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8章 无题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无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终靠着综合国力,完成了大一统。”



朱雄英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对蒋登贵说道:



“既然有了流水线法,就尽快落实。”



“不只是生产鞍辔,别的器具生产也可以效仿。”



蒋登贵连忙道:“是,臣这就安排人去做。”



接下来,陈景恪为他们具体介绍了流水线生产法。



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标准化。



先有标准,然后才有流水线。



这也是为何他要先弄度量衡工具的原因。



蒋登贵将这些一一熟记于心,以免将来犯不必要的错误。



将这些处理完,众人终于来到了生产火器的地方。



这次陈景恪没有再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将火药和火器的原理,告诉一众工匠。



然后就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改良措施。



首先是火药,对原材料进行了提纯,并拿出了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



此时的蒋登贵,已经完全被陈景恪折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更何况,根据经验,他也能判断出颗粒火药的优点。



之后就是火器。



陈景恪拿出了自己‘设计’的新式火铳和火炮。



从火绳枪到火遂枪,再到定装纸壳弹……火炮方面也差不多。



他还对炮弹提出了两种改良:



一种是在现有的圆形炮弹上,加个木头底座。



还有一个,是直接将炮弹做成圆锥形状,加一个小尾翼。



新样式火铳火炮,暂时打造不出来,无法验证威力。



但炮弹这个很简单,马上开工浇铸了一批圆锥形炮弹,又找来一批圆形炮弹假装木质底座。



然后众人来到试验场,进行试射。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脚下的大地都在震颤。



朱雄英、陈景恪早就见过放炮,到还没什么。



徐妙锦本就年龄小,还是第一次见放炮,吓的紧紧贴着朱雄英。



可把朱雄英给心疼坏了,伸手捂住她的耳朵,不停的安抚。



很快试射数据就出来了。



同样的炮,同样的火药,圆锥形的炮弹射程最远,命中率也最高。



其次是加了木底座的炮弹。



之前普遍使用的圆球炮弹,不论是射程还是命中率,都被甩在了后面。



不信邪的蒋登贵等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是改变一下炮弹的形状,竟然就能有如此明显的改变,再次让众人感到不可思议。



蒋登贵想到更多,炮弹都有如此明显的改变,那新火铳和新火炮的威力又该有多大?



陈景恪也没有吝啬,开始详细的为火器工匠们,讲解火器的各种原理。



很多东西工匠能听懂,很多东西他们就是有听没有懂了。



陈景恪也没有强迫他们去理解。



目前来说,知其然就已经足够了,无需知其所以然。



——



今天发生的事情,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桌案上。



看到陈景恪弄出流水线生产法,又改良火器,他表情平淡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认识这么久,他已经习惯了。



陈景恪既然主动提出要去军器局,那肯定是有所想法的。



而且根据他以往的风格,这个改变还会非常大。



现在这个结果,不过是有一次印证了猜测罢了,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他更加好奇的是另外一样东西:



“万物之理,理科,力学……真想早点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如此的神奇。”



很快他就收起好奇心,下令军器局全力研究新式火器。



军器局发生的事情,很快就穿了出去。



文管集团的关注点,是太孙给所有工匠发棉衣。



太仁慈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明君。



于是新一轮的吹捧又开始了。



武将一方则更关注火器改良,接下来几天,不少将领来到军器局,亲眼看看新炮弹的威力。



就连徐达都没能例外,他来的还是最快的。



当时第一批颗粒火药正好制作完成,新火药新炮弹,威力比之上次又有所提升。



亲眼目睹了改良后的火器威力,军方将领都非常兴奋。



催促军器局加紧生产颗粒火药和新炮弹,至于新式火器的研究,也不能落下。



其实不用他们催促,蒋登贵已经抽调了最优秀的火器工匠,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陈景恪也没有置身事外,几乎有空就去军器局,和工匠们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期间又出手改良了许多工具。



大约半个月后,第一把火绳枪问世。



试射之后,威力确实比三眼铳要强太多。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放下政务带着徐达等人,一起来到靶场查看。



当看到新式火铳,一击就将百米外的靶子击穿,众人无不为之感到震惊。



朱元璋当即下令,加快研究新式火器,尽快使其投入实战。



并命令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组建专门的火器军队,神机营。



前世由朱棣建立的神机营,提前了近二十年,被老朱给弄了出来。



陈景恪再次被抓了壮丁。



新式火铳是你设计的,肯定比别人更了解使用方法,过来献计献策吧。



说实话,他对这玩意儿了解也不多,连前世的普通军迷都不如。



不过和这个时代的人一比,简直就是火器大宗师。



他将前世听说过火器使用方法写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



比如训练短枪的姿势,比如三段式射击,比如炮兵的反斜面作战等等。



果不其然,再次镇住了老朱等人。



第一杆火绳铳虽然造出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量产了,很多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就要一点点试验,总结出最佳口径,最佳装药量,射击寿命等等。



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只能靠无数次的试验来摸索。



不过陈景恪的工作,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工匠们已经知道新式火铳是怎么回事儿。



后续的试验,以及燧发枪等的研究,他们已经可以自己进行了。



接下来,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理科基础教材的编写中去。



去军器局的次数则越来越少。



就在他忙碌的时候,朝廷也没有闲着。



马上就要过年,各部门都在忙着总结。



但这都不是最紧要的,眼下最为人瞩目的,是攻打辽东之战。



去年就计划好的战事,因为陈景恪的突发奇想推辞了足足一年。



这一年大明可没闲着,一直在调集军需物资,训练军队。



眼下时机终于成熟,朱元璋正式下令攻打辽东。



(本章完)



第228章 无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