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一章: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脱古思帖木儿脸上笑容更胜。



姚广孝把一切看在眼里,知道说服脱古思帖木儿了,最后总结道:“可汗,您现在是整个草原的共主,您更应该展现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怀,先祖成吉思汗的事迹,您肯定比贫僧更清楚……”



脱古思帖木儿点点头。



换做先祖成吉思汗。



一定会按照道衍的计策,重点打击大明太子朱标。



俘获、哪怕擒杀大明太子,不但能重创大明最为精锐的兵马。



更能动摇大明国本!



一个女人带来的耻辱,与此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脱古思帖木儿收敛思绪,担忧道:“大师,若明太子朱标被我方擒杀,朱四郎会不会继承大明?”



话中,脱古思帖木儿眼中忧虑一闪而逝。



接着,直言不讳道:“相较于太子朱标,我绝不希望朱四郎做大明的皇帝。”



朱标做大明皇帝。



即便大明体量足够大。



他也有信心和大明抗衡周旋。



可若换成朱四郎……



几年前,二十万大军,合击共剿,朱四郎转战千里,扬长而去,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恐怕整个草原,都不希望,看到此人当大明皇帝。



朱四郎做大明皇帝,草原人会本能畏惧。



未战先怯!



“且大师应当明白,朱四郎不光武略出众,文治相较武略,也丝毫不差。”



姚广孝捕捉到脱古思帖木儿眼中一闪而逝的忌惮。



暗暗感慨。



可不嘛!



太子朱标优不优秀?



肯定优秀!



这些年,协助朱皇帝处理朝政,把大明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条。



大明可不是一个小国。



有着复杂的人事利益斗争。



地域间有着不同的情况。



想要把这样一个庞大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绝非任何人都能胜任。



从任何方面来看。



朱标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储君继承人。



可为何,这些年,朱标给人的感觉,略显平庸?



其实,这都是假象。



是因朱四郎太优秀所致。



燕王朱四郎做成的事情,太大。



朱四郎身上光芒太盛,所以才遮挡了太子的光芒,才让太子显得略微平庸。



别的不说。



在朱四郎的光芒如此刺眼情况下。



太子朱标还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如山。



或许,私底下应该有些布局。



可也足以看出,太子朱标的优秀。



至少,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太子,鲜有人做到这一点。



“大汗放心,朱四郎不会成为大明继承人。”姚广孝含笑给脱古思帖木儿喂定心丸:“首先,通过贫僧这些年观察了解,朱四郎志不在大明。”



……



“退一万步,就算朱四郎志在大明,太子朱标陨落,轮也很难轮到朱四郎,我们中原王朝的传承,讲究嫡庶、长幼,大明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更是很快就立下了立嫡立长的原则,太子有子嗣、太子下面,朱四郎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怎么轮也轮不到朱四郎……”



……



这番话,他只是单纯为了让脱古思帖木儿安心。



若太子朱标出事。



朱四郎还真的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继承人。



无他。



贤!



朱四郎这些年所做之事,无不表明,此王的贤明!



他就不相信,朱皇帝有朱四郎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私下里,就没想过,若是把大明江山传给朱四郎会如何如何……



是人,目睹朱四郎所做一切。



就一定会有这种想法!



只要有这种想法。



太子朱标一旦出事。



朱四郎就有六七成机会,成为大明储君!



奈何,这位英雄气短,才雄却志短!



本身对大明皇位没有野心。



这些年,抚养教导太孙朱雄英,若太子朱标出事。



此王一定会鼎力支持朱雄英。



不过没关系。



只要太子朱标出事。



他以天下为棋盘的棋局,就再一次出现转机了。



第一次转机,在朱四郎名噪天下时。



原以为,他们能借助朱四郎的威望、名声,逼的太子自乱阵脚,失去战略定力。



万万没想到。



太子朱标出乎意料的优秀。



始终没有自乱阵脚。



棋局因此,就陷入死寂,好些年死气沉沉。



中原的棋局,他没有任何办法。



无奈,只能跑到草原传扬佛法。



同时劝说引导脱古思帖木儿,以养蛊的方式,唤醒草原人血性,提振士气和战斗力。



原本计划着,当草原的兵锋再次锋利后。



必然对大明造成巨大威胁。



以秦王、晋王为首的塞王们,必然成为朱皇帝的依靠。



他通过草原弟子这条情报线,一明一暗,分别辅佐秦王、晋王在征塞中建立威望和功勋。



为将来秦王、晋王一明一暗,挑战太子打好基础。



就在他刚开始付诸行动两年后。



朝中就传出消息,太子将会挂帅北征。



……



无论是来草原,帮助脱古思帖木儿提振士气和战斗力。



亦或是现在算计太子朱标。



他都在求变!



与太子不同。



太子要保持战略定力。



而他则需要求变!



在变化中,才能寻求机会。



大明的棋局死气沉沉,他就跳出大明这盘棋局,在草原推动变数。



草原的变,一定会影响大明!



如今,他想要的变数,终于来了!



这次,他一定要,促使大明发生疾风骤雨的变化!



“本汗想封大师为我北元国师,助我擒杀或俘虏太子朱标!”脱古思帖木儿郑重看着姚广孝。



想法是临时产生的。



但他格外迫切。



若有姚广孝助力。



他一定能擒杀或俘获大明太子朱标!



在他手中,重现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或许就不是遥不可及,一触即碎的梦!



“贫僧多谢可汗信任。”姚广孝双手合十,故作一副诚惶诚恐。



接着,话锋一转,“但贫僧是出家人,不能接受可汗邀请……”



既然大战一触即发。



他也该离开草原,回秦王身边,隐藏起来,当幕僚,参详军事。



若成了脱古思帖木儿任命的北元国师,大明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



“这些年,草原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西蒙古瓦剌部的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东蒙古的鬼力赤、阿鲁台、脱欢……”



这些年轻的草原狼王,都是这些年,养蛊过程中,血性杀戮诞生的。



年轻、凶悍、头脑灵活!



他们有人架空了自己软弱无能的父亲,有人亲手杀了自己贪好美色,不知进取的兄长、有人背叛了自己的部落首领,自成一系……



在他向脱古思帖木儿提出养蛊计划后。



脱颖而出的年轻狼王们,都把传统的草原规则和道德践踏在脚下。



是真正的枭雄!



可以说,这群草原狼王,都是他‘培养’出来的。



他十分肯定。



未来数十年内。



草原将是这群践踏了规则和道德底线枭雄的!



……



“贫僧一心只为弘扬佛法,且贫僧到底是个中原人,担任北元国师,大战在即,不利于可汗团结整个草原人心。”



脱古思帖木儿微微皱眉。



道衍的拒绝,让他有些不爽。



同时,也让他想到了草原现状。



的确,很多人对他支持道衍在草原传播佛法,已经颇有微词了。



就是以马哈木、阿鲁台这些新冒出头的年轻部落首领为主。



……



脱古思帖木儿最终打消了任命姚广孝为国师的想法。



离开寺庙后。



就开始传召张玉、马哈木为首的各部首领。



一时间,还处于冰天雪地的草原,瞬间风云变色。



……



大明也差不多如此。



两个庞大的政权,都默契铆足了劲儿,要来一次,规模宏大的战略决战。



在这种情况下。



朱棣在年初一临近傍晚,回到金陵城。



当天,朱元璋就派人来通传,参加明日早朝。



徐妙云抱着金豆子,陪朱棣站在寝殿门口,目视传旨太监离开,微微惊讶:“大年初二就开朝?”



往年过年,至少休沐七天。



真正完全恢复节奏,至少得等元宵节后。



今年初二就开朝?



朱棣收回视线,“大战在即,肯定不可能向往年那样了。”



数十万大军北上。



至少得征召百万民夫!



父皇肯定是不想太影响春耕。



抓住春耕前这段时间,尽可能把军需物资向北平、大同等地转运。



到时出塞作战,只要数十万民夫随军行动就可以了。



徐妙云眼中忧虑一闪而逝。



战争气息越来越浓烈了。



低头,催促道:“雍鸣、祈婳,时间不早了,快回去休息,祈婳不准玩的太晚,雍鸣也不准看书太晚!”



“阿爹,你哄我睡觉好……”



小祈婳口中的‘吗’字尚未说出,徐妙云‘生气’看去,小丫头声音戛然而止,吐了吐舌头,转身小跑离开。



“阿爹、娘亲。”雍鸣给两人请安后,转身离开。



徐妙云看着两小家伙离开的背影,不由笑了。



朱棣笑笑。



知道妙云把两个小家伙打发走,是想要他早点休息。



今夜之后,接下来,他恐怕不会再有,痛痛快快,踏踏实实休息的机会了。



……



整个金陵人心躁动中。



朱棣倒是一夜好梦。



五更天。



徐妙云一路从寝殿,跟着朱棣来到殿门。



殿门打开。



微寒阴冷的风,扑面而来,朱棣无奈转身,“你要跟着我去上朝吗?外面冷,你做完月子也没几天。”



徐妙云笑笑,“我就在这里看着……”



朱棣无奈摇头,伸手捏了捏徐妙云脸颊,转身大踏步,快步离开。



整个朱府,所有人还在睡梦中。



在徐妙云注视中。



朱棣摸黑,披着星月骑马出府。



整个朱紫巷已经十分热闹了。



各府府门打开。



文武官员,或是乘坐马车,或是骑马,从府门内走出来。



看到朱棣,全都暗暗观察着。



“四郎!”



身后呼喊声传来。



朱棣扭头……



徐达策马赶上来。



朱棣请安后,徐达低声道:“做好心理准备,陛下恐怕要给你压担子了。”



“泰山听到什么风声了?”朱棣诧异询问。



他们刚回来。



这段时间,金陵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风声,他还真不知。



可泰山既然这样提醒,肯定是听说了什么。



“是有些风声……”



“三哥。”徐达声音刚响起,身后又有声音传来。



翁婿二人扭头,就见蓝玉、沐英、耿炳文三人骑马而来。



“王爷。”



“永昌侯。”



……



打招呼后。



蓝玉笑道:“最近太忙了,东旭他们成婚,没能亲自去。”



朱棣笑笑。



东旭三人成婚。



除了汤二叔、叶茂。



以及江宁县令方孝孺外。



就没有金陵官场上的人来了。



不过,蓝玉他们虽然没来,却也派人送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给三个小家伙。



给足了他面子。



洪武九年,他是怎么也没想过,他和蓝玉的关系会如此。



朱棣笑着抱拳拱手。



沐英看了眼耿炳文,笑问:“听蓝春他们回来宣传,苏四叔要给耿瑄和春晓盖房子?”



他和蓝玉带着耿炳文,刻意在早朝的路上,追上老四。



其实就是想帮耿炳文打听打听耿瑄成婚后消息。



耿炳文竖起耳朵。



朱棣眼神余光看了眼耿炳文,笑着点头,“是啊,连建房子的地址都选好了,苏四叔别提多高兴了,直把耿瑄当亲儿子看待……”



苏四叔家只有两个孩子。



一个春妮、一个春晓。



都是女娃。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四叔、四婶就各种想办法,想生个男娃。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哪怕日子好过了。



许是年龄大了,四婶儿倒是又给四叔生了一个。



不过还是女娃。



……



苏春妮嫁到隔壁邻村,因为在村里学了算数,本来就很受婆家重视。



后来邻村也搞乡土村社。



苏春妮的知识发挥了大作用。



听村里乡亲说,苏春妮现在都是邻村乡土村社的幕后带头人。



明面上的带头人,是苏春妮丈夫。



春晓比苏春妮更优秀。



这些年,整个金陵城都家喻户晓。



……



两个闺女也孝顺。



这些年,四叔、四婶儿都看开了。



“突然间,多了耿瑄这么个上门女婿,四叔、四婶儿别提多高兴了。耿瑄成婚当天,高兴,喝醉了,还说了,将来有孩子后,至少要让一个孩子,跟着四叔姓。”



耿炳文唇角抽抽,接着又笑了。



他这个小儿子,打小混账是混账了点,可有个优点,本性不坏!



看得出来。



臭小子在苏家很受重视,没有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对他成婚不理不睬而受委屈。



人家苏家夫妇,这么‘抬举’他。



小夫妻两将来有孩子后,其中一个,跟着苏家姓,给苏家延续香火,又有什么不可。



他不是那种迂腐之人。



朱棣一直在暗暗观察耿炳文。



见耿炳文没有生气,满意点点头。



耿炳文的心事解决了。



蓝玉笑道:“王爷,你要做好准备,陛下有意任命你为检校官,我和沐英做你的副手,检校陆陆续续赶到金陵,准备开赴北上的各军,另外,还要督办粮草等等……”



怪不得泰山说,老头子要给我压担子。



若真如蓝玉所说。



这担子可不轻。



他们要检校过目、监督数十万大军,以及粮草辎重。



接下来,有的忙了。



“老四,你那群徒弟,跟着你回来了吧?”沐英笑问。



朱棣点点头。



沐英道:“到时候,把这群孩子带上,当初督查百官时,我们虽然不在金陵了,可也听说过他们的事迹,有他们帮助咱们检校、监督,咱们能轻松点。”



老四这群学生,十分善于统计核算。



这恰恰是此番检校,最需要的技能。



当初七八岁时,就能协助老四督查百官。



这些年,恐怕更优秀了不起了。



朱棣笑着点点头。



这样的锻炼机会十分难得。



别人家孩子,想参与还没机会呢。



就是蓝春等人。



虽然有蓝玉这个父亲。



可朝廷恐怕也不敢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让蓝春这些二世祖参与。



……



果如蓝玉透露的。



当天早朝,朱棣被朱元璋任命为北征督办检校。



蓝玉、沐英、朱樉、朱棡分别为副督办。



特批准朱棣在朱府,成立办公点。



期间,负责一应事务的各级官员,直接去朱府向朱棣汇报。



督办前的第一件事。



就是召集参加北征的各级将领,前往陆军第一镇大营,观摩新军。



朱棣知道,老头子这是担心从外面调回来的将领,对他这个督办检校官阳奉阴违。



也让这些人,看看陆军第一镇新军,感受一下新风气。



……



早朝结束。



百官鱼贯而出。



看着朱棣、朱樉、朱棡等皇子们,说说笑笑走在前面。



纷纷低语议论。



“在朱府直接办公,这不就是开府建衙,自设班底嘛!”



“这就是一个独立于朝廷的小朝廷!”



“太子这个北征统帅,陛下尚未任命,朱四郎到先得重任!”



……



“老四,你信不信,后面有人骂你。”朱樉往后看了眼,笑着打趣。



朱棣笑笑。



兄弟们纷纷打趣。



“人不妒忌是庸才!”



“牢骚话越多,恰恰证明他们拿四哥无可奈何!”



……



朱棣笑着瞪了眼,几个嗓门最大的兄弟。



……



当天。



朱棣就在府内,搭建起了督办班子。



随后,便正式投入忙碌中。



别说,督办过程中,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督查匠作监准备情况,才发现,匠作监竟然还在把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制作长管身火铳。



而火药和弹丸的准备十分不充足。



朱棣暗暗捏了把冷汗。



第三百九十一章: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