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门诊处的病人   疫地记者的77天[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门诊处的病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走到门诊处,郭安安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现场的人群给震惊了。



只见大厅里满满当当全是人,自助挂号机前排着长队,人工挂号也是一号难求。偶尔有几个穿着护士服的姑娘小跑经过,走廊里有躺在担架上呼吸急促的,也有哭着央求大夫给匀一张床位出来的。



郭安安因为戴着口罩、护目镜、医用帽,被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姑娘误当做医生给拦住,请求她帮忙给自己的奶奶先看一眼。郭安安看到小姑娘身后的老太太,显然已经快不行了。



“对不起,小妹妹,我不是医生,实在没法帮你。”郭安安指指自己身后的相机,小姑娘原本满是希望的闪亮眼睛瞬间失去了光芒。



郭安安原本并不打算伸手帮忙,但看到那双眸子,她突然想起当初因无助被剥夺了光芒的自己。



“小妹妹,我帮你从网上求助吧,借助网友的力量,说不定能帮你奶奶找到一个床位。”郭安安将小姑娘和奶奶的信息逐一记录下来,存放在录音笔中。



从门诊处出来,郭安安强忍着眼眶内的水汽,为了保证护目镜的清晰,她不能哭。



在没有踏足湖汉之前,郭安安对疫情的了解,只是通过冰冷又不断增长的数字和新闻中的只言片语,当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那种冲击力却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小姑娘名叫柯欣,今年16岁,她的父母在菜市场工作,几天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住进了医院。家里只剩她照顾年迈的奶奶,可就在她父母住院后的第三天,奶奶也突然发烧咳嗽。柯欣打急救电话,但救护车也忙得排不上号。情急之下,柯欣借来一辆三轮车,将奶奶带到医院,可谁知医院里面也已经满满全是人……



郭安安眼前浮现着柯欣那绝望的眼神。



在这座城市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挣扎在绝望中,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求医无门默默关在家里期待自愈……



收治中的病人千篇一律,市井中的求生百般不同。大部分普通人单是为了活下去,可能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力气。



难怪黄清泉会让郭安安去采访普通人的生活。



郭安安在群里发了条信息,自己徒步往宾馆走去。她担心在门诊处待的时间太长,衣服上沾染病毒,会威胁医生们的安全,索性不再乘坐班车,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慢慢走着也就到了。



在郭安安的印象中,湖汉是一个繁华而热闹的城市,每年春天总会有大批游客前来欣赏樱花,更是有无数吃货奔着热干面的名头前来一游。



大年初一,本应是大家伙儿热热闹闹串门拜年的喜庆日。然而如今走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的身影,整条街、整座城就像是睡着了一般。这寂寥的感觉,让郭安安有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错觉。



郭安安一路走,一路拍,不知不觉就到了宾馆门口。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门口特地留守了两个门卫,负责测量体温和消毒,郭安安周身消毒后,小心翼翼的爬楼梯到自己的房门前,生怕一不留神会将残留的病毒沾到扶梯上。虽说她知道病毒不会脱离宿主存活太长时间,可小心驶得万年船。



如今医护人员对于湖汉来说就像大熊猫一样,郭安安是万万不想成为千古罪人的。



郭安安将外套和鞋子放在门外,进入房间后,马上将身上的衣物浸泡在消毒液中,又仔仔细细洗净双手,随后小心地摘下护目镜浸在消毒液中。收拾完这一通,洗完澡出来,郭安安马上拿出电脑开始码今天的采访稿。



总共两篇内容,一篇柯欣的求助信息,一篇以组图配文字的形式客观描述了当前武汉的情况。



昨天投过去的那篇vlog 编辑部没有给出任何反馈,但报社网站上关于战疫情的信息却一直在保持更新。



这让郭安安有些郁闷,那么用心去做的视频就这样石沉大海,想来还是有人对稿件的质量不满意吧。



经历过前两个月的职场磨练,郭安安对采编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说稿行稿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既然想压稿,那就压吧,反正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问心无愧。”郭安安把两篇采访稿和照片上传到系统中,提交审核。



趁着没事,郭安安将消过毒的外套、护目镜清洗干净,晾在窗边。



虽然中央空调不能打开,但宾馆24小时供应热水,所以在特别冷的情况下冲个热水澡暖暖身子,也不至于很难熬。



就在郭安安围着房间转圈暖脚时,群里又收到一条信息。



第四章 门诊处的病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