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天下咸宁   盛唐破晓[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天下咸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后愣愣的应了一声。



“太平过来”



“这是我儿子,取名叫宸,从母姓李”



太平公主抱着小小婴孩上前。



武后闻言,瞳孔缩了一缩。



“好,也好”



太平公主是高宗皇帝和武后的独女,受宠犹如掌上明珠。



她与权策的孩子,既有权策的血脉,也有高宗皇帝和武后的隔代传承。



前朝当朝皇族血脉占全,血统之高贵,无与伦比。



比起权衡,显然更容易让李武皇族接受。



不得不说,为了尽量降低烈度,权策煞费苦心。



“母皇,孩儿诸子皆绝,愿请妹妹成全,过继此子为后嗣”



李旦浑浑噩噩,在此关键时节,突地福至心灵,跪地膝行几步,哀哀求恳。



江山帝位都是假的,他只图能活得长一点儿,活得好一点儿。



“不急”



权策没有立刻答应。



……



神龙元年春节后,武后下诏退位。



避居长安东郊零丁洋。



退位之前,武后无所封赏,无所政论,也没有宣扬功绩。



简简单单,除了退位之事,只册封了权策的嫡女权徽为谷水公主。



仅剩的儿子,安国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他继位的地点,仍在骊山华清宫,一应仪式悉数从简。



李旦曾挣扎过,想回长安或洛阳的正宫举行正位大典。



权策没有点头,他便只有窝在骊山上。



李旦先是要恢复国号为唐。



又以膝下荒凉,国本不稳为由,下旨过继权策与太平公主之子李宸为嗣。



然而,两项主张都不获权策支持,没能成行。



反倒是李旦身边的得力谋士崔日用,被薛崇胤找了个借口,没入大理寺狱中。



第二日便宣告暴毙。



李旦惊惧不已,想要出宫下降,探访长姐义阳公主,实则想要征询权策的意见。



内侍省大太监杨思勖和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竟封闭宫门,不予放行。



李旦只好怏怏而归。



接连几件事,让朝野栗栗危惧,看清了大局。



未久,狄光远和王之贲等人联名上奏。



“大周肇建鸿基,成于皇帝之母,践祚之初,图谋改易,人情有所不受”



“大唐天下正统,寄于皇帝之父,大位既归,无所动作,礼法有所不容”



“陛下后嗣艰难,有意旁支入继,正可因势利导,行禅让之大礼,由唐而建周,由周而复唐,承前启后,拨乱反正,功莫大焉,不兴刀兵,泽被四海百姓,公私并济,垂范六合万邦”



“臣等为皇帝陛下贺”



李旦深夜收到这封奏疏,呕血以致晕厥。



他姓李,要被归入前朝皇帝。



权策的小崽子姓权,偏要变成复唐明君?



欺人太甚。



他这番发作,没有任何作用,长安的李姓皇族,没有根正苗红的了,里衣被褥,都写着权字,睡觉做梦都裹着。



纷纷上奏附议,支持狄光远。



李旦演了一场临朝哭戏,肝肠寸断,下了龙椅,拉着权策的衣袖哀求。



只说是无颜见父皇于地下。



权策没有等他演完,拂袖而去。



随着他离去,朝会不散而散。



宫中,上官婉儿拟好诏旨,墨迹未干。



旨意很简单,敕封权策之子李宸为唐王、雍州牧。



当着李旦的面,自行用了玺印,明发天下。



两月后,三个月大的李宸在长安大明宫受禅为帝。



权策临朝摄政。



恢复国号为唐。



李旦退居兴庆宫。



未几发狂,跃入兴庆宫后苑的臭水湖中,一命呜呼。



……



灞水,辋川,零丁洋。



武后的蓬莱宫中。



她打破了数十年的禁忌,竟然养起了猫。



一只雪白的猫。



天下她还给李家了,又被权家夺去,那是李家人无能,她不怕高宗皇帝。



她自己委身给了权策,为他教养儿女,她也不怕萧淑妃。



夜里,两个白花花的身子摞在一块。



啪啪啪的清脆声音格外密集。



呻吟声细如箫管,如泣如诉,几乎要断了气去。



那只白猫站在一旁的栏杆上。



蓝宝石一样的眼睛,在暗夜里闪闪发光。



盯着床榻上那对孟浪癫狂的男女。



竟然生动地撇了撇嘴。



……



东方破晓,旭日东升,金光穿透阴霾云雾,江河起伏,山川如画。



大明宫前,朱雀门上,艳阳照耀下,唐字大旗迎风招展。。



大唐帝国重现峥嵘。



(大结局)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天下咸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