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二章 战忽部队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战忽部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往青云山山脚,道路最窄处,能容纳下多支五列方阵呢?



木桶理论,决定多少个方阵并驾齐驱,取决于道路最窄处有多窄,因为这样,就免去了阵型前后交替变换的过程。



对民夫们组成的方阵来说,越简单无脑越好,一路直走,最好什么变化都没有最好。



李孟羲寻思最窄的地方,是多窄,一想,发现根本没主意。



虽然跟关羽他们全去观阵了,但忘了记住地形了。



打仗呢,地形不记,观阵观了个锤子。



重大失误。



李孟羲于是只好向关羽询问。



关羽稍沉思,“六阵同前。”



六阵同前,也就是一横列,六个五纵列阵,一个小方阵五十人,六阵是三百人。



以阵为个体来算,纵排至少得十六排。



商量的差不多了,李孟羲和刘关张三人下场,指挥着乡勇们把民夫分成一个个五十人的小方阵,这样的方阵足有一百个,这一百个小方阵,再六个一横排,排下去。



花了好一会儿,才把阵型拉整齐。



完事,就按这样往前走就行,直到战机合适方时候,走到山下,民夫们就完成任务了。



对了,最好还得加点声响效果,比如“降者免死!”之类的。



怕纯粹的民夫队伍无法走好,李孟羲不得不加了最后一道保险,从辎重队借人去,借了一百乡勇,每个人客串下“半百夫长”,每个乡勇负责约束一个方阵,让方阵走齐。



然后,是发兵器,对于只有壮声势这一个职责的军队来说,发什么兵器好呢?



弓弩没必要。



李孟羲天才的小脑袋寻思一会儿,认为是远看视觉效果最好兵器,最适合虚张声势的军队用。



视觉效果最好的,是长杆兵器。越长越好。



长枪竖起,远看如林。



而短兵呢?离远一点看,除了人,乌压压一片,根本看不见短兵器。



在视觉效果和唬人方面,枪兵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可惜,辎重队囤积的全部长兵器加起来,也不足三千支。



大兴山和文安县攻城一战,确实抓到了近万俘虏,现在的近万民夫。



但是人家黄巾,好多人是削尖个木棍就当兵器了。



木棍没带的价值,浪费运力,所以全丢了,所以现在做不到人手一支装腔作势的长杆兵器。



又到了李孟羲擅长的统筹问题了。



远出和近处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离山脚最近的民夫们拿的什么,山上黄巾能看见。



后边的就看不清了。



那就把不容易被看见的短兵分配给前面的人,让黄巾看清;后边较远的民夫们,分配长杆兵器,继续让黄巾看清一点,看清如林的长杆。



离的远,至于到底拿的是枪,还是随便找了个棍子拿着,你山上的黄巾就看不清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关乎成败。



的确是一种唬人的军队,但得装像一点,前边的民夫,不能啥兵器都不给,敌军将领要是聪明,一看就明白是拿民夫凑数的,连兵器都没有,还怕个鬼啊。



关张二人领兵营先走。



片刻后,刘备和李孟羲共乘一马,领五千民夫营,缓缓跟上。



离山脚还有一地,一个起伏的大陡坡之后,民夫营停下了。



再往前就能被山上黄巾看到了。



李孟羲在马上回头观望,后方,一个个小方阵,像模样像。



三刻时间,让只能像放羊一般的民夫,变的像一只正规军了。



唬人够用了。



第二百零二章 战忽部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