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   有妖气书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或许真怕李浮游把快活楼拆了。



“不,不。”



范同急忙摇头,“我们哪敢看不起三位公子呀。”



“只是这诗会,小溪立下个规矩,入场不分贵贱,一律以诗才登楼。”



范同目光在顾白三人之间逡巡。



顾白他不知道,李浮游和谢长安着实不像是能做出诗来的人。



顾白既然与他们同行,想来也是一丘之貉。



“原来是食材啊,好说。”



李浮游扇子一合,转身望着街上,“我这就去给你买几条鱼。”



范同苦笑,“李公子真会开玩笑,是作诗,今天只有作出诗,方能登楼。”



“哦,诗啊。”



李浮游一拍谢长安,“轮到你出风头了。”



谢长安莫名其妙,“我若会作诗,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俩人面面相觑之后,李浮游小声嘀咕,“咱们后面可有许多同窗。”



因为范同接待人上楼,所以后面的书生都三三两两站着,在等候。



这些书生中,绝大部分是西樵书院的同窗。



余下的就是年龄够了,现在家读书的书生。



他们都认识俩人。



俩人若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那可就成笑话了。



“等书院开学,不知道怎么嘲笑咱们呢。”李浮游说。



“那我也不会作…慢着。”



谢长安记起了什么,他还是会作诗的。



他手一抬,袖子一卷,“取纸笔来。”



范同一呆,以至于慢了半拍。



后面等待的书生也惊讶,纷纷探头看这边。



谢长安不同于他姐姐,他甚少有诗句传出来,所以很少闹出笑话。



以至于坊间流传,县令大人有才名,奈何生了一饭桶。



此时,见谢长安要写诗,书生们半是惊讶,半等着看谢长安笑话。



范同这时醒悟,“快,快,为公子取纸笔。”



莫管谢长安的诗怎么样,反正有史以来的第一首诗是为快活楼做的,这传出去也是一桩美谈。



谢长安笔蘸满墨汁,在托盘上不假思索的大笔急挥。



顾白上前一步看,脸不由地抽抽。



“井中日月长,觉觉睡不香。忽有俊人来,我要一张床。”



“好了。”



谢长安放下纸笔,轻吹笔墨,让范同查看。



“这诗…”



范同想找一个委婉的说法,以免得罪县令之子。



旁边围观的书生,已经在捂嘴笑了。



这首诗,什么韵也不押,诗传出去,估计县太爷的面子要丢光。



谢长安不以为意,回头问众人,“你们觉得怎么样?”



顾白:“有一说一,字写得真不错。”



李浮游:“何止字不错,这诗也不错。寥寥数笔,写出了井中的孤独、寂寞与煎熬,还…”



李浮游吹捧的词有限,于是推顾白一把。



顾白压低声音:“你是认真的?”



“行了,就这还是抄水鬼的,你不吹捧一番,他能把这当成诗让你进去?”李浮游轻声回答。



顾白了然。



他接过李浮游的话茬,“还很有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吾等皆是井底蛙,这首诗,写出了对于上下求索的渴望,写出了对时光匆匆溜走的煎熬,写出了为道不惜身死的悲壮。最后尤其点睛之笔…”



顾白面不改色。



“‘俊人来’意味新知,也可解读为道,所谓‘我要’,虽直白,却写出了悟道后的欣喜若狂。”



第四十六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