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章 家书   大秦工程兵[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家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论农将由农家弟子带至各地并传授一方百姓。”



“往后,各地农民只要以水车、翻车引水,以代田法屯田自然就会想到工师。”



“工师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有再造之恩哪!”



……



哟荷,有那么点意思诶!



也就是说在民间的名气响了,而且相当正面。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终归还是虚名,在这时代权势才是王道。



于是沈兵复又兴趣寥寥,挥挥手下令道:



“制你等的水车。”



“否则不够引水治旱,还谈什么论农!”



众工匠齐声应了声便回到自己岗位,那精气神似乎都不一样了。



初时沈兵还道是因为自己能出名他们也与有荣焉于是士气提升。



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沈兵在农业上的这些发明尤其是代田法,其影响远远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



这代田法虽没有将耕地增加两倍但也相去不远。



而古时百姓十个有九个都是农民,剩下的一个才是士工商。



也就是大多百姓都因此受益。



同时军中兵士也大多是农民,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从事生产。



也就是说,浍说的“衣食父母”、“再造之恩”放在军中兵士身上同样适用。



甚至可以说沈兵解了他们后顾之忧……



有多少兵士一边打仗一边担心家中田地不足劳力不够家人忍饥受冻。



这也是他们在军中努力争功拼死晋爵的原因之一。



因为只有晋爵家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甚至还能分配到仆人。



但是在获得二级爵上造之前,都要紧巴巴过苦日子做好饿死的准备。



现在好了,沈兵弄出个代田法明年收成一多,这日子就轻松多了。



于是这看沈兵的眼神还能一样?



回营时沈兵也感觉到了不同,因为无论他走到哪都能收获到感激的目光。



更夸张的还是不断有人为他送来新衣、新鞋,另外还有几小块肉干。



这时沈兵突然理解浍之前为什么会送他肉干了,好像也都是差不多大的一小块……



沈兵这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送就送吧,至少这鞋的码数也要会对啊!



就在沈兵对着床上一堆东西发愣时,浍就凑上来问了声:



“工师,据说这代田法仅用于三郡?”



“不知可有其事?”



沈兵想也不想就点头回答:



“确有其事。”



“内史说此法应谨慎行之,是以暂先在三郡试行。”



浍朝沈兵拱了拱手:



“谢过工师。”



说着“忽”的一下就回自己位置扎起竹简。



其它人也差不多,找墨的找墨找笔的找笔,不会写字的就急着找人代笔,还有些人是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甚至这似乎还会传染,不一会军营中到处都是这样。



沈兵不解的问了声:



“这是为何?”



苍回答:



“师兄,他们正急着写家书呢!”



沈兵还是不明白,同时在这会儿写信?



看着沈兵疑惑的表情,苍就解释道:



“若代田法仅在三郡试行,那么……”



沈兵“哦”了一声然后就明白了。



他们这是急着把代田法寄回家让家人依法耕种。



那些捶胸顿足的,只怕是距家过远无法赶在农期前寄到吧。



只是这全军上下同时送家书,那送件的邮人可就……



第九十二章 家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