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沙袋   大秦工程兵[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沙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古代并非没有沙袋,而是这时期所有一切都是人工,即便那麻绳也是一根根绞起来,麻袋是手工编织。



它通常是用于装谷物,比如运输军粮就需要许多麻袋。



其制作难、产量小,于是当然不会用其装沙填土然后往河边一丢……成为临时堤坝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块。



古人阻水常用的方法就是郑国所说的“草裹泥”。



它是用芦荻、茅草或是麦梗将粘土裹成长圆柱形,再用麻绳绑牢制成沙袋。



这种沙袋的优点是不需要用到麻袋所以十分廉价,缺点是阻水效果不好且受季节、地域影响。



比如它很难在里头装上石头或沙子而不漏,依旧很容易被水冲垮。



再比如冬季芦荻、茅草比较少,麦梗也大多在屯田时烧了,这时想要找到大批的原料制作却是不易,而且它制作起来同样需要大量人力耗时长。



所以郑国并非没想到这办法,而是这方法用不上也无法用。



此时一听沈兵说麻袋,就不由缓缓点头。



杨端和好奇的问:



“听啬夫的意思,这沙袋可用于建临时堤坝?”



“而且能短时速成?”



为了更好解释,沈兵干脆命人去取了几十个麻袋演示了一回。



沈兵一边指挥工匠们干活一边说:



“我等可以先将麻袋装满沙土。”



“装什么沙土可视情况而定。”



“比如靠近河水的外沿就可用不易散于水的沙及碎石。”



“内沿则用更稳固的夯土。”



“装满后扎紧袋口,在需要建堤处交错叠在一起堤坝便成了!”



说着就见工匠们将几十个沙袋堆叠一起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个堤坝。



完了后沈兵又加了句:



“其间若是再打上木桩及麻绳捆绑,则会更结实!”



杨端和将目光望向郑国,似乎是问郑国此法是否可行。



郑国很肯定的点头回答道: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



“这沙袋与‘草裹泥’神似,却不知比‘草裹泥’要好上多少倍!”



“麻袋可将沙石牢牢聚拢在一起不致松散,阻水效果虽不如堤坝却也不弱。”



“除非是麻袋因长期被水浸泡腐烂开裂,否则这坝……”



想了想,郑国又说:



“我等何不试试?”



杨端和问:



“怎么个试法?”



其实还真可以试。



郑国找了个水流不急的沟渠,像这样的沟渠在魏国是到处都是。



之所以要求“水流不急”,是因为将其阻水断流时水流会越来越急,大概就可以到水淹大梁的程度。



接着就像沈兵所说的那样来一通操作:



先在渠内打桩,再往木桩间填沙袋……随着一个个沙袋往里填,没过多久沟渠水流就被阻断了。



接着再往木桩后继续填些沙袋加固,一个堤坝赦然立在众人面前。



郑国望着沈兵感叹道:



“啬夫此法用于阻水甚好。”



“其快速有效,虽要消耗许多麻袋,但紧急时刻未尝不可。”



这话说的是。



麻袋再重要也不会比灭魏重要吧?再贵也不会比大梁城贵吧?



而且军情紧急时间就是一切。



平时不能用麻袋不代表关键时刻还不能用。



尤其是其它方法都行不通已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于是杨端和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命令道:



“马上从邯郸调来麻袋!”



“越多越好!”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沙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