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章:地方想闹事?   日月永在[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一章:地方想闹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天天的,能有多少军国大事?



接过双喜转呈的奏本,展开观瞧,朱允炆这脸色唰就变了。



“怎么了?”



杨士奇心里也是一紧。



“江西上个月闹了水灾,庐陵县受灾严重,地方赈灾不及导致几百个百姓聚众劫掠糊口,啸聚为患,江西都司奏请要不要出兵弹压。”



锦绣盛世,有人造反?



这不是撸起袖子抡圆了给朱允炆这个皇帝一记耳光吗?



“不能发兵!”



下意识的,杨士奇就开了口:“决不能出兵镇压。”



这个节骨眼,正是四海咸歌太平的时候,发兵平叛,一旦拿下这几百颗百姓的脑袋,那等同于将皇帝的颜面扔到泥泞之中了。



“当如何?”



朱允炆捏的指骨发白,倒不是气这群百姓聚众造反,气的是,百姓都快饿死而不得不造反的时候,府县的官员都在干什么!



什么叫做赈灾不及?



事不闹大就不处理?拖到事情恶化了,非得逼着朱允炆这个皇帝杀人他们才开心吗?



“百姓为患实为无能之患也,而官军一出必伤及善良,当遣使晓谕恕其罪。



自太祖开基创业三十余年,上与江西屡加恩泽,民安居而乐业,今生匪患皆因有司不能抚恤,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民不聊生无所控诉。



致有潜避山林,保全性命皆出于不得已也,念其所自亦一切罪犯悉赦不问。”



杨士奇组织着语言,拱手劝道:“臣恐,此事不见得如此简单,应谨慎处置,万不得兴刀兵。”



江西刚闹过退田的事,转过头就有人造反,细品一下,未必不是有人背后指使,就等着朱允炆大杀四方呢。



历来做皇帝的,对于造反这种事都是零容忍的态度,动辄诛九族、连祸乡里,杨士奇真怕皇帝一怒之下再添无妄杀戮。



“造反不纠,则恐天下造反者层出不穷。”



朱允炆本来就没打算用武力来弹压,但还是故意问道。



“食有粟、穿有衣、居有屋、耕有田,何反矣?”



杨士奇摇头道:“自古从无有产者反,皆无活者反,民无活才可一呼百应,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庐陵百姓岂可与安禄山之辈为同?”



老百姓不是野心党,但凡碗里有粮的,没有一个操刀子跟皇帝干架的。



历朝历代以门阀身份造反的,往往都是背后撺掇着普通老百姓先闹事,然后他们好趁机扩充势力蓄养私兵,最后等朝廷被农民起义折腾掉大半条命之后,才会露面窃取政权。



“庐陵县闹匪,当地府县为何赈灾不利?”



杨士奇咬牙切齿的说道:“坐看匪患乱起,臣以为,必是有心之人给陛下、给朝廷添堵,籍此行不法之事,其心可诛,其罪可诛。”



深深的看了一眼杨士奇,他老家可就是江西吉安府的,庐陵县也是吉安府,一旦闹起匪患兵事,一不小心糜烂开可就把杨士奇的老家给祸祸了。



也难怪他恨成这个样子。



不过说的倒也在理。



江西几个官仓都是满的,虽说朝廷有律法,没有朱允炆这个皇帝和内阁的批文不许开官仓,但是赈灾一事是有先例的,即使官仓不能开,也应有省府的粮长先行出粮稳定局势,而后朝廷开批文补偿。



明明能办好却不办,活生生把老百姓逼反,地方想干什么?



“把庐陵县的那个县的几名主官都砍了吧。”



朱允炆微微垂下眼皮。



“安排下去,朕十日后御驾江西。”



第二百二十一章:地方想闹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