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何不学以自强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何不学以自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备拿出水囊,把水囊里的水,倒给大家让大家洗碗。



“对了玄德公,水袋有多的没?有多的能分我一个不?”



李孟羲看到了水袋,就想起两日前宿营地缺水,然后被把碗舔干净的事,他于是想问刘备要个水袋。



“给,接着!”刘备大方极了,顺手把水袋丢给了李孟羲。



李孟羲赶忙接住水袋,“不可!这怎么好意思,给我了你怎么办?”



李孟羲执意不要,跟刘备推脱起来。



两人把一个水囊推来推去,关羽看着笑得不行。



“行了孟羲,区区一个水囊,大哥明日再找一个便是,你拿着吧。”



听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便接着了。



不过说起水囊,李孟羲活泛的思维又展开了联想。



“对了关将军,不知乡勇们,是否是人手一个水囊?



若长途奔袭几十里,途中必然口干舌燥,需要饮水补充体力。



若是士兵没有水囊,或是水囊不够,不利奔袭。”



李孟羲话一说完,正用干麻布擦碗的关羽动作停下了。



“大哥,从涿郡走时,买了多少水囊来者?”关羽转头问刘备。



“三百只。”刘备回复。



义军涿郡出发时,只有五百人左右,三百只水囊,相当于差不多两人一个。日常饮水够了。



关羽又转头回复李孟羲,“水囊够。”



这时刘备笑问,说李孟羲每日还能不能找出军中疏漏之处。



关羽也好奇,等着李孟羲的回答。



李孟羲想了片刻,“傍晚我看乡勇们去涂滩边割草,用的是环首刀。



想来是军中没有镰刀,没镰刀无妨。就是不知,除兵器以外,斧子、铁锹、镐头、锯子等物,是否齐备?



若无斧头锯子,恐难砍木以做器械,若无铁锹镐头,恐难挖筑深寨。”



李孟羲话说完,关羽和刘备相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无有!”两人惊呼。



从涿郡出兵仓促,诸事皆不备,被李孟羲一提,刘备和关羽后知后觉的想起,除了兵甲不缺,斧头铁锹这些工具,一点没准备。



就像李孟羲说的那样,若是要攻城,没有斧头锯子,怎么砍树造攻城器械?



这岂不未战先败?



刘备和关羽大急,就要连夜去看看查查军中有没有这些工具。



义军是没带这些工具,不过黄巾军兵器杂乱,用竹竿,用镰刀的,用斧头的,用锄头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大兴山一役后,这些缴获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装了几十车,都在辎重队里堆着。



如果仔细找找,工具或许不缺。



“既然有,那不急着找,明日再找也行。”李孟羲拦住了两人,“不过依我看,铁锹锄头这些,可以挑拣出来,单放一车,以备不时之需。”



刘备关羽皆称此法甚是。



四人围着篝火,继续谈着。



李孟羲笑着跟刘备说,“玄德公,你我即为人镜,此事便要告知于你。



今日你替关将军执掌后军,扎营之地,选的极为不妙。”



李孟羲把扎营的问题给刘备提了一下,刘备大吃一惊,没想到随地扎营,还险让大军处于危境。



“故,扎营之前,需四遣游骑,查勘地形。”李孟羲幽幽说到。



说完,李孟羲看着刘备,有些语重心长,“玄德公志扶社稷于将倾,此任重而道远,非是志坚毅、才超群之士可能为。”



“我观玄德公与我一般,皆拙于兵略。即如此,何不学也?”



“且看关将军,关将军兵书读尽,也不整日研讨阵略?”



李孟羲以【人镜】的职责,直言刘备只短,并真诚建议刘备认真开始跟关羽学兵法。



气氛沉默了,死寂一般。



许久,刘备叹息,“想我自黄巾事起,朝思暮想得人才以成大事。不想尽日思盼人才,却独忘了学以自强。”



刘备摇头,自嘲的笑了笑,“若非孟羲提点,备犹在梦中。”



——



ps:感觉我文戏写的还行。



第九十一章 何不学以自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