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章:这是古典战争   春秋大领主[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这是古典战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某种程度上,成为战场较为受人瞩目的吕武,他内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却是一点都不会怂。



这一套金属甲胄经过反复地试验,早就证明防御力有保证,他的战斗技巧并不怎么样,可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大力气。



再来,这是两军对垒,又不是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单挑对面的数千秦军。



那么长的时间与车组人员训练下来,又一再进行对战模拟,吕武并不感到陌生了。



比较现实的是,他真的需要立功,哪怕有风险也必须去尝试!



这个就好比如韩厥得到赵盾的赏识。



去拼了,失败迎接死亡;成功则是收获前途。



很多贵族的前程就是获得上位者的赏识,靠搏命去挣来。



已经逐渐搞懂春秋贵族法则的吕武,他不觉得自己会是一个例外。



晋军率先抵达作战位置,可是并没有对还在行进中的秦军发起冲锋,同样没有发射箭矢。



目前华夏文明圈的战争还比较君子。



国家与国家爆发战争了,军队进入战场范围,一般会两军当着对方的面,明晃晃地扎营。



要开战之后,出战的军队都会等待对方将阵型摆好。



会是这样,跟当今岁月为什么要进行战争有关。



大国之间打的是争霸战,主要是想打服对方,让对方承认己方的强大。



因此,战争一般也就成了“征”之战。



所谓的“征”之战,大国打小国是为了获得小国的“贡献”。



简单说,将对方打服,迫使失败方每年进行上贡和听候调遣。



要是一再频繁地吞并小国,该是好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去打那个侵略性过度的国家了。



大国打大国则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秦国一再挑战晋国,其实就是为了获取国际地位,并不是以灭国为战争目标。



晋军率先列好阵型。



站在战车上的吕武看了一会秦军的动向,扭头看向了己方的队列。



第一彻的晋军,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视线会情不自禁地看向吕武,一切只因为吕武过于显眼。



阵型分布成了前后两个梯队,前面自然是吕武所在的这一批。



所有的战车都被摆在了最前方,每一辆战车后面都站立着二十五名徒步的士兵。



战车的款式并不一致。



非常多的战车都是革车,也就是没使用金属防具,会在一些需要防护的地方弄上皮革,拉车的马匹没有半点的护具。



一些战车则会在正前方和左右两边搭上一两面木质包金属的盾牌,战马身上会披上皮革甲,它们更加符合兵车的标准。



吕武的战车上,他腰间悬挂战剑,手里握着长戈,车壁却还有弓与箭囊,甚至挂着几把小斧头,同时也有一面盾牌被放在易于拿起来的位置。



作为御手的青,他的责任就是控制好战车。



戎右的凌,他需要负责的事项挺多,既是盾牌手也是弓箭手,必要的时刻也需要操起长戈。



老吕家的武士,他们穿着胸前有一块铁板的戎装,头盔、护肩、裙甲等其它配套则是藤条编成或皮革缝制。



除了甲胄之外,大多数武士是手持战戈,仅有少数的武士手握战剑。



他们却是都有一个皮革背囊被负在背后,里面插着一柄柄小斧头,甚至裙甲左右两侧也都别了两柄斧头。



这些斧头全是铁质,背在背上的都比较小巧,握柄是一种有弯曲的木头,长度约三十厘米;腰间那两柄斧头就比较大了,握柄同样带有弯曲幅度,长度也达到了六十五厘米。(参考消防斧)



吕武麾下的三个两司马,师翰和峭品的士兵很传统,倒是原密的士兵有些特色。



他们之中大多数穿的都是藤甲,少量是皮革甲,武器不是戈就是剑。



比较特别是原密的士兵,他们背上有木匣,插着一根根短矛。



其他人或许看不出原密那些武士背着短矛是个什么意思,吕武却知道是标枪来的。



第41章:这是古典战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