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4章 全歼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全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倏!



陈锋竟在三分之一光速的类曲率运动之下开启了折线变向!



理论上这不可能。



这般剧烈变向造成的压力可将他瞬间压成肉糜,但超负荷运转的类曲率空间层保护了他。



类曲率运动的本质便是空间动,而人不动。



覆盖在机体表面的压缩空间层和复合力场的膜结构一起作用生效,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隔绝开来。



在高速的机动与变向中,真正受压的并非内部空间里的装甲结构和操作员,而是覆盖在外的那一层复合膜结构。



这看起来与人坐在车中,车子变向有点相似,实则截然不同。



汽车撞上树桩,没绑安全带的话,人还是会飞出去。



那是因为人与汽车外的空间本质上并未剥离,依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依然有万有引力。



人体依然有惯性。



类曲率运动的核心便是用膜结构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完全隔绝,形成新的亚空间。



如果这项技术发展到极致,类曲率运动前面的那个“类”字应该被拿掉,彻底改名为曲率运动。



进行曲率运动时,亚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相互独立。



无论进行多么剧烈的变向,内空间里的物质不会受到丝毫惯性的影响。



哪怕从光速瞬间降速至绝对静止,处在内空间里的装甲结构与人体也依然处在静止状态,毫无感觉。



当然,目前人类对大统一力的研究尚未达到极致,统一力场不够完善,无法制造出完整的复合膜结构,也就是真正的曲率泡,内外空间依然存在细微的联系。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内外联系被切割得越来越彻底,引擎性能越来越强,但目前的人类依然做不到完美。



并且单兵武器与战舰不同,还得考虑到近距离交锋的问题,膜结构的形态经常发生改变,本也不可能制作出标准曲率泡,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并未完全失效。



在机动变向中,战甲本体与操作员多少都会受到些惯性的影响。



如今其他战士做不到陈锋这样的“折线”变向,并非这些战士的体质与陈锋差距有多大。



当大家的唤醒度都超过35%后,陈锋在体能上的优势已经很小了。



其他人做不到,是因为在高速类曲率运动时突然变向的G值震荡变化过于剧烈,装备不够稳定,一个细小的失误往往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装备失控,然后变向不成先把自己给压扁了。



陈锋的操控水平够高,类曲率引擎性能更强,膜结构的保护效果更好,他又能准确的拿捏住自己和装备性能的极限,所以他可以做个游走在刀锋上的舞者。



他这“折线”变向也并非真正的折线,依然是圆弧,只不过这圆弧的半径被他压得极短,远远看去仿佛真是折线而已。



总之,他刚好卡在自身承受能力的临界点上,加速度刚好被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才能使出近乎奇迹般的操控。



眨眼后,陈锋迅速减速,出现在虚空中某点。



能明显观察到他减速的过程,他的承受能力依然远不如刀锋螂。



但没有关系,早在他刚开始做出机动时,由部分繁星算力组成的辅助智脑早已帮他规划好了行动路线,并将他准时送到预判点位上。



在他的正前方,又一只刀锋螂出现了。



预判完全正确!



刀锋螂的后背反射着远处爆炸的辉光。



陈锋的战甲轰然而动,五十道蕴含物理毒素弹的冲击轰了上去。



这刀锋螂乍然转身。



它凭空横移,避开了陈锋这五十连发冲击。



但是,另一道直径只有3.3米的能量光束轰了过来,正中刀锋螂胸膛,穿胸而过!



爆炸!



死!



刀锋螂只余十一只!



陈锋扭头往远处望去。



这的确是他提前呼叫的支援火力,只是他也没想到能看到凝聚状态如此完美的一炮。



在那边的星空巨炮阵列之前,正漂浮着一个直径超过十公里的巨大棱镜状结构。



陈锋的通讯器里响起欧青岚的声音,“我刚刚完成的新型聚焦棱镜怎么样?”



“厉害。”



“打的就是这些杂碎虫子。”



陈锋隔空对她比了个大拇指,“干得漂亮。但小女生家不要说脏话。”



“呸!”



“继续。”



陈锋一出手便连斩两只,并且用的还不是以命换命的打法,而是真刀真枪的将刀锋螂逼入圈套,再强行轰杀。



他连续两次正确预判了刀锋螂的折跃方位,不是纯靠懵的,他真有确凿把握!



人类战士们顿时士气大振。



第374章 全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