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顿项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顿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羽开始带人操练强行军能力第二天,李孟羲做出了全覆盖式的兜鏊。



第三天,李孟羲开始做顿项。



第四天,李孟羲还是在做顿项。



头盔好做,甲也好做,然而把盔和甲连接起来,非常有难度。



脆弱的颈部,是人体要害之一,却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



汉朝人想到的办法,是在扎甲肩膀和前后胸一圈缀了一如盆状倒扣的甲裙,甲裙就像是高耸起来的领子一样,可以把甲和头盔都无法防护住的脆弱颈部保护起来。



甲上缀着盆状的领子,所以这一类甲,被称为盆领甲。



盆领甲确实能够很好的防御对颈部的攻击,但因为维修不便等种种原因,盆领甲在汉朝之后,被慢慢淘汰。



颈部的防御是甲胄的防御薄弱处,汉之后,顿项取代了盆领。



现在李孟羲就在为顿项发愁。



汉代盆领甲把对颈部的防御,教给了铠甲来完成,而顿项,是从延伸下来的一部分来保护颈部,这跟盆领甲有本质区别。



铁胄已经编好了,李孟羲开始编顿项的时候,想的是用编甲裙的方法,把甲片顺着编下来,然后头盔一戴上,甲裙就像面纱一样垂下来,刚好挡住喉咙。



可编了一半李孟羲发现了问题,甲片不同于布料,甲片一点柔软度没有。



编了长长的甲裙,铁胄往砖头头上一戴,发现戴不进去了。因为甲裙垂在肩膀上就把铁胄支愣了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孟羲把甲裙左右剪开,让甲裙顺着肩膀分开在前后两侧,不至于把铁胄支起来。



可是这样以来,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前后挡住了,可脑袋左右防御就有空挡了。



而且,甲裙编的很长,很沉很沉,几乎让头盔重了一倍还要多。



为了防护颈部一丁点的面积,增加太多无用重量。



甲裙编好之后,铁胄只给弟弟带了一次,砖头就说脑袋疼。



李孟羲试着戴了一次试试,一戴上,沉的脖子被压的直不起来了。



这不行。



不能用编裙甲方式来编顿项。



李孟羲看着天空,眼神空洞,一动不动,他又进入了寻思模式。



步人甲的顿项,是怎么编来着?步人甲铁胄下是一大圈轮胎那么粗的甲片圈……



李孟羲大概是明白了,他自己编的甲裙,是通过牺牲纵向宽度的方法,用很长的下垂的甲裙来达到完全防护颈部的目的,原理类似面纱。



而步人甲的顿项结构,更像一圈围脖,步人甲顿项更节省重量。



可是,具体怎么编来的……



李孟羲一动不动的看着天空,看了足足半刻钟。



弟弟看他不动了,爬过来伸出小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李孟羲还是一动不动。



就当弟弟有点害怕,想伸手推一下哥哥时,李孟羲从沉思中回过神了。



“甲裙看似简单,却浪费重量,反而围着脖子编一圈又大圈,反而省重量。”李孟羲边点头边,自言自语着。



一低头,看见了弟弟,李孟羲一把就抓住弟弟,把弟弟按在自己腿上。



脖子被抓住,痒痒的,砖头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咯咯直笑,“哥可痒了,你别招我。可痒了。”



李孟羲把弟弟按在腿上,用手一拃一拃的量了弟弟的颈围和肩围。



“一圈大概得……五六十个甲叶。”李孟羲粗略的算出了数目。



用甲叶做个围脖,根据砖头的个头,和甲片的大小,大致三列甲片就够了。



想通了关键之后,没有一开始在铁胄上编,李孟羲先拿甲片单独编甲圈。



这一编,就是大半天。



傍晚,李孟羲看着编好的铁顿项,吹了吹磨破皮的手指,他把顿项给弟弟套在头上。



砖头对套在他脖子上的东西很好奇,摸来摸去,问哥哥这是啥吗。



“砖头,脖子动一动。”李孟羲给弟弟做着示范,让弟弟把脖子上下左右动动,看活动是否灵活。



从弟弟活动的结果来看,不会太影响灵活。



第八十九章 顿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