‘真实’的中国,贫困、落后、负面…



满足了洋大人们对中国的想象!



吕潇然非常讨厌这类电影人,也不喜欢所谓的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最大的毛病就是明明只是小知识分子的审美,他们非要想着大众都要接受!



就像李诞在《奇葩说》里的那句话:就是有些知识分子,总想着牺牲别人,拯救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的世界频频陷入大火…



估计他们自己还觉得自己挺伟大的!



王晓帅就说过:“你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张一谋,还想再失去一个王晓帅吗?



大哥,你真高估了你自己…



那要这么说,程心也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啊——她可是圣母!



回到《双驴记》,这个电影,除了零星一点的时代背景介绍,大都围绕着黑驴和马杰,如果浅一层探讨,就是黑驴复仇记…



动物复仇的故事,西方人特别喜欢这种!



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甚至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奇幻森林》的原著;



《杨柳风》《鼹鼠的故事》,都是很流行的动物主题…



他们唯一不满的大概是黑驴复仇居然失败了!



不符合他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想象…



……



柏林电影节的关注度不是特别大。



尤其今年没有大导的作品参展,只有两部作品,一部叫《苹果》,另一部则是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图雅的婚事》,所以内地记者到了柏林,就只能逮着佟大维还有范小爷…



提问的都是‘有没有信心获奖!’或者‘来柏林感觉怎么样?’



发到内地的通稿都是这样的:《佟大维、范兵兵聚首柏林,金童玉女深情对望》、《佟大维透露加盟《赤壁》,吴羽森为其量身定做角色》、《第57届柏林电影节开幕,范兵兵带着妈妈去夺金熊》…



没得写…



就这两个明星。



好在,《双驴记》打响了名号!



是真的响了,当晚就卖了二十几个国家的版权,大赚了一笔!



有记者找上了吕潇然,想采访他一下,吕潇然很真诚,基本上问什么都回答。



“这电影是去年年初找的我,七月份拍摄的。”



“我老师推荐我试镜的…”



“没什么想法,就觉得剧本蛮不错的,导演也很真诚,就接了。”



“怎么来的柏林?“



“我们这部戏出品人里面有王庆锵先生,他是柏林电影节亚洲电影选片人,当时忙着做后期,没赶上报名时间,我们就自己来了…主要目的是为了卖片子,毕竟花了好几百万拍出来的…”



“不好说,我也没见过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内地市场上出现…”



“公映的话,问题不大,我们已经拿到龙标了!”



“现在就缺发行方了…投资方是一家做营养品的,没做过发行…”



“…我哪看得出来谁能拿金熊,这也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十一章 回国[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