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战而降   大秦工程兵[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战而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夫以为我等应乘此时机继续南进,副将以为如何?”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属下以为不可。”



“一者我军兵力不足且长年征战疲惫不堪。”



“二者是楚国各族虽说群龙无首,但此时却有项燕立昌平君为新王。”



“其内部应是各有矛盾或是面和心不和。”



“此时我等若是继续南下,反而是帮了昌平君统筹各部。”



杨端和想了想觉得也对。



项燕虽是楚国上将军却并非楚国大族,他立昌平君为新王一是昌平君无法使各贵族心服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各贵族嫉妒项燕的心理……



楚王启为项燕所立,将来若是复国成功那是不是说项燕便为首功?



于是表面上答应但未必会心服。



如果此时秦军南下攻贵族封地……那几乎就是秦军帮楚王启将他们打服了,因为这些贵族只能依靠楚王启并希望他能统合楚军抗秦。



所以此时更应该缓一缓。



淮河防线就不需要沈兵过多担心了,此时的楚军已是人人自危,秦军不去进攻他们就算好了,他们当然不敢先攻秦军。



另一方面,秦军主要将防御力量布设在淮河北面。



这与楚军的防御方向不同。



比如寿春城就是座落在淮河南面,在淮河南面就意味着没有淮河作为缓冲区或护城河,甚至若是遭到进攻这淮河还会绝了秦军的退路。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淮河上多架设几道浮桥,以城池为依托将主力放在淮北……



秦军是肯定不会将主力置于城内的。



原因是秦军擅长野战,虽然依托城池防御更占地利,但敌人只需要用弓弩手及投石机封锁城门,秦军出城就是个麻烦。



城内的兵力更多是为了维持治安以及防备城池为敌所占之用。



因此沈兵的大梁军及神武军就布设在城内,而杨端和的秦军则在城外扎营。



杨端和还交待沈兵道:



“小心城内百姓作乱。”



“副将在邯郸有平乱经验,此时由大梁军来守城便再好不过。”



杨端和所说的“平乱经验”,指的是沈兵在邯郸喊“狼来了”那招先把反贼和奸细引出来。



沈兵原以为也要故技重施,但进驻寿春之后才发现根本没必要。



楚民与赵民那是两回事:



赵民看到秦军,那眼里除了害怕之外还有怨恨及不屈。



而楚民看秦军的眼神……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因为害怕,他们还十分听从使唤各种驯服。



沈兵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国与秦国之间有刻骨的仇恨而楚国却没有。



另一方面则是楚民原本就习惯了势力割据。



比如楚国各贵族的封地,在其封地内就对百姓有绝对的权力,这些百姓就应更听贵族的而不是楚王的。



于是对王权乃至“国”的概念都不强。



因为对“国”的概念不强,那么秦军来了也就是换一个大王而已,他们该怎么生活就继续怎么生活,与这些纷争就没多大关系。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战而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