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古代,如何训练出一批纪律严明的军队呢,李孟羲已经有了答案。



戚继光将军的方法,就是队列,军纪。



按现在的方法,也是队列,纪律,多了一个思想方面的教育。



和古代兵法家相比,李孟羲比古人,懂得思想方面的教育的威力。



然而,李孟羲固然懂得思想方面教育,却不想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士兵。



古代,不同于李孟羲来时的那个时代。



在李孟羲原本的时候,军人有信仰,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理想,这是任何高科技武器也给不了的精神力量。



但在古代,李孟羲有自知之明,知道无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值得所有人为之努力的时代。



既然,无力改变时代人相食的病根,既然士兵本就是当兵吃粮的,又有什么错。



此时,无有思想方面的教育倒是还好,若是把士兵忽悠的,不把命当回事,就想着封候拜将,打起仗来不要命。



那么,岂不是忽悠着人家穷苦百姓出身的士兵去送死。



就算,李孟羲真有用空头支票忽悠别人送死的本事,去忽悠别人送死,于心何忍。



再接着往下看兵法。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再下,便为虚实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